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中国企业家论坛深圳高峰会 > 正文
 

分论坛三实录:发展中国的现代服务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8日 15:27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05年8月27-28日,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二届深圳高峰会在深圳召开,主题为“面向全球竞争的大中华区域和谐经济”,本届高峰会由中国企业家论坛、香港总商会、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深圳商报共同主办。新浪财经对此次论坛进行全程图文直播。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现在我们第三场论坛正式开始。经过前面两场论坛以后,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已经从一个灵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各种品牌,在中国需要怎样的现代服务业,这是我们遇到的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就请到了神州数码郭为先生。长青集团总裁何启强。香港其士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周维正先生。上海东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金元俊先生。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先生。

  从周总开始,每人十分钟讲讲他们为世界发展服务的演讲,每个人十分钟完了以后大家有问题再讨论。

  郭为:正如主持人所说,第三场论坛大家可能已经都特别疲劳了,所以为了解除疲劳。我想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在今年的5月23号,在美国的纽约时代周刊,第一次出现了用中文标题写的一篇文章,这个文章的题目叫《往事如烟》。它这篇文章里面讲了一个故事,说我们今天在美国,占世界GDP的53%以上。纽约很牛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全世界的人都愿意到美国和纽约来,因为我们很强大,很富有,很美丽,但是你们知道在一千年前,在中国,有一个城市叫“开封”。它们当时是世界上最繁华最富强的城市,因为在一千年的时候,中国的GDP占全球的35%以上。“开封”那个时候就已经有150万人的人口。纽约还没有这个城市,纽约这个地方那个时候还不是一个城市,伦敦当时也只有15000人的一个小镇。但是一千年以后,在世界范围内谁还知道开封这个城市呢?那么一千年以后纽约是不是也会沦为开封呢?为什么在一千年的过程当中产生了美国,产生了纽约。其中总结出来两条:第一条就是科技和制度。由于科技的发展使得美国的后发优势,西方科技的发展使得美国的经济有了非常强大的发展。另外一个是制度的优势。第二个就是开放的心态,所以我讲这两点恰恰就是中国过去一千年落后的一个原因吧,就是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这里还有一个插曲应该是1963年,当时是在康熙年代,英国成立了皇家科学院,而那个时候中国请了一个传教士给康熙讲了数学天文的文化。但是中国没有现代的东西,所以走下来,1666年是法兰西的城市,科学在那个时候起到了非常作重要的作用。后面要讲制度,美国从一开始就体现了这个制度。大家讲,我讲这个跟今天这个话题有什么关系呢?我想讲的就是说第一个开放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在第一场论坛里面在谈到四地整合的时候,当时我的合作伙伴就是孙爱民先生,他有点不好意思说我们合作当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其实当时我们出现过危机感。当时我们在协议里面说总经理是由鼎新公司派,常务副总是由我们来派,但是他们出现了矛盾和冲突,所以互相都有点瞧不起。这样的话我们怎么处理,我们把我们的常务副总很痛苦。从此以后我们也没有派人当这个常务副总。我想这就是合作当中开放的心态。当然还有制度的建设,怎么样去完善一个制度,我想维迎教授今天早上的演讲里面已经讲到了核心技术、品牌供应链的管理和经济化的管理等等。其实这个里面我觉得回过头来,我们今天是否仍然重视科技。大家一想科技是不是很神秘,一定要做这个东西,其实我觉得不尽然。如果中国未来的10年20年,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的低廉劳动力,比如说南美,因此有一个话题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依赖着什么?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美国、今天的日本、今天的欧洲,它们最强大的是它们的服务业在WTO谈判的过程当中。最艰难谈判的是服务业并不是说制造业的一些其他的官税等等,其实就是服务业的开发。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是什么?我自己是做IT产业的,我觉得所有东西回过头来,这一点就体现了在今天的信息技术,银行是什么?银行就是充满着信息技术的一个东西,因为钱本身就是一个符号,是一个信息,信息管理就是你的。电信很发达。今年达到了5000多亿靠得是什么,仍然是信息?也是一个信息的基础支撑。所以70年代提出了第三次浪潮,因此我觉得在今天的建设当中,包括昨天晚上深圳市的领导也讲到了,说深圳在当年把所有的制造业推到二线关以外,甚至离开了深圳。这是件坏事还是件好事,今天来看是一件好事。因为深圳已经变成了区域的竞争。其实这种竞争我觉得更强大,更有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制造业如何能和现代的服务业有机的结合起来,我觉得这才是中国民族复兴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我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郭总给我们阐述了关于现代服务业重要基础的一个理念。

