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加沙撤离:无法轻松的沙龙和阿巴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 03:1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8月23日,当最后一个以色列居民撤离了加沙地带之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致电以色列总理沙龙,赞扬他“作出了一个勇敢的历史性决定”。6天前,沙龙劝说撤离的居民不要袭击警察和军队,“攻击我吧,我才是该负责任的人,”他说:“谴责我吧!”

  6月,阿巴斯对沙龙说,“我们是你们的和平伙伴。”此时,自阿巴斯与沙龙为了巴以和平而进行第一次秘密联系,13载光阴已然逝去。

  以色列居民撤出加沙地带意味着,以色列人第一次放弃了巴勒斯坦人引以为未来国土的地方,这不仅为巴勒斯坦接管加沙地带扫清了障碍,更重要的是在这片血流不止的古老土地上重新燃起了和平的希望。

  当撤离的犹太居民挥泪告别故土,巴勒斯坦人欣喜若狂地构想家国梦时,沙龙和阿巴斯或许无法轻松。

  出尔反尔———沙龙自有计较

  颠沛流离了几个世纪的犹太人几乎视土地为生命,没有任何一届以色列政府敢于拆除犹太定居点,除了沙龙。这或许说明,只有军政才能兼备的沙龙才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以一贯的铁腕作风,吐出了多少有点像“鸡肋”的加沙地带。

  对以色列来说,加沙缺乏经济和军事价值,军队保护定居点困难重重,以方每年不仅要投入大量资金,还不断受到袭击。早在工党执政时期,以色列就确定了全部撤出的战略,并得到了利库德集团的强大支持。

  然而,直到2003年12月,沙龙还是以色列定居点的坚定支持者。2001年竞选总理时,他与对手针锋相对,保证绝不从加沙撤离———他的政策转变一如从前行军打仗,突如其来,雷厉风行。

  有分析认为,沙龙之所以积极执行单边行动计划,就是想尽快抽身,逃避履行中东和平路线图的义务,而把一个烂摊子交给巴方,引起巴方的内部纷争,同时,主动的姿态和撤离的行动也可以为往后的巴以和谈增加筹码;假如巴勒斯坦无法有效地管理加沙,他还可以借机加强对约旦河西岸的控制。

  不管分析家如何众说纷纭,可以肯定的是,沙龙自有计较。这种精明、灵活而圆滑的作风确立了沙龙在战场上常胜将军的地位,“阿里克(战神)”绝非浪得虚名。稍微细心的人回顾一下往事将发现,沙龙的惊人之举以固定的频率出现。

  他曾发誓永远不与阿拉法特握手,但却在1997年与当时作为阿拉法特亲密助手的阿巴斯秘密会晤,重启了中东和平进程;2000年9月28日,沙龙强行进入耶路撒冷圣殿山上的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持续至今的以色列军警与巴勒斯坦群众流血冲突,使得和平希望几乎烟消云散;2003年12月,他又突然宣布向巴勒斯坦归还加沙的计划。

  每一个突然行动的背后都隐藏着沙龙精打细算的考量,而这一次,他的心思可以从最近发表的一篇讲话中窥得些许端倪,他说:“我们曾经有一个梦想,我们没能完整地实现这个梦想,但是我们成功地使这个梦想的一个重要部分成为了现实。”

  沙龙虽然拨开了巴以和平进程的乌云,却使处于主流地位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出现了分化。这部分是因为曾经充当定居者保护神的沙龙最后竟然把人们赶出了家园,他的强硬手段无济于弥补这种创伤。作为利库德集团的首脑,他对集团内部的反对之声置若罔闻,开除了持反对意见的部长们,并拒绝举行全民公决。

  虽然人们说,私底下,沙龙就像是一位和蔼的农夫,但在战场和政坛上,他却像一只桀骜不驯的狮子。过激的做法已经不止一次地令他与同僚交恶,招致国际社会的公愤,并被迫退役或离职。强行拆除居民点会令他重蹈覆辙吗?说不准。

  任重道远———阿巴斯难题不少

  2005年1月9日深夜,人们为刚刚当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的阿巴斯在拉姆安拉总统府举行庆祝会,面对欢庆的人群,阿巴斯特别提道:“这一胜利是属于阿拉法特的。”7个多月之后的这个特别时刻,阿巴斯或许会想起他追随了多年的阿翁,加沙的回归标志着巴勒斯建国完成了最关键的一步,当足以告慰阿翁的在天之灵。逝者已矣,生者还要继续求索。

  阿巴斯是巴勒斯坦第一个试图去了解以色列、主张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政治家,又被称为“奥斯陆协议”的巴方设计师,加沙地带的回归足可以令他在中东历史上留下光彩的一笔。但加沙撤离行动给巴勒斯坦带来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他们梦寐以求的国家是否近在眼前?

