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话题义务教育能否增至12年(唇枪·舌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 15:37 人民网-市场报

  正方:贫穷不能阻止发展义务教育

  客观地说,包括柳斌委员在内的很多人大代表并非反对实行12年义务教育,他们的想法是等到客观条件成熟时再实行12年义务教育———这种次第渐进发展义务教育的思路当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如果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解读,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对现实妥协的“犬儒主义”发展观。在其“合理性”的背后,牺牲的是千百万莘莘学子的利益和中国
教育的未来。

  我们不妨先看看“未有美国,先有哈佛”的故事。1620年11月11日,102名受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在一个寒风彻骨的日子到达北美。他们衣衫褴褛、形销骨立,上岸之后即逢严寒来临,在第一个冬天冻死了其中的1/3,在以后的冬天不断有人冻饿而死。就是在这群奄奄一息的人中间,有一名叫哈佛的传教士在上岸不久就开始思索精神播种的问题。他说,我们接受了欧洲文化,但是这里谋生太艰难,以致我们的子孙后代很有可能在开辟蛮荒中遗忘了欧洲文化,一切又要从零开始。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我们从现在起,就应该节衣缩食,办一所大学,让我们的后代从欧洲教育的终点开始。于是,这个叫作“哈佛”的传教士捐出了他的全部藏书和财产。在他的带动下,很多移民有钱捐钱,有力出力,终于在1636年建立了哈佛大学。这时离美国独立建国还有140年的漫长岁月。正是这种高贵的精神奠定了美国的立国之本,成就了今天美国的强盛和发达。

  我想这个故事对于今天义务教育的年制之争仍然具有警世意义:是的,我们国家还穷,我们的教育经费远远不足,但是,哈佛的故事告诉我们,物质的东西虽然不可超越,但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以苍生为念,以国家为念,对万千学子充满爱,我们就不会认为12年义务教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今天美国学生在哈佛校园自豪地高喊:“未有美国,先有哈佛”,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学生们也能在中国的校园高喊:“未有发达的中国,先有发达的义务教育”,那是多大的荣耀啊!

  (张若渔)

  反方:先把9年义务教育办好

  义务教育多延长3年,堪称利国利民,福祉无量,本应该赢得国人拊掌相庆,为何却招致柳斌等

人大代表的反对呢?一言以蔽之,“一些中西部地区甚至远未达到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定的最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根本谈不上超前实施12年义务教育。”诚然,当一个面黄肌瘦的饿汉在为三餐焦虑时,却向他推销瘦身术,难免会吃闭门羹。

  早在1986年,我国就已颁布义务教育法,宣布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然而近20年来,对义务教育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纭,甚至有人放言义务教育名不符实。

  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中国没有接受初中教育的国民高达5.3亿人。这个数字令人触目惊心,这其中又有多少适龄儿童因贫辍学或压根儿就没有入学呢?答案不言自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10条明文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第12条则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在义务教育阶段,不仅农民因孩子上学而不堪重负,就连城市居民也为孩子的学费焦头烂额。

  资料显示,“九五”期间,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对义务教育的拨款数量由548亿元增至1085亿元,其增幅为98%,明显低于高中123.9%的增幅,更低于普通高校155.8%的增幅。如此说来,九年制义务教育可谓暗蕴危机。

  《教育法》遭到扭曲变形,结局就是基层教育经费捉襟见肘,基层校舍岌岌可危,众多适龄儿童无奈泪别学堂,新文盲大军正在显现……所有这一切,距离真正免收学费的义务教育,差之千里。难怪有教育专家指出,一些地区实行的不是义务教育,而是普及教育。两者最大区别在于,政府必须承担实现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而对普及教育却无须承担法定责任。义务教育沦为普及教育,这是义务教育的悲哀。试问难道义务教育增至12年,就能避免类似尴尬了吗?

  显然,义务教育远没有达到预设的标准。因此,倾力改进、完善义务教育才是要务。正如中山大学李江帆所言:“政府应该牢记自己在提供免费义务教育服务方面的公共职能,应该清楚:贫困地区、贫困家庭适龄儿童未实现‘普九’,折射的是政府职能的缺位。”就目前来说,中央、省、县三级财政应明确责任,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改变对义务教育投资过低的状况,力求使九年制义务教育名至实归。

  (王石川)

  《市场报》 (2005年08月26日 第八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