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中国企业家论坛深圳高峰会 > 正文
 

闭幕式上的演讲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8日 15:06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05年8月27-28日,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二届深圳高峰会在深圳召开,主题为“面向全球竞争的大中华区域和谐经济”,本届高峰会由中国企业家论坛、香港总商会、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深圳商报共同主办。新浪财经对此次论坛进行全程图文直播。以下为闭幕式上的演讲实录: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马德伦在闭幕式上的演讲实录:

  主持人:继续我们的主题演讲时间,首先我们有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马德伦先生为我们进行演讲,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发展金融市场更好的为企业融资服务。有请。(掌声)

  马德伦:女士们、先生们各位上午好,感谢大家的掌声,你们一鼓掌我就紧张,作为助理我想今天的会我也是以企业助理的形式来介绍《中央银行》在为一些企业提供方便,在为发展的方便为大家做了哪些事情?我首先感谢陈东升董事长,感谢中国企业家论坛对我们的要求,让我站在这里来和大家相识,也感谢大家对中央银行事业的关心,我知道你们会有许多问题,你们关心央行融资的政策,关心明天的科技,这些都是政治上的,作为中央银行,我们也关注宏观经济的发展,关注生活,物价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变化,我们也关注你们在融资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所以《中央银行》不仅在解决维护宏观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方面做出努力,同时也在为企业家们,为我们的企业的发展在融资方面,在积极的创造着条件,我们看到到去年年底,中国的金融机构的各项人民币存款达到了24.5万亿元,这个数字,已经比GDP高出了80%,这个大家都可以从中国人民银行的年报上可以看到,但是我们看到在中国的融资结构方面仍然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重不协调,发达国家的直接融资,一般来说都在整个的金融市场里边占的比例是50%以上,而中国呢?我们现在只有28%。