  何启强:刚才郭总讲了一个故事,我也讲一个故事,不过这个故事是跟我有关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就是长青集团作为一个20年的制造型的企业,发展到现在,发生了一些跟美国有关的故事。长青一开始是在做国内市场,后来就延续到国际的市场。所以今天这个论坛的主题叫做发展为世界工厂服务的现代服务业。世界工厂在哪儿?也是在中国能不能成为世界工厂,这个世界工厂我们中国的企业全球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理解全球化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本来这个话题从知识面来讲,会讲得更加的系统更加的全面。但是我是站在制造业的角度来谈我们对服务业的需求。尤其是我是作为珠三角的企业,我只能代表我的区域型的这方面的需求。我们理解全球化可能在某方面一个是产品的全球化,一个是品牌的全球化。一个是市场,除了销售以外也包括采购的全球化。还有一个是资金和资本的全球化。因为毕竟讲了这么几个阶段,当我们从国内的市场发展到国际的市场之后,我们也从原来的OEM后来发展到ODM。到最后我们想把我们的客户吃掉,这是美国的一个客户,这个客户本来是我们的一家公司,它原来是销售我们的产品,原来它自己是一个工厂,后来慢慢的发现了中国产品的竞争业从价格和品质方面,品质达到了很高的要求,价格产品也非常的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它的这个工厂慢慢把这个东西转换为我们的产品,但是生产到一定的程度由于他的创业者他的老板70多岁了,卖给谁呢?我们是其中的一个后序对象。当时在这种情况下,三家的竞争:一家是美国最大的企业。另外一个是澳洲的企业,这个澳洲的企业在美国也有很大的分公司。当时我们是志在必得,我们不是购买他的核心资产,而是购买它的渠道和品牌。因为我们如果收购了他的品牌和渠道,他在沃尔玛,当时还没出现凯马特美国那种上规模的超市的话,我们就会去销售,我们如果能够成功的收购业务的话,因为我们会减少中间环节的消费费用。所以当初的竞价500万一直到800万美金,我们当时认为这种收购你敢于出价钱就可以。后来的情况是我们竞争是失败的,是美国第一大的企业收购了这家公司,收购了这家公司以后后来我们去美国,去看那个企业,已经成功收购了几家企业。我们去以后发现我们之所以不能成功的收购,成本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还不是真正的因素。真正的因素是我们对美国的文化、心态、法律方面都没有足够的了解,这说明是什么问题?就是说当时我们在做收购行动的时候,并没有善用服务业,我讲的是咨询机构。我今天重点讲的是咨询业,咨询业对于我们制造型企业全球化所起到的重要性,如果当时我们懂得善于中介支持我们的谈判,包括劳工的问题,福利的问题还有渠道物流的一整套东西都有一个发展,也许最后我们是能够成功收购这家企业的。当然收购不成功实际上也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我们收购的成功,从我们原来的要收购的东西上,变成了一家最大企业的供应商。