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张锐:昌九生化 "挖金人总是要喝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 05:54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挖金的不如卖水的这句俗语属于泊来品,来源自美国西部的淘金浪潮,挖金的人前赴后继地给那些卖水的人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其实,道理很简单。但是却在每个行业中屡见不鲜。就拿最近证券市场来说吧,原油价格的暴涨本应该是生产原油企业股价飙升的推动力,可是它去偏偏拉扯生产油井水泥的青松建化,让生产水泥的企业股价纷纷在油井水泥的概念中上下翻飞。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石油价格暴涨带动了谁?

  石油价格的上升直接刺激了石油生产企业的加班加点,而目前在世界产油领域已经不是考虑有多少油可以采的问题,而是要尽力提高采油率,这是摆在目前原油储量有限的每一个生产企业所最需要考虑的问题。除此以外,钻井泥浆的增稠剂、稳定剂和沉降絮凝剂、水油比控制剂、压裂液添加剂、润滑剂等等都是关系到石油高质高量的生产必需品。

  必需品从何而来?

  在石油开采中,以PAM增加注入水的粘度,避免击穿油层以提高采油率。在第三次采油中也可用作增稠剂,提高采油率。除此以外,PAM还可用作钻井泥浆的增稠剂、稳定剂和沉降絮凝剂、水油比控制剂、压裂液添加剂、润滑剂等。

  昌九生化卖的是什么水?

  在我国石油开采仍将是聚丙烯酰胺最大的消费领域,占总消费量的70%。目前我国聚丙烯酰胺的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消费需求,每年都要进口满足国内需求。并且产品结构仍然比较单一,产量仍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要。

  昌九生化2005年公司半年度报告数次提到在丙烯酰胺方面的大幅度提升,表示要抓住丙烯酰胺市场需求增长的有利时机,扩大控股子公司江西昌九农科

化工有限公司丙烯酰胺产品的生产规模,力争多创效益的信心。重点提出要以聚丙烯酰胺产品为基础,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开发耐温抗盐型高附加值的油田和水处理及环保用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

  由于从技术上而言,昌九股份的PAM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也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微生物法生产该产品的厂商。从1999年到2001年,该公司一直在做该项技术的工业化生产和市场的开拓工作。由于目前聚合物的买主主要为国内的大型油田,而油田企业具有更强的购买和付现能力。显然,随着(聚)丙烯酰胺产品形成规模,该公司的经营环境、产品结构和业绩水平将逐步得到改善。

  PAM是什么?

  聚丙烯酰胺(PAM)首次于1893年用丙烯酰氯与氨在低温下制成,于20世纪50年代又实现了用丙烯腈硫酸水解法的工业化生产,70年代发展了以还原铜为催化剂的丙烯腈催化水合法。1985年日本东日化学工业公司开发了用高活性菌微生物法制取丙烯酰胺的技术,使生产具有能耗小、成本低、工艺简单、三废污染少的优势。

  它的需求有多大?

  美国、日本、欧洲是聚丙烯酰胺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国,其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85%。由于聚丙烯酰胺是一种重要的油田化学品,其在水处理和造纸等行业具有广泛的用途,但目前PAM在国内、外的应用领域有一定差异。

  特别是我国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开采后,我国大型油田包括大庆、胜利、中原、华北、辽河、大港等已进入开采中后期,采出油综合含水率日趋提高。为了稳定我国东部油田产量而采用三次采油技术,提高采油率,保证油田稳产,大庆油田已工业性推广应用聚合物驱油技术,胜利、辽河油田也进行了聚合物驱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根据油田计划,预计2005年国内聚丙烯酰胺在采油方面的消费量将达到10万吨/年。

  而从国际发达国家消费结果来看,水处理将是油田化学品后的又一大趋势:

  PAM可广泛用于处理活污水、化工废水、矿业废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PAM在国内水处理方面的发展潜力很大。目前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污泥脱水,少部分用于废水澄清。我国大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已普遍使用聚丙烯酰胺作为污泥脱水剂。随着我国环保控制的逐渐严格,在未来几年,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将会采用聚丙烯酰胺作絮凝剂。预计今后工业废水仍将是聚丙烯酰胺可靠的市场,传统用户的应用面会进一步扩大,市场对聚丙烯酰胺的需求量增加较快。

  

原油价格这么火爆,原油生产如此紧张,丙烯酰胺需求这么猛,昌九生化的表现呢?我们发现公司刚刚公布的半年报与第一季度报对比股东人数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减少了近2000户,而人均持股数也相应快速增大,表明主力搜集筹码的速度较快。那么它背后的含义自然不言而喻。从近期的走势上该股经过前期冲高回落后近两日量能再度温和放大,且股价已成功收复短期均线的压制。主力欲掀第二波浪潮的想法已暴露无遗。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

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作者:万联证券 张锐

  (来源:上海证券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