  第二个就是直接融资中的债权规模不一致,我们的债权规模是比较低,第三个是公司占的债权比较少,从美国来看,美国债权占公司债权占整个总量的20%,是国债的1.2倍,但是在中国我们的公司债在整个债券市场当中的占据只有20.4%,它的余额也占了5%,是这样一个比例。亚洲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由于过渡的间接融资,债权市场的工具不发达,所以商业银行被主导的情况下由于间接融资的战略过大。企业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竞争自我调整的能力,也导致了金融机构调整的成效,由商业银行和政府来承担,造成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大量的增加和各级政府采购负担的不断加剧。同时这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实调也带来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一方面大量的社会陷井,资金没有办法低于投资者的力度,另一方面企业难以以市场资金的变化,来整合一些企业融资成本,并且即使带来调整生产规模和结构,其实从我们国家的个人金融支构的结构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的直接融资不发达这样的一个结果,握有一个基本的测算,就是到去年年底,我们的个人金融资产是17.6万亿,但是在个人金融资产里边,我们的80%是储蓄存款和现金。其余的20%包括债券、好多企业等等,这就说明我们直接融资不发达的产业度。大量的企业集中到银行里面去,都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从分散终点增加企业和居民投资机会的角度来看,发展直接融资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作为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我们在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连续发表了一系列的制度和办法。包括《金融债权发行管理的办法》,《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管理的办法,《债券远期交易》的办法,国际开发机构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的管理办法,另外,资产支持《债券管理办法》与试点正在进行紧张的准备。这些办法出台以后应该说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正在扩大,它本身是一个深远的意义。在发展债权市场这方面。我们按照市场的制度来设计中国银行间的债券市场,使得这个市场能够迅速的发展。首先,现在银行间的债券市场已经成为面向所有的机构投资者的场外批发市场。银行间的债券市场从去年年初到今年的6月底,它累计发行债权4.8万亿元,占同期银行贷款总额的25%,其次银行间债权市场的交易主体,现在到6月底已经达到了4692项,这就包括了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机构、企业等各种类型。比03年增加了将近1800万。在发展短期融资线方面,我们今年5月份发表了企业短期融资线的发行管理办法,5月26号,第一个企业短期融资线发行到88月16号共发起了290亿元,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准备申请发行。一年的短期融资线的发行利率是我们看平均已经289亿,发行在内地平均是2.72%,但是大家应该看到,一年期的短期贷款的利率是5.58%。从289亿融资线,一年就可以给节省的融资支出是7.5亿元,而且随着短期融资线的规模,企业只要你使用了这种工具,你的融资的成本就可以降低。企业发行短期融资线减少银行的贷款,减了商业银行的压力。对商业银行而言,挤压了它的营业空间。因为最早发行短期融资线的企业,对商业银行都是它最好的客户。但是商业银行自身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商业银行通过作为辅助促销商的制度,以促进它的市场,现在也在改革的压力下转变观念适应市场发展的带头变化,应该说发展短期融资建设对企业和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双重”的局面。在发行短期融资线方面大家应该看到我们的办法有很根本的变化。在90年代中期以前,企业的债券是要经过主管当局审批,过去的中央银行就负责短期所有的企业债券审批工作。但是在审批的情况下,风险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次现在发行的短期融资线,《中央银行》不再审批,而实行了这样一个制度。我们不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审查,而是利用市场约束的力量,通过对企业的信用平基,通过承销商来对你进行发行的推荐,同时利用信息机制,充分的让投资者去分析和判断自己的投资。另外一个,现在因为这个市场刚刚在发展的初期,大家都比较谨慎。最近都是资质最好的企业和公司,下一步,我们相信其它的一些企业也可以通过发行短期融资线来解决自己的融资问题。市场上来说,具有高信用等级的投资债券,其实也适应等级较低的高收益债券,只有这样的发展,这个市场的在线的收益率,它的曲线才能够合理的形成。同时也使更多的人有了更多的投资机会。你去选择根据自己的投资偏好,去做出选择。我们认为适应风险,主要是影响通过市场化的手段,由市场加以解决,在当前在我们的市场不成熟的角度下,我们逐步的来推行,第一个是银行间的债券市场,第二个是资信好的大构思,另外现在有一个这样的制度。第三我们是为了降低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对投资者以不同的方式应对这种风险,使市场有机构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最后个人投资者也可以逐步的进来。这就我们在债券市场的推进和发展方面,对企业、公司而言,我们有这样好的投资机会。你们可以看到中央银行的思维,现在已经完成适应了市场化的要求,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在这个方面,我们不断的向资产知识产权试点的准备正在进行,它的出量也是大家可以看到,金融市场投资的品种是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的。这是我想给大家介绍的第一个我们在金融市场的比较方面,中央银行做了哪些工作?这样来推动这个市场的发展。第二个方面我想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们应该更好的去适应不断变化的一个金融的市场的条件。我们长期习惯于固定的利率,我们长期习惯于固定的汇率,但是现在市场已经变化了,利率的市场化,应该说已经基本的形成,汇率从7月21号开始,我们也实行了汇率的弹性,增加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家们如何学会去面对这样变化的市场,去管理自己的投资。去管理自己的融资,去管理自己的体系,应该说这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从规律的变化来说是7月21号宣布的,但是这个准备不是相当长的。大家知道从94年1月1号,汇率就实行了并购,人民币汇率的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同时在94年7月1号以后就只有一个使臣的汇率,人民币从94年的7月1号开始是一个不断的升值过程,因为亚洲金融危机打断升值的过程,我们做出了不贬值的承诺,所以维护了市场的稳定。7月21号之后我们的汇率发生了变化,应该说企业要有适应能力,现在常常听到企业家或者是各方面的人都在问下一次汇率的调整是什么时候?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下一次的汇率调整,每天都在进行,每时都在进行。没有一个下一次的明显的变化,你们去看每天的市场,人民币的汇率都在有变化。就是说大家要知道,在没有一次说,有一天中央银行宣布人民币升多少?贬多少?你们去看市场化,市场每天都在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我们的企业能够适应,我们不是被动的要求你们适应,希望大家能够主动的去选择,我们推出了远期的人民币汇率的远期机制。这个机制过去在私家银行做的时候由于人民币银行相对的稳定,所以人民币的远期效率并不活跃,但是现在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化,大家应该充分的去利用这种市场的工具来推进你所面临汇率的风险。同时,我们也看到,从2000年之后,就不断的给企业,允许企业更多的去保留更多的现有利益。因为在过去强制接售汇的制度下,企业不允许,2001年之后,我们允许企业去开帐户去保留现有利益,而且这个比例在不断的扩大。本身就给企业参与外汇为市场提供了一些机会。当你有货币的情况下你要考虑,你要对人民币的汇率做出判断。我相信各位企业家原来的判断都是正确的,你们都是在国际和国内一直都在看人民币升值,所以我们有现内帐户的允许你开钱的帐户,允许你保护帐户但是你们保留了不多,你们拿到外汇就拼命的储备,你们一储备我们的外汇储备就在上升,但是今后你的预期整合要经受一个市场的考验,深圳有了社会帐户,我们希望这个帐户对你而言,对国家外汇储备而言是一个储蓄值,对于市场而言,汇率多了一种,你们在看人民币汇率是升是降,你们在决定自己是多保留还是外出,是多留和空出的问题,给了你这样一个机会,同时也给了你一些工具,我们关于人民币利益和其它外汇各种定期的人民币本身的也是金融工具市场都会逐步的发展起来。问题是我们的企业家们有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企业的管理我们的财务管理人员有没有这样专门的管理人才,这对你们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企业的财务管理绝不仅仅是算帐报户,你们可能想象不到,其实我是大学出身,我在大学学的是会计,但是我学的会计很简单,在培训我的时候,只要求我会做分布,会做报表就可以,但是现在我改行了,大家应该学会充分的去利用市场,包括利率的市场化对大家而言,也决定了我们会有很多的投资或者是减少你的投资不成本定位,比如说像为什么这么多的企业,像北京的大公司,这次的企业的短期融资线是北京的一些大公司,先看到了先做,所以发了289亿从利率上而言,他它就节省7.5%。这样的机会在今后的市场是越来越多,当然从中央银行而言,我们始终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我们的使命就是维护人民币值的稳定储备经济的增产,我们不希望汇率的大起大落,也不希望人民币汇率的大起大落,我们希望市场中所有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既然是汇率市场机制,这种风险绝不能完全的避免,其实计划经济条件下,市场的风险也依然存在着。那个时候只不过是一个物资的绝对匮乏来把所有的风险掩盖住。现在我们发展了,我们面对的市场机会多了,我们学会在一个变动的市场环境当中去有效的加强管理,就能够有效的提升我们企业管理的素质。就能够在竞争中永远的走在前面,永远的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今天我参加论坛传递给你们的信息,谢谢。