仅仅是我们真正作为一个工厂,而人家是销售商,通过这个事情我觉得中国的企业要全球化的话,尤其是咨询行业,应该在里面起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理解是几个方面的,希望有滚的服务业能够引起重视,一个是珠三角的制造型的企业需要什么?一个产品的总部,我们进入某地包括国家和产品的总部,包括产品和各种体系的认证,这个方面中介机构能够帮上企业的很多忙。第二个是管理要与国际接轨,包括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第三个是自主品牌还是做OEM,还是延续我们在国内的品牌拿到国际市场上去预购,还是另外创新一个品牌,这个方面中介会给我们很好的意见。第四个呢?当地的配送渠道和物流渠道的服务怎么解决?这方面中介也解决了。还有一个是赔偿风险和保险,在国家的产品一旦出现问题赔偿怎么解决?但是很多问题我们在前面通过保险,通过各种条款来用的话,我们可以降到最低。还有一个是当地的结算方式。还有一个是汇率的风险,最近人民币刚刚涨到2%,还会不会再涨,这个趋势怎么样,用什么方法能够把汇率的风险在哪个时间段把它锁定。这一方面是咨询机构可以提供的一些意见。还有一个是反倾销的陷井。这方面可以提前做出规划,当然还有融资渠道,融资的方式,以及融资区域的选择。融资成本和金融的法律风险。还有一个就是国际化人才的使用。这个方面的确我们有一些体会,我们当时想进入美国的时候,也想用一些对美国很熟的一些台湾人。它们跨国际经营,台湾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善于用人才,这个对于我们实现全球化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归纳一下我希望我们的之前行业能够在以上几个方面,能够给制造型企业提供帮助,一个是全球化的战略和规划。第二个是渠道和品牌的建设。第三个是物流与服务体系的选择。第四个是当地法律的风险汇率。第五个是法律提供的服务。有什么方法能够尽可能的守住风险和价格,还有几个是税率的规划,还有是信息化,上市与融资服务。包括国际间人才的服务,这几点我们觉得如果这种体系能够建立起来,对于我们的程序化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我有四个方面的体会:第一个是善用称职的咨询服务机构是条捷径,能够减少人家已经走过的错误我们再去犯。能够为企业提供服务,以及能有更多的服务去让企业选择参差不齐。第三个我们的管理要与国际接轨,能够让我们的客户让全球所有的地方认同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产品,最后一个是全球化的试点和管理。有40几个国家的咨询管理机构在9月汇集在上海这个地方,这样的话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场合多了解国际化的一些东西,对我们未来能够做得更大会带来极大的帮助谢谢大家。