  事情并不简单。

  现在,贫穷、政治和宗教极端主义与连年战乱冲突使得加沙呈现出支离破碎的面貌,其境况远不如西岸地区。犹太居民撤离后,以色列每年将不再向加沙的基础设施建设投钱,难民就业也令人头疼。除了要弥补安全真空,犹太定居者拆除房屋后的50万吨垃圾以及大量有害物质等,都得由巴方清理。同时,如何搞好经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等,也刻不容缓地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

  现在摆在阿巴斯眼前的难题足以使人望而生畏:阻止巴勒斯坦的恐怖主义,结束城市混乱的局面,恢复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振兴经济,还要让以色列重新回到谈判桌前并且进一步从约旦河西岸数以万计的定居点撤出———其过程势必令以色列人痛楚更甚,而接管和治理加沙地带将是阿巴斯赖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对于种种难题,阿巴斯的反应不可谓不迅速。他8月19日说:“今天,我们应该开始努力工作,要重建家国,重建各个机构,重振经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和平安全的环境中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对于巴勒斯坦而言,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变数的年代,作为领导人的阿巴斯需要高超的外交能力,周旋阿拉伯世界、西方国家和咫尺近居以色列之间,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

  往事证明,阿巴斯胜任有余。1984年,阿巴斯开始直接负责与以色列的和谈事务,并与以色列进行“秘密接触”。凭着低调务实的作风以及对以色列社会了如指掌的把握,阿巴斯很快同以各方———鸽派与鹰派、当权派与在野派建立了“秘密沟通渠道”,使人们对他的外交能力大为折服。

  阿巴斯上个月已经争取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承诺,他们将为巴勒斯坦人投资至少1亿美元,在莫拉格犹太人定居点建设一座新城,包括3000套住房,可容纳3万至4万人。此前,阿联酋已投资约5500万美元,在加沙北部兴建了一片住宅区。

  和平有多远在实行多党制的以色列,总理的职位一直由工党和利库德集团轮流掌握。简单地说:工党代表了以色列左派的观点,主张与巴勒斯坦进行对话,以领土换和平;而利库德集团则不愿意在领土问题上妥协。因此,当利库德集团首脑沙龙出任以色列总理后,许多人都认为,中东和平进程会更加艰难。

  与沙龙强硬泼辣的作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阿巴斯外表理性甚至冷漠,处世低调,是一位与阿拉法特完全不同的领导人。学生时代的阿巴斯潜心研究以色列社会,并以犹太复国主义为其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阿巴斯形成一个观点,即巴勒斯坦最终必须与以色列共处。这种思想使阿巴斯一度成为千夫所指,被斥为“巴勒斯坦的叛徒”,但最终得到了阿拉法特的认可。在阿拉法特的授意下,阿巴斯率先与以方进行了秘密接触,算得上是巴勒斯坦方面的“鸽派”领袖。

  那么,在“鹰派”沙龙和“鸽派”阿巴斯的手中,巴以和平能走多远,未来图画将被怎样描绘?

  实际上,以色列撤出加沙定居点是加沙实现完全自治的最后一步。1993年,巴以签署《奥斯陆协议》,以色列允许巴勒斯坦在加沙和杰里科地区自治。1994年5月,以军撤出加沙。7月,巴自治领导机构迁往加沙和杰里科。此后,根据巴以有关协议,加沙地带60%的土地实现了完全自治。

  为了加强民众对政府和往后和谈的支持力度,阿巴斯一直在敦促以色列就边界线达成一致。今年2月,经过短暂的犹豫之后,沙龙决定在约旦河西岸建隔离墙和在加沙地带与巴勒斯坦人划定1967年前的“绿线”。尽管沙龙至今仍然否认建隔离墙的领土意义,但在大多数以色列人和其他所有人看来,显而易见的是:一条形式和功能都类似边界的隔离墙最终肯定将成为边界,即使这意味着将拆除位于墙的“另一边”更多的以色列定居点。

  一些以色列人期待、许多巴勒斯坦人则担心,目前由于加沙地带吸引了绝大多数注意力,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忽略,以色列有可能在这一地区继续扩张。

  另一方面,生意人抱怨说,他们一直没看到巴勒斯坦当局拿出一个如何利用加沙地带的主体方案,阿巴斯似乎还在忙于处理撤退的相关事宜。

  巴勒斯坦当局仅仅打出一些经济改革的口号,炫耀一番。当局在加沙的街道竖起旗帜,写着“今天是加沙,明天就是西岸与耶路撒冷”。这些口号原本应该极其诱人,但实际上却影响力有限,因为这不是阿巴斯目前能够达到的目标。

  许多巴勒斯坦人一想到为了让以色列满意,在真正拥有主权之前必须先建立一个微型国家,就感到憎恶。这种反感心理不无道理。当加沙回到巴勒斯坦的怀抱,复国梦有了切实的土地依据之后,未来画卷在阿拉伯人的眼里变得逐渐清晰———与一个拥有顶尖军事工业并且敌对已久的邻居“长相厮守”显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8月26日 第十四版)

  作者:本报记者 唐靖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