  微软副总裁兼微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在闭幕式上的演讲实录:

  主持人:我先感谢马德伦先生。接下来我们由请“微软”副总裁兼微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先生我为我们演讲,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创新与“共赢”。有请。(掌声)

  陈永正: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我今天这个题目是在中华区域的一个竞争一个和谐的经济。我本人是在台湾长大,后在美国工作了10年左右,我来到大陆工作,在工作期间有一段时间1年半在香港做过CEO,这段时间也负责过台湾、跟大陆、澳门地区的业务,在座的大家昨天今天看到了很多行业里面的前辈,大家谈到大中华区域的时候,我想各位来宾都充满了很多的憧憬也带来了很多的挑战,在这里我今天从软件企业的一个角度来讲,怎么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谈到双赢,谈到创新,来看我们在大中华经济当中创造一个新的方面的问题。大中华方面最充满前景还是我们中国的市场,中国市场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们对外巨大的需求,什么都大,不管手机,不管电视,不管是宽带甚至是PC的市场,中国现在已经超过了日本,一年有1700万台的PC,在日本有1400万台的PC,所以中国的市场什么都大。“IT”中国的市场也大,但是基本上相对于前几个IT市场还是见小了,所以我认为这里面也是一个挑战,因为IT基本上是任何一个公司全球的核心竞争力。我想最典型的就是文化,文化因为IT采购,在全球的采购,在全球的供应上能够及时达到全世界的一个大帝国,事实上在卖的东西的时候它已经赚钱了,他先收了钱,这边都是以基础才够达成这样的合作利益,中国的IT在达到这样竞争力的时候,IT的挑战和需求也是非常巨大的。另外我讲大中华国际化在未来也是非常明显,同时大中华制造业在未来在20年内没有挑战的对手。因为沿海的能力还会往内部发展,能够跟我们国际竞争的教育水平达不到,像印度一些教育水平,像越南、泰国,它们有长久的制造背景。可是它们的人口不够多,它们的市场不够大,所以中国我估计在制造业方面应该是稳居龙头的地位,但是制造业的方面中国有大量做制造业的部门。我们生态环境的保持,我们的资源大家都知道,最近这两年来,全世界的油价、钢铁、原料的运作跟中国和全世界的发展制作业各有很大的关系,在这种第一附加值,大量的消耗自然资源的时候,怎么样从制造业变成一个做到一个更高的增值,注重商业的价值,这个就是中国的一个很大的规划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台湾的转型,台湾的企业尽量把制造业能够更好的生产,甚至于软件的开发,移到大陆地区来,它把高端的设计留在台湾,它也采取了一个大量转型的一个过程,我想在这里我呆会儿可以探讨一下,如何在IT的创新,在经济上面有一个友好的增值。既然谈到软件企业,我想很快的看一下软件企业遇到的什么样的机遇?或者说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我刚才提的中国在制造业大国的时候,估计在未来我们也没有太大的挑战,但是反过来中国的软件企业在未来如果想成为一个软件的大国,我觉得挑战就有很多,先讲区域,我想素质化,不管在移动和通讯上面,不管是网络,中国是最大的宽带网络,大家像网络的数字家庭,未来讲到3D的开始,或者是IT的电视,我们把所有的内容、娱乐、咨询变成数字化很便捷的传到每个人的手里,每个人的家,每个人的移动电话,在这里面我觉得数字化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商机,可以说网络泡沫以后,现在的网络经济已经复活了,现在的“雅虎”基本上跟“阿里巴巴”合并,大家可以看到网络已经有了下一步的成长,大家看到新科技的接受基本上是这样子,很快的冲上去,再很快的冲上冲,更多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另外一个机遇就是政府对18号文件的出台,最近在下一个11个五年计划里面,对开发软件还有一个新的政策要出题,许多地方政府现在对软件企业的培训,政府建立的当地的人人才培训中心,给企业提供免费的培训,这里我们刚刚在听几位像张醒生先生,还有我们的石院长,都提到了政府在培养软件方面的政策,我想会有一个更大的政策出来,在税务方面和其它的方面,政府也提供了很多的支持。还有一点明显的改变就是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我们看到,政府从去年开始,由经理自己带队,同时在2006年开始政府也要求大企业,国有企业进行对知识产权的正版保护,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正版的要求,事实上实行已经看到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周围的人才,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一年培养25万人这方面的人才,美国相对于20万人,所以中国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已经超过了世界各国,但是我们的挑战在哪里?