  主持人:从郭总和何总的演讲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这一场论坛和其它的相比,我们是比较微观的,前面两个论坛比较宏观。我们在座的也确实是包括我在内,七个人全部是业界的人,全部是搞企业的。跟我们的思路或者是论述重要性,何总经理常说现代服务业不仅重要,而且在中国现在是大有可为。他自己总结觉得这次我的成功是从何而来,是和我们国家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咨询的业务还不够发达这是一个挑战。

  张金泉:我是北京ABB高压开关设备有限公司的,这个是中国的一个合资企业,我想我介绍的角度可能跟其他的同事不太一样,因为我本身是在外企工作的也做了是十几年,我想借今天这么一个机会,从公司的发展,和企业家们的谈话,从供货的角度来看一下,从国际的工业制造业里面服务业的起的作用有多大。我觉得今天这个论坛中国现在成为世界的一个加盟厂。这一点我的感触是非常明显的,包括前一段时间,公司的董事会是在美国开,回来的时候我们的董事都想买一些纪念品,在美国的商店转了很长时间,几乎所有的纪念品全在中国制造的。如果在美国买纪念品不是中国制造的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很难买得到,这就体现了中国制造业务的水平,这几年发展得是很快的。另外从工业产品来说,相对发展慢一些,但是我也掌握一些资料。就是国际的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的计划,像沃尔玛公司他在中国的采购像2003年的时候,至今每年都突破250亿美元,这是很大的一个量,另外福特汽车公司,它们在中国的采购已经超过了60亿美金,像通用电气公司,比如说他们在中国的采购大概也在50亿美金左右,这是非常大的。本身我自己是做电气工程的对这个行业可能很了解,比如西门子公司,他们在中国的采购业也超过了200多亿。爱立信也超过了100多亿。我们去年在开预算会的时候,每一家公司都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就是欧洲的这个公司在2005年采购要超过多少,公司的总经理都要签字认可,我们要采购多少,当然这不完全是中国,还包括东盟一些国家。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中国的制造业也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比如像印度,像东盟的一些国家,工资可能比中国的大城市高不了太多。但是目前从中国经验来看,在工业产品方面,中国产品的出口进展得并不是十分顺利。主要原因我们在内部也做过很多的分析,我觉得很多中国公司特别注重我们的价格报价看得很重。在很多中国企业和外国公司竞争的时候,这个并不是主要的问题。因为从我们内部来看,我们公司和国内做国产化的话我们的零件节省的比例会在30%-50%左右,电子业的零件会更高。在制造的话也很高,在国内出口到欧洲,官税抛掉以后也会节省40%左右。为什么进展得非常慢,就是因为很多国内的产品阻力非常大,包括一些欧洲的公司,他们采购也觉得非常的困难。这里面也有很多的原因,第一个从我的经验谈一下,第一个可能质量还是比较大的问题。在国内并不是我们做出来,中国经常是因为样品和小区件也做得非常的漂亮,到那边测试也没有问题,但是真正进货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中国的原材料市场相对乱一些,有些供应商买回来的东西要求不太一样,如果你不深层次的了解它的思路,你只是根据标准对应出来以后,也会有很大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在工艺手段方面,中国相对做得还是落后一些。欧洲可能机电化高一些,你怎么保证它的质量的稳定性,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另外何总也提到国际贸易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国内有些企业做得很好,现在要加大订货力度,那么他自己就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个可能就是在服务的角度怎么样给这种企业支持。满足国外一些企业的需求。在国外出了问题之后你给人家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时候这个问题怎么办?可能语言不通也是很大的问题。另外还有就是,我们普遍感觉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中国的企业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可能跟欧洲企业的沟通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经常有一个习惯,这个零件一加工遇到困难的时候,它就一直想办法,到交货的时候它才说。这一点是公司最不能容忍的。如果你早点告诉它,它可能会采取其它的措施,你今天到货了交不了对它的影响非常的大。我觉得这也是算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吧。另外国内有一个习惯,经常是找几家报价然后讲价格,除了价格之外它还有一些其它的需求,对国内的企业了解得不是很多,国内的公司库存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它的库存高了,风险会比较大,对他的经营造成浪费的痕迹也非常大。欧洲的采购,他从自己的供应商,两三天的时间就能达到。在中国大概有八周九周的时间会在船上。还有一些比如说它对反映的一些速度,它出了问题之后它希望尽快给它一个解决的办法,这是很重要的方面。再加上欧洲和其它的公司也是一样,很多的订单是从工位上产生的。国内很多的供应商在电子业务上面也不是非常的成熟,在这个交往当中很大程度上疏忽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不是说你的价格不行,只是说你怎么样来适应他的管理手段,这方面可能差得要多一些。当然这些东西解决可能是它有一些需要硬件的东西,你的网络,你的信息技术,还有一些其它应对的管理模式会有一些。但是我觉得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交流和沟通,也是非常重要。你有问题的时候你怎么样及时的找他,他提的要求不合理的时候,你怎么提出来,谈这个方面来改善双方的沟通和合作,总的来说,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工厂以后,从成本上来说,中国是非常有优势的。怎么样让中国的工厂不断的发展,怎么样来改善我们的服务我们的物流,在满足欧洲管理方面的需要,谢谢大家。

