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迪) 从9月1日起,人保、国寿、平安人寿、平安财险、太平洋人寿和中华联合等6家保险公司将在京联合启用新的航意险保单,并暂停使用部分涉及航意险和短期交通工具保险产品(首都机场候机楼除外)。
14家公司保单花落“国泰”
8月23日,上述6家公司联合发布的这则公告同时刊登在北京两家媒体上。而在此之前,北京600余家机票代理点都已收到了盖有北京14家保险公司(包含上述6家公司)公章的“关于启用新《航空旅客意外伤害保险定额保单》及其电脑出单程序等事项的通告”。通告内容与6家公司发布的公告内容相仿。惟一的不同是,通告还明确提出,新航意险的代理商为北京国泰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国泰代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的航意险保单与以往各保险公司销售的保单没有什么不同,仍然是每份20元保费,保险金额40万元,“改变的只是销售方式”。据了解,所谓新的销售方式是指,国泰代理以每张保单10元的价格卖给机票代理点,机票代理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卖到18元或20元不等,其中的差价就是机票代理点赚取的手续费。
一家选择国泰做代理的保险公司人士告诉记者,保险公司将从新模式中获得比现在更高的收益。保险公司每张航意险保单过去的保费收入只有2.7元。如果采用新方式,那么保险公司在支付给国泰20%的手续费后,就能有8元的保费收入。
国泰代理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这次出面牵头做北京保险公司的航意险代理,是“因为目前航意险市场比较混乱”。出于整顿市场的考虑,国泰代理“在多家保险公司的要求下”,做了多家保险公司的集体代理。
“国泰”“天勤”关系甚密
尽管多家保险公司昨天在接受采访时都称,此举是完全的商业行为,没有任何的行政命令要求。但能促成多家险商的这次联手合作,名不见经传的国泰代理,来头仍让人颇感兴趣。
昨天,记者前往保监会提供的该公司办公地址探访发现,该公司登记的办公地点是一家对外出租的招待所,而其实际办公地点在招待所旁边一条小路内,该建筑迎街面为一家公共厕所。北京市保监局人士告诉记者,“虽然保险代理的准入门槛很低,但没有很硬的业内关系,根本做不成。”
北京市工商局的注册登记资料显示,北京国泰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由三位自然人股东出资200万元组建而成。据了解,该公司现在只有2名自然人股东。成立时的另一位股东李舒冬,已在今年8月18日撤出。目前,李舒冬为北京天勤保险经纪公司总经理。
北京天勤保险经纪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份,注册资本1000万元,首都机场集团出资100万元,是第四大股东。该公司注册地为北京顺义空港物流园区。去年8月,天勤凭一举终结北京航意险共保体的“壮举”而扬名。天勤随后开始代表首都机场通过招标方式,来确定可在机场内销售航意险的保险公司的数量。
天勤的出现是为平息再之前的中美大都会保险公司引起的垄断风波。2004年3月,凭借中方股东首都机场集团的“先天优势”,中美大都会提出独揽北京航意险市场的计划,并因此招致其他保险公司关于“航意险市场垄断”的讨伐。
监管部门“正在收集相关信息”
业内人士透露,北京市场每年的航意险保费收入超过1亿元,而机场内和机场外的销售成绩基本是平分秋色。在2004年8月北京航意险共保体彻底告别历史舞台后,遍布京城的600余家机票销售代理点成为险商争夺垄断的新阵地。据透露,按照每张保单保险公司自留10元、支付给国泰20%的手续费计算,国泰在此项业务中一年的佣金收入即可超过500万元。
巨大的市场利润,纠缠不清的股份人事,加之此前航意险市场出现的种种垄断征兆,让国泰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这次航意险代理变得意味深长。一家中小型寿险公司总经理就曾抱怨,“机场内被天勤垄断,现在机场外又出了个国泰,今后整个航意险市场不就完全成机场的买卖了?”
作为整个事件的中心人物———北京天勤保险经纪公司总经理李舒冬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最初是以自然人身份入股国泰,不久前的变更也纯属巧合。人事关系仍在首都机场集团的李舒冬还特意强调说,“国泰与首都机场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但李舒冬并没有否认他现在与国泰的密切联系。他告诉记者,他从国泰现任总经理处得知,国泰这次向保险公司收取的手续费只有8%,而不是多家保险公司反映的20%。
“我不认为国泰这次的行为有任何垄断的嫌疑。”李舒冬表示,据他所知,这次由国泰统一代理的保险公司不超过20家,“北京有将近30家保险公司,一半不参加又怎么能叫垄断?”北京市保监局相关人士昨天对于国泰代理此举是否涉及垄断也出言谨慎,“我们正在收集相关信息,仔细了解后才能给出明确答复,现在不能下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