我举个例子来讲,印度是我们最大的挑战,因为成本没有人能比得过我们,我们的人力资源非常丰富,反过来印度在软件企业方面,它的人才成本比我们还低,印度平均的人均GDP只有中国的一半,但是它是英语教育,它有大企业,他四个大企业都是3万到4万人的软件企业,过去10年,基本上已经样形成了印度里面的软件层,这几个地方都是变成了世界软件之都,它们每年新招新近人员就将近上万,经过严格的培训以后刷掉一些不合格的,剩下的人再进去,甚至到了美国,它们用并购、廉价的成本跟过去十年来,跟美国做外包,开发积累出来的经验,现在开始在美国IBM五的这些地区,招收的一些成本都非常的快,在这里面我们中国的下一步必须要从制造业开始进入到高附加值的过程我里面,非常关键的是我们怎么进入到高附加值,就必须在IT行业里面开发,我们所面临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在印度,我们看印度的时候,同时可以反过来看,我们中国如何要赶深印度的水平,我们需要什么的挑战?我想很清楚,我们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这里有一个。微软,我们在中国跟印度的业务,现在基本上是两个销售的也好,公司的规模也好基本上是差不多,但是大中华区域,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我们中国的PC是印度PC的四倍,中国有1400万个PC,印度一年只有四百万个PC,但是分在销售额上面对知识产权保护印度的大公司在企业你里面,对IT的投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因为他们在软件开发的层次上面高一点,这点比中国还要厉害,但是我相信这是一个点,也是政府从明年开始也会更深的到一个地步。一创新与研发,我估计在中国的GDP里面投入的创新与研发,其实也超过了一个界限,这里面我们中国绝对是有超过它的一个机会。我们微软在中国有一个除了开发中心以外还有一个研究院,研究院是200个研究人员,这里面比如说开发IBM的三盘电脑下棋的内容都是在我们这儿,做超级电脑的创始人原来也是在CBO,现在是微软的研究院副院长也来到了中国,我们全世界700个研究人员都来到了中国,每年发表论文跟其它国家的数量在最高级的研究套的数量是相等的,所以中国在创新与研发的上是什么问题?软件,我们开始已经往美国打世界市场,我相信这一块,中国有一块而印度没有的就是中国有广大的市场,这里面我们应该赶上这个机会,中国用本地的市场,用IP的需求好好的做好,但是印度反过来也看到了这个机会,印度现在要设立几千个人的公司。我想在上海,在杭州、北京、天津好几家的公司,他们进来就收集5000个人,甚至到一万个人,这就在于公司的规模了。在规模上面我们可能要加速这方面的投入,能把规模做大,兼并,用最快的手段做大,因为中国现在上万家的小公司,彼此残杀,包括现在的软件企业,这方面可能是为中国软件成长最大的一个制约的瓶颈,软件公司的人才架构,这可能到下一个人才的人才架构我们大家再谈一下,我觉得这里面除了有大量的毕业生以外,还有一点是做得更深,公司以前比较小,几十个人,就要做一个百万千万的投资,软件做投资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未来用大量的美元做研发,我们打的投入是40亿美元,软件的开发必须要集中,几个大的集团,尤其是国内,大家必须要集中这里的投入,发展是相当有软件创新的道路。最后呢,我就很快讲一下,国内如果在发展的时候我们自己的经验,怎么样发展软件工业,我觉得加强合作伙伴的关系是最关键的。软件行业是跨行业,所以不可能靠自己来做,我在全球有几十万个,我们在国内的合作方面也比较一点,现在在座的郭为先生,《神州数码》就是我们现在的战略合作伙伴,另外一个很关键的就是在刚刚台上有些人说要顶天立地,天就要通天,我的观念不一样,我的地是中央与地方。为什么讲中央与地方呢?中国的经济体这么大,所以要发展中国的企业,不但中央要和中央的政策一致,地方要有地方的实际发展水平,我们要设立地方的中心,在中央部委也要有长期的合作及计划,比如我说我们在中国投资一些软件的工程公司发展,我们前天也投资浪潮,另外我们投入软件人才的培训,我刚刚讲到了,人才的培训方面,中国的IT人才,没有高层的软件架构师也缺乏有经验的项目经理,所以我们过去两年在中国培训的6000位软件公司的架构师合相关的管理人员,我们还会继续的加强这方面。大家都谈到,人才是最重要的,在软件人才的培育方面,我想是我们未来发展很关键的,我想政府也看到了,刚刚提到过,政府在对未来四年新的计划里面,各地设立新的学院,以及政府补贴这方面都是很关键的,最后一个就是怎么样来创造商业价值?刚刚有位先生在台上说得非常好,说是要“双赢”,怎么把价值,不但是企业自己赚,软件企业合伙的伙伴也要赚钱,怎么样让客户觉得满足,原来的国内买硬件,软件是松的,现在开始买软件了,但是软件很小,在软件的合作伙伴里面,软件商里面赚的钱有限,所以就导致了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怎么样创造价值,让大家能够物有所值,也让整个的服务安全性、可靠性这方面的都能够提升,这也是未来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汇报到这里,谢谢。(掌声)