  主持人:关于多功能的问题我也很有同感。我觉得在我们走向世界工厂,走向世界经济的道路中也是一个障碍。尤其当我们中国人有件事情没做好的时候,很容易憋着,不能一吐为快,憋着把这个问题自己纠正过来。我想我小时候就有这样的经历,我觉得我周围的人也有这样的经历,实际上一想,如果你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有可能你就不会犯这个错误。当你犯这个错误以后,很可能就凭你的本事,凭你的失误更大的可能性是一个小错误憋了半天憋成了一个大的错误,是一个已经来不及纠正的错误。我们在做国外公司合作当中,确实发现欧美不是这样的性格,它一旦发现问题以后他它就会说,我出问题了,我会承担什么责任。下面我们请周总。

  周维正:很容幸就现代服务业的话题发表我个人的意见。其士集团最主要的业务就是多元化的工程和

房地产的建筑和投资发展。我们国内也有一个生产点主要就是生产一些配件给我们的工程。所以严格来说我们也不是一个生产商,所以现在说我是一个行外的人。所以我今天只能从从宏观的角度去讲这件事。我主要有四点想说一说:第一就是世界工厂这个定义现在来说是什么?以后的定义应该是怎么样?第二有这个定义以后呢?以后的方向应该怎么样来做?这个从宏观的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最后有了这个方向以后,现代服务业应该怎么样配合。现在中国已经有了世界工厂,中国研发的开支其实跟很多国外的一些国家的比例是很低的。我们劳动生产力也是比较低,如果这样说的话,我们的看法这个定义就是我们生产的量可能是领先的很多的,可能还不是那么高。所以我现在看法第一就是说我们从量的角度去看我们是一个世界工厂,很多不同人的意见就是我们肯定要从真诚的方面去看,怎么样把我们的供应链怎么样增值,我们的价值怎么定位。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我们的企业肯定是在研发或者科技方面都需要投资的。但是第三点就是我觉得朝着这个方向但是国家也不应该放弃劳动力方面的一些工业。主要的是现在中国有十多亿人口,在短、中期内我觉得全国人都要做高中级的东西肯定是很难。但是从企业方面来看我觉得一个企业主要的推动力就是要有赢利,这样的话由于做劳动力的竞争力,竞争越来越大,主要把盈利提高就从科研、品牌这方面来提高自己加深理念的定位,这样的话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如果成功可以把这个做好的话,如果它选的生产点以后也不一定是选中国,作为中国的国际企业,它可能也会选择其它的地方,所以这个基点很重要。也就是说成立国家的角度可能需要保持健康市场的制度、经营的环境。从地价还有员工的水平,如果可以保证一个有竞争力的水平,这个会对宏观的方向有一个很重要的尝试。如果这样的话企业方面如果定的是这个方向,去增值它的业务的话我觉得可以分两方面来说:第一方面就是一些带动生产业的服务业。第二个就是配套服务业。如果一个企业要成功的话它要从技术、科研、品牌、设计方面去带动它的企业。然后它后面还有其它的服务业是随着物流、会计、法律、还有金融。前面做的好的话后面肯定是配合的,所以带动以后世界工厂的继续发展我觉得前面服务业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就是把科研、品牌建造出来。最后一点我认为就是中国到目前为止如果要一个国内的生产公司要到国外推一个新的品牌是很困难的。我觉得这个观点就是说国内的营销市场是怎么样?国内的营销市场是刚刚开始的,也是增长得很快。我觉得对国内的企业来说要把握这个机会,因为当国内的市场做得很好的话,再经历推广到国外这个是比较简单的。不是从现在没有品牌没有科技的地步直接推到国外的。我是这个看法谢谢。