  香港环康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蒋丽莉在闭幕式上的演讲实录:

  主持人:非常感谢,陈永正先生的精采演讲。接下来我们有请《香港环康集团》的主席蒋丽莉女士为我们演讲,她要演讲的题目是大中华经济的新纪元。有请

  蒋丽莉: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十分荣幸能够在这里代表大会主办机构之一的香港总商业协会,为我们这个规模盛大的企业家论坛高峰会致闭幕辞,并对这一次大会能够起到这么好的成绩由衷的鼓舞。经过我们几十位来自内地、台湾、香港的演讲嘉宾还有台下的几百位企业家的谈论,这一天半的讨论之后,我相信大家对大中华经济区的亮丽前景和它面对的挑战都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我相信没有人否定,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过去深深受着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当中,与先进的国家,大家都认为还有一段比较大的距离。然而,整体的经济增长却可以在比较长的时间里面保持在7%以上的增长。中国这种经济增长发展模式,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我们就以7月21号中央央行宣布人民币的调整,全球市场“马上”起了一个轰动,美元转弱,亚洲货币升值,金价上升,这是以前跟中国在金融政策的变动不太引人注意的情况之下引起了很大的差异,完全是不同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很庞大的一个力量。不管是香港、澳门、或者是台湾都受到了中国今年的影响,这也恰恰说明了港澳两个地方在97年金融风暴以后,比起其它东南亚国家,复苏得比较快,港澳经济出现了转机,就在港澳签订了CP之后,去年香港经济是7.8%的增长,我相信昨天宣布的第二届的增长是有6.8%在香港,相信今年整体的经济还会在6%以上,澳门也会继续保持在双量数字的增长。台湾,在

国民党、亲民党等相继访问内地之后,与内地的经济关系也是更密切的,台湾与内地的贸易占台湾对外贸易的25%,已经有台湾的农产品可以以零关税,不用交税,进入内地,目前台湾的贸易对外很大程度上是跟中国的对口贸易利益是盘活,但是还是不能像港澳这么直接吸引到了国内的企业去投资,甚至于我们现在常讲的旅客自由行,但是相信台湾政府一定会顺应民意的要求。所以在两岸关系的越来越紧密的合作,内地与台湾更紧密的关系或者是内地与台湾利用总CP的模式。我相信指日可待,大中华经济圈的关系已经将会更加的密切。但是不管台湾、香港、澳门的发展都是与内地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大中华经济圈的血融效应,大家今天来说可以是互相唇齿相依,已经分割不开,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也是非常的庞大,我们当然是最高兴的,像之前的研讨会有朋友讲过,政企分开,但是真正要做到政企分开也不太容易,但是最起码我们看到两岸四地的企业家,虽然在很多方面的政策立场上不同的情况下,大家还是非常积极的在这个大中华圈的经济发展任务取得不少非常值得骄傲的成绩,跨国企业这几年都把大中华业务定为一体,集中管理,不少跨国企业更把总部设在香港,管理大中华的业务。除了两岸四地的经济越来越密切的融洽以外,内地和港澳之间在CP整体的框架之下改变了以前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单项局面,基本实现了人、资金流跟物流,真正的双面的流动。从去年起开始,内地也进一步的鼓励企业走出去,从去年10月到今年的4月,已经有几近70家比较具有规模的企业投资在香港,快速的发展。香港作为内地企业迈向世界第一站,这个对香港以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台湾和内地从人流、物流和资金流方面的互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基本的一个结构就是“三通”,到今天还不能实现。这种形式明显阻碍了两岸经济的发展互动。尤其是我们
中国经济
快速法制,或者甚至于讲的是飞速发展的时候,台湾不能更直接的受益于我们中国经济的快车,我们有信心,假如能尽早打破这种隔阂,大中华的经济圈一定能跨越更新更大的台阶,当然我们不能光看到大中华圈的欣欣向荣的一个局面,我们也要看到它的危机与挑战。

  首先,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内地的经济发展,遭到资源有限的一个问题,瓶颈,世界上的原材料市场因为中国这几年快速的增长,快速的大量需求而引起原材料价格大幅度的提升,石油的价格不断创出新的高价,中国40%的石油是以依赖进口的,而且在中国发展的同时,这个比例会不断的增加。这无疑增加了内地企业的发展的成本,为整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很多比较负面的变数,当然政府对这个问题提出来了节约型经济,如果内地能够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资源竞争的局面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缩减,但是这个是依赖在座我们中国每一位企业家全面投入的努力,第二,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比过去困难得多,其实还会越来越困难。特别是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这个壁垒我相信大家都会感觉到,针对中国的反倾销不断的增加,中国已经成为在WTO成员国里面反倾销最多的一个国家,钢铁、工业、纺织业贸易全部都受到限制。台湾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整体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趋势的发展是不可以抗拒的,也不能因为某一些国家为了一己的私利,独善其身,不利于别的国家,所以整体中国的发展还是受益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发展的一个增加。如果我们继续积极的不断留意外汇市场的动向,自己避免我们省与省之间的一个贸易壁垒,一个不同门界的要求,行政的管理,也避免了我们的降价,我相信只要强化行业内的沟通与合作的空间,我们的生存还是比永眠优势得多。最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过去20多年,经济高速的增长对环境的污染造成了工业灾害,自然灾害以及疾病的增加。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现在我们