  主持人:周总对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有一个自己方面的理解,下面请金总。

  金元俊:今天非常高兴也非常容幸跟大家探讨一下世界工厂以及现代服务的话题。我是来自上海,长期从事供应链的管理工作,我们主要是为世界的这些制造业特别是跨国企业提供供应链的管理和服务。刚才大家都谈到现在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从商店也好从哪里也好基本上都是中国制造。但是我想更清楚的说国外很多的知名的品牌把它打开以后里边有很多的零部件,绝大多数也是中国生产的。国外的这些跨国公司从中国采购所需要的零部件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中国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的工厂?就是因为它的价格低,但是对一个产品来讲,价格不是一个商品或者说是产品的全部。刚才也提到过中国现在往国外提供的零部件的商品过程当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质量问题。第二个就是如何把符合要求的产品送到这些国外的工厂去,这也是一个难点。我今天想借这个机会简单的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体会。现在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采购的需求上正在发生变化。我觉得我们从事这个行业所有的企业家们应该关注这种变化。在门口我看了一下神州数码有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叫“随需而动”。其实我们所有的企业都应该“随需而动”。那么,一个就是要动。还有一个就是这种需求在怎么发生变化。如果不关注这种变化的话会闹很多的笑话。举个例子来讲,我们有一个企业,给员工烧菜的厨师,他很想做好,这个厨师是个苏州人,做菜偏甜,他在这个岗位上很想做好。我们的员工很多都来自河南、河北,还有一些包括安徽等等。吃饭的人发生了变化,他不喜欢吃甜的,所以你烧得再好也没有用。也就是说,当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你必须得要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要发生变化,你才能够适应或者叫生存下来。跨国采购事业当中我们体会下来目前有这么几种变化。一个是它的周期在发生变化,就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和筹备工作正在延长,这个时间变长了。过去跨国公司在选择它的供应商的时候,一般两个月甚至要半年,现在可能延长到一年甚至两年三年。那么我们的企业应该要从思想上面充分的重视起来,而且要有思想的准备。因为这些大的企业一旦动起来会非常快。但是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漫长,非常细。对于我们中国企业来讲,无论从资金上还是从人才上,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这里边我想讲讲关于人才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服务这些跨国公司的时候呢?一定要了解它们,能够跟大家沟通。为此我们从所谓的“海归派”,后来发现这个“海归派”不适合我们公司的工作。外企想用这样的人才,也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外企比较规范,很多东西比较明的情况下,它才运作下,它才能够体现它的能够,但是在服务这些跨国公司的时候呢?很多东西都是非常复杂的。这个时候呢?在规则和边界条件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下它就不能发挥本身的作用,等等。所以跨国公司在前期的筹备,以及物色过程当中关键人才和核心人才要进行储备。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应该从内部培养还是一个值得要走的路这是第一个。第二种需求呢?跨国公司在IPO跨国采购这项业务当中有转嫁风险的这么一个趋势。这个我也希望在这方面工作,能够引起企业家的重视,转嫁风险我们研究下来是近两三年的事情,因为它尽可能的把更多的风险转嫁给它的下家,比如说最近的实行浮动汇率,它就要求你锁定一个汇率等等。这样的例子特别多。包括再举个例子,它把它内部的风险转嫁给中国的企业。什么样的内部风险转嫁给中国的企业呢?比如刚才说的它不是一个跨国采购不是一个简单的采购问题。相对来讲变化比较多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如果这个产品设计发生变化,这个信息如果由他本部门的员工传达给生产企业的时候,传达错的时候这个责任是外企跨国公司承担的。但是现在呢?它要求你来分解它的这种设计。你分解错了就由你来承担。这种所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因为一个定单可能达到100万美元或者是更大,假设说你设计、理解错了,那可能你就要面临一个巨大的索赔问题,这是一个风险转嫁的问题。第三个就是跨国公司要求中国企业在物流链和供应链的角度来看,需要你承担更多的责任。跨国采购当中有五个环节,一个是采购、一个是组装、一个是检测、一个是物流、还有一个是跨国的管理。过去中国的企业基本上做到了这点,我生产出来就结束了。至于如何把这个东西送到国外知名品牌的生产线上去,这些事情这些策划基本上都是由外国的公司或者外国的中间商在做。那么,这种做法实际上有很大的问题。因为刚才说了跨国采购当中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一个品质的问题。所以品质的问题还是中国公司的管理还是最有利的,这么一来这种需求的变化就是说跨国企业希望中国本土的企业能够成为跨国采购的组织者和策划者。这是一个需求的变化,这里边就有很大的潜力。可以跟大家讲的就是目前中国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企业可以说是寥寥无几,采购、组装、检测、物流、跨国的管理,能够一揽子提供这样服务的企业寥寥无几。这里面恰恰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这是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当中的一些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谢谢大家。