能源供应竞争,不管是长三角或者是珠三角。我相信各位厂家跟港、澳、台的投资者你们都会感觉到有拉闸的困难和限电的困扰,最近珠三角在劳工方以外又增加了一个变数就是油荒,这种问题只有我们在两岸四地的企业家一起努力地跟当地政府合作,不仅要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能源的运营效率,还要更多的承担起社会的责任,成为真正的企业公民,才能维持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承担,是每一个人才培养和德育的问题我们不管经营一个业务,办一家企业,办一个工厂都非常清楚的知道,只有生产效率和一个意识和一个责任,能够真真正正的贯彻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由他们自觉的身体立行的时候,生产力和产值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同样的道理,只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意识,真真正正能够落实到每一个市民的身上,由他们自动自觉的“身体立行”,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才会得到真正的全面落实。人才培养和德育是永恒的课题,永远不会过时。

  在两岸经济迈向大中华新纪元的时候,它也是我们今天大家沟通的主题,今天我从事高科技产业,我也是深层的感受到了,不管是要创新的工作,人的因素是第一,人的素质是第一,有一流的人才,有一流的素质,才能好好面对我们的挑战与困难,所以一切在人才的德育培养方面都不觉得太多。你们一定会得到非常好的回报。女士们、先生们,透过这一次两岸四地企业家的对话,我们对大中华经济的发展给予更大的希望和更大的了解,我们面临的挑战也会一个一个面对共同问题,内地的经济不断转型,内部的消费越来越增加,内地这个庞大的市场,给了港、澳、台提供了无限发挥的空间,将会继续成为大中华经济圈以至于整个亚太区的核心,我们有理由期望一个更美好的明天。在此,我祝愿两岸四地繁荣升平。(掌声)

  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长陈东升致闭幕辞实录:

  主持人:最后我们有请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长陈东升先生为我们致闭幕词。有请。(掌声)

  陈东升:女士们先生们中午好,我们慢慢的形成一种条件反。陈东升上台的时候就是我们会议要结束的的时候。田源主席在致开幕辞的时候拉开了我们论坛的序幕,应该说他说的非常精采,把两岸四地的这样一个未来经济的整合,这样一种现状以及各地的特色,以及基本学术格局的分工,以及未来的发展,应该说阐述得非常清楚。这一次是我们第二届深圳高峰会,好像讲大中华的概念是一个比较不时髦的概念,但实际上我们这一次会议有非常多的深意,应该说作为高层次的两岸四地的企业家的一种交流,可能在大陆,或者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是第一次。我们一直在预测大中华经济的崛起,实际上经济人在谈这个概念的时候已经和过去的概念发生了根本上的不一样,因为今天我们讲和谐经济,和谐经济是大中华经济整合的概念。还有一个世界上最热的一个话题是中国的和平与崛起,所谓中国的和平与崛起,实际上是和两岸四地整体的概念密不可分的,只有两岸和谐的共同体形成,才会有中国这样一个全面的在世界上和平崛起的概念,所以这一次的讨论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过去我们讲两岸四地的经济可以像今天大陆作为一个世界近年来的火车头之一。而且,过去在台湾、香港、澳门,因为进行市场经济的这样一个历史,或是企业家资源的机会,以及对世界上这样一个做生意或在进行国际化方面的经验,还有一个人才的机会。等中国大陆经济崛起的时候,它们会提出来这样一些经验、资源、好的条件和优势,和大陆经济整合的时候,会发生一种质变的作用,不仅是一种化学作用。像我们这家公司,“泰康保险公司”都有大量的机遇,台湾、香港、以及海外的华人高级的专业的集训人员,像CEO,我担任我们的“首席信息官”,“首席经算师”,实际上今天大部分中华经济的崛起,是对全球我们华人之间,全球经济整合,我们两岸四地的整合。所以我觉得这一次我们论坛的主题不是一个老的话题,实际上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实际上是一个刚刚尽快是会在未来发生的,我们会预见到,今天这个话题未来会成为我们中国崛起的一个力量的话题。或者说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实际上萧先生已经向往或者是提倡两岸共同体,甚至是两岸四地这样经济共同体的诞生。我觉得我们这次会议的讨论,这次提的话题,以及这一次参与的企业家,应该讲全方位的层次可能是在过去所有我们了解的,或者是我们看到的论坛和话题里面这一次是前所未有的。应该是一个划时代的。我觉得这一次的会议有相当丰富的成果。当我们论坛来到深圳这是第二次,去年我们一炮走红,今年我们要扎实的生根。所以这一次大家看到我们会议的规模、规格和重量级的人物比去年要多得多,昨天看到我们开幕式我们的市委书记,我们的市长,还有我们这一次也非常荣幸的能够请到中国民营经济的一个最核心的一个代表,昨天我们黄梦复主席还讲,在全国工商联他是代表中央协助农民经济的这样一个活动,应该说全国工商联是中国民营经济的总的代表和总的声音或者是一个地区的代表这样一个机构,应该说它们把全国的这些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企业家论坛团结在全国工商联,应该讲昨天黄梦复主席的演讲也是非常的精采和成功,这里面田源主席和张维迎的演讲,我觉得一个从宏观的方面来阐述两岸四地的分工,整合一种力量的崛起,以及在两岸四地分工和经济崛起的过程中,两岸四地的企业家如何来承担这样一个历史的责任。我觉得张教授从微观,从企业家、从企业家资源、从企业家资源里面整合资本的作用,再到核心技术的整合,或者叫品牌的整合,是这样一个过程到发展,企业家的演讲应该说非常的精采。昨天上午听了他们的讲话以后,萧先生我们都知道,我们大陆都很熟悉他,其实我们这次会也对这样一种思想、一种诠释、是一种发展,是一种深化,所以我们从和谐经济,中国和平崛起,两岸四地到最后整合的共同市场,共同市场回过头来就印证前面讲的,和谐经济跟中国崛起的实现,所以我们讲会议从参与的规格、重量级的人物以及我们这一次主题的鲜明,以及剩下来几个论坛的演讲应该说也有很多精采的一些观点和思路,特别是我们的石先生还有我们国内的这些企业家们,应该讲都为这次会议的取得圆满的成功,做了他们自己的贡献。特别是几百位嘉宾的参与,提升了思想的启迪,更重要的是一种方法论的提示,我觉得这样一种高层次论坛最核心的部分是集中在这个方面,所以我觉得这次会议开得非常成功,特别是收获非常的丰富,而且主题非常的透彻。这次也有很多的官员参与,国台办的经济区长在两岸的经济和两岸的交流当中,是我们国家唯一的一个最权威的机构,而且得到了国台办的一个全面的支持,这次也请来了台湾的一些知名的企业家和知名的一些人士,这次我们会议取得这样一个成功也与国台办的支持,和全国工商联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但是也与论坛的主办方和大家的配合支持也是分不开的,所以大家昨天在交流的时候也说了一些话,我们的论坛要办好,他说坚持就是胜利,当然我想所有人都会知道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把这个论坛坚持办下去,一定会办得越来好,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巩固就是提高。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已有的论坛成果,把它继续的巩固好。我刚才跟田源主席在交流,我说我们一定要坚持我们的主持人制度,像刘晓光、像张树新,可以这讲他们在中国是最典型的。其实我们有一些更多的,也可以说票友式的或者是专业性的主题,一定是要有丰富阅历、经验或者是很有富有智慧的人来主持这个主题,来把他们的思想能够说出来。我们好的主持人,我们的论坛也已经提出来就是要建立主持人制度,建立民主制度。所以我觉得这两点很重要,我们将同步提高,这很好,团结就是这样,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我在深圳一定要和我们的深圳商报、我们的电视台以及我们的所有参与者团结在一起,所谓团结就是力量,集合才是财富,我们一定会取得各方面的财富,不仅仅是人才的财富,思想就是财富,所以智慧就是更大的财富,所以大家也知道现在财经类的一些论坛已经做得很好,从大家一种很热情的参与,逐步的走向一种专业,逐步的走向一种理性,让大家来这儿确确实实会获得成功,取得成功,讲到这些我最后还是要讲,要感谢深圳市政府和深圳市委,感谢全国工商联,感谢国台办对我们这次大会的支持,也感谢我们在座的主办方的各家的领导。全身心的参与和支持我们这次论坛,也感谢我们大会秘书处,感谢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努力才取得会议成功。最后感谢就是我们与会代表,因为等于是这个会议是产品,你们是产品的用户,你们是上帝,所以这是我们大会的最大一种高兴,往往闭幕主持人是最尴尬的为什么呢?大会开幕式热热闹闹,到闭幕的时候冷冷清清。但是今天大家还是百忙的坐在这里,大家还存在精神的享受和兴奋之中,当然今天最后的几位讲演者也是重量级的,也是用他们的经验他们的身体行为来演讲的,最后预祝我们所有的与会代表,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愉快,感谢你们的参与和支持,最后我还说一句,我们第二届深圳高峰会胜利闭幕,谢谢大家。(掌声)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