  主持人:金总提到了一个关于分享供应的问题,实际上我本人也感觉到中国在这边设的工厂,主要是因为欧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设立的这种车间形势的一种职能,除了为什么有这样的一种趋势,除了我们的价格优势以外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除了这样一个原因以外,我想一定还有它转嫁风险的成分。所以这也是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需要注重的问题。下面由请江总。

  江南春:我最近听得比较多,整个中国已经不容置疑的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工厂,但是我们最近参加科博会的时候有一个另外的解释说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或者是中国制造到另外一个治理的创造,我们正在想如果发展为世界工厂服务现代服务业的话,现代服务业哪些会是我们发展的重点,这要看我们世界工厂会生产什么东西,以及它未来在生产什么东西,我们今天的生产是玩具、是T恤、再高级一点就是IT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作为中国来说核心就是人力上更便宜,包括等等。包括中国的一些企业在成本管理结构上面,包括控制上面原材料价格方面都会更便宜一些。所以它基本上是以成本性价比为主要净值的。迈出这一步会出现这个一切是这个产业的利润会比较低,我们跟美国谈判的时候老是在讲,我们要换一台飞机的话要用多少T恤。我想中国出口的不完全,我们想出口不完全是那些

纺织品是那些产品,我想我们可以慢慢的出口另外一些东西,所以我觉得从商业的发展角度来说我想今天我们出口的是硬件产品,未来我们从将为工厂所卖的东西可能是一些独特的设计,就像我说很多的台湾企业,和中国的企业,现在为国际型的平台,去做的可能是很多独立的设计,设置很多独特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和设计能够卖出更高的价格,它从卖产品,再到慢慢的卖独特的技术设计,可能美国在中国挣得钱,不仅仅是及“波音飞机”,或者是微软的这些东西,可能还有很多微软在内的有很多的
知识产权
。比如说你在中国会赚很多的钱,它卖的是知识产权多了,它有很多版权的内容。我觉得未来中国也可以在美国占到一些资产,每年他们也会关于很多国防的费用,我觉得2008年奥运,中国可以赚得转播权,我们把电视的转播进行一种知识产权。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一个非常多的回报。第四种就是中国将来会不会去卖商业模型,也就是说你不可能从更高的角度也就是中国出现很多独特的世界上还没有发行的模型。我觉得这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我觉得现在已经看到很多的企业,完全是从成本竞争力到成本制造,到现在很多中国的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去创造它们。也就是说,一部电影的发行,海外远远超过了国内的发行。我觉得中国的短信这个模式,短信增值业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得到了这么大的收入,会不会短信的模式可以用到其它的国家当中,也许是美国,或者是其它的国家,可以把这种创造更大的价值。这很难说,如果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所贩卖的东西,已经不是一种产品的话,有很多多元化的东西的话,我想它的物业转型就会改变,现在控制成本竞争力的话,它现在服务业主要是物流,官税经销,等等的重点发展现代的服务业。如果你在讲独特设计服务的时候,我觉得它的人力资源,如果创造出这些软件工程师人力资源,怎么样能够吸收更多的国际性人才,包括更多的服务公司,甚至还有更多的教育服务业,我认为能够为中国去卖这种设计型的世界工厂,能带来更多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也会有更多的新的现代服务业,比如说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都说美国找中国的知识产权,我们的是不是也在美国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我们有没有国际的知识产权的评估,可以让我们的一部电影,为什么这部大片在中国可以差这么多的钱,如果在其他的地方收两亿,我们能不能收四亿。所以我说如何能在国际产权的评估方面,国际保护方面,使得我们卖出的知识产权的价格得到更高的回报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就像分众,它可能在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商品,因为对海外市场不熟悉,我不能进海外市场,我们卖商业模型的时候我们也能收到这些钱。我们在卖商品的时候我们的硬件也需要去买。所以我感觉如果是这样的话它的投资银行,咨询银行可能会成为更多贩卖的商品模型,这些服务业也会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所以我想我总结一下重点,我想未来现代服务业什么才会是我们发展的主要方向,要看待中国未来做世界工厂,究竟打算去卖什么?现在卖什么?我们未来去卖什么?我觉得这才是我们现代服务业的一种趋势方面的思考。谢谢大家。

  主持人:欢迎大家踊跃提问。

  嘉宾:我40年前就做了加工厂的厂长,我们现在号称是世界工厂。因为我们做的都是非常低级的产品,我在8月24号礼拜三的时候听了一个演讲,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演讲。他的演讲就是说美国的70年代的小型的钢铁生产,它们怎么样奋斗,每10年进一步,并不是一步而做成的,可是我看到我们现在还是很低级的产品有一段很漫长的路要走。如果走得太快的话就会跌死,走得慢又恐怕来不得。所以我在五年投资制造的行业,差点把我吓死。为什么我让我儿子去做呢?给他一个磨炼的机会,让他尝受一些失败的经验,所以我认为我们必须要在研发方面慢慢的提升我们的水平。今天早上听到讲华为是值得我佩服的。另外我在上个月去看远大空调我非常的震惊它们的成就。本来我说张跃去买五部飞机干什么?我这次去看了以后才知道,他并不是那个意思,因为他当时拿到了美国的一个技术,但是美国认为这个质量要求太高所以放弃了,但是他把这个技术拿来研究,做到了完全没有缺点。我非常尊敬他们的做法,为什么?他说汽车是不是品质最好不见得,飞机的品质最好,因为在天上飞一定是品质最好,所以他买飞机,他不把飞机拆开,但是他在买飞机的时候订下一个合同,这个合同说我一定要派人在旁边监督你的生产,其实不是监督其实在学习人家如何能够做到完全没缺陷。我非常非常佩服。下一个语重心长的话就是我看了一个报告,台湾现在做研发,每年申请的专业比我们整个中国的数量多几十倍。这是什么意思?这表示我们并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居安快乐,好像很满足目前的现状,台湾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刚才下面会听到他们要想到将来的生存。所以他们将来要做研发主席,要做营销主席,要做营运主席,这都是逼得他们不得以要想出一个将来生存之道。除此以外我们在香港今年年底要去召开WTO的部长会议。香港政府的保安警察局都来这里,因为至少有五万人来到这里,为什么?他们要思危,因为我个人的看法是WTO根本就是对发展中国家一个限制。因为你们不懂,你们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来计划自己的发展。所以我举例来说,我陪人去买货,是一家瑞典的公司,它有一个商业值我以为他要看看你买的质量如何,价钱如何。不是他第一句话是人权、第二句话是环保,如果你没有居危根本不谈生意。有没有克扣你的工资,然后问你这个产品有没有做环保,甚至他问电度的螺丝钉,这个工厂有非常废水处理,当然他不会处置你。如果马上不可以出口你重新再做,再申请起码需要两年,谁能顶得住两年,如果我们现在不预先准备的话,等到那个时候科崛起的话我想最悲观的是我们会有几十万的工厂破产,所以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我只是用我过去的经验给大家一个语重心长的警告和忠言,谢谢各位。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到此结束。 (鼓掌……)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