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中欧启动纺织品紧急谈判 > 正文
 

欧盟纺织品配额深度套牢广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 10:00 南方都市报

      

欧盟纺织品配额深度套牢广东

年初取消配额,企业纷纷增加生产线;如今“特保”作祟,出口受限产能大量闲置

    

昨天,欧盟委员会贸易官员动身来华,与中方就输欧纺织品“超限”问题进行谈判,希望解决中国产品大量滞港、无法入关的困境。“希望这次谈判取得大的进展,以解决企业目前遇到的难题。”广州增城新塘镇某大型制衣厂的老板告诉记者,“现在企业陷入半停产状态,再不想办法,后果将十分严重。”

该企业负责人的说法,代表了广东纺织品企业特别是
中小企业的心声。由于出口欧美市场受限,广东省纺织品产业已经陷入最困难时期。“如果出口受限问题得不到解决,今年下半年,广东省外向型纺织品企业一半以上都将关门大吉。”在最近一段时间频繁召开的相关研讨会上,该论调成为众多企业界代表的共识。

    

欧版服装大量转内销

消费者对广州服装市场上的外贸产品已经再熟悉不过了。“此前很多所谓的外贸产品,都是一些‘李鬼’,或者是打着外贸产品的招牌卖非外贸的产品,或者是清仓品。”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不过,这段时间在广州市场大量出现的欧版服装,却是货真价实的外贸产品。”

“这段时间生意比以前好做,因为我的拿货价比以前低了很多。”广州番禺丽江花园小区内的一家经营外贸服装(出口转内销)的店主告诉记者,“丽江花园住着很多‘老外’,所以欧版服装销量还不错。”

拿货价比以前低,是因为欧美对中国纺织品产品出口设限,使得广东省外贸纺织品大量积压,抛向国内市场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广州上下九的服装和纺织品店铺当中,就出现了大量低价欧版服装。“由于欧版服装普遍偏大,不适合广州消费者的体型,因此尽管价格很低,但是销售情况并不理想。”上下九一位商铺负责人感慨道。

据佛山一家制衣厂的老板透露,除了广州市场,他们还和全国各地的服装批发市场进行联系,希望能通过这个渠道解决一部分库存。但是,一方面国内服装市场本身就竞争激烈,市场空间不大,另一方面欧版服装不符合中国人体型,因此需求量就更小了。“希望用这个办法来解燃眉之急,显然是杯水车薪。”

    

很多企业停产半停产

对于“今年下半年广东省纺织品企业一半以上都将关门”这一论调,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黎友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说法过于悲观,但是我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都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却是事实。”

广州增城新塘镇一制衣厂老总告诉记者,“今年初,公司增加了两条产品线,新招了400多工人。5月份的时候,我们都还在加班加点连轴转,才能消化大量的订单,可这两个月,工厂每天只开工4~6个小时,很多工人都没有活做。”

窥斑知豹,该制衣厂的现状,不过是广东纺织品企业大军现状的一个缩影。今年1月1日,实行了40年之久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寿终正寝,中国纺织品制造企业终于可以解除“配额”这个紧箍咒了。于是,各地的纺织企业纷纷扩充产能,准备放手一搏。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广东不少纺织品企业就在积极扩大产能,为今年取消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做准备。”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然而,现在产能上去了,欧美市场却对中国纺织品产品进行‘特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中,有这样的详细规则:中国产品在出口有关WTO成员国时,如果数量增加幅度过大,以至于对这些成员的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构成“严重损害威胁”时,那么这些WTO成员可单独针对中国产品采取保障措施,期限为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使得很多企业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来自广东省外经贸厅的统计显示,广东省1210家纺织品出口企业今年分到的对欧出口配额约为1.3亿美元,这显然远远无法满足广东省全年对欧近6亿美元的出口需求。

“现在是广东纺织品企业最为困难的阵痛期。”黎友焕指出。

  香港OPA是解困捷径

8月22日晚,欧盟进口监测系统显示,中国输往欧盟T恤衫、胸衣和亚麻纱等配额使用率均达到100%。欧盟昨天还派出专家小组来北京,以解决数百万件毛衫、裤子和女式衬衫等纺织品囤积在欧盟港口等待清关的中国纺织品进口危机。记者昨天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了解到,欧盟贸易谈判代表团将寻求允许将明年的部分配额移至今年使用,或者在不同类别之间调剂使用。

很多纺织品企业老板对此次中欧谈判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在政策层面上有所突破,从而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但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谈判,不会全部重新商议协议所规定的配额。

“即使没有采取特保措施,欧盟、美国也会采取其他措施。欧美对中国纺织品不设限不行,(如果不设限)他们的产业会全军覆没。”此前在欧美对纺织品市场做了长时间调研的黎友焕告诉记者,“这不是简单的经济学意义上的比较利益问题,一旦这些国家的纺织品产业被中国企业挤跨,将涉及到这些国家的国家安全问题。如果一个国家连一件衣服都不能生产,其问题的严重性是可想而知的。”

基于此,黎友焕指出,此次中欧谈判,在政策空间上的突破不会太大。“广东的纺织品企业要对此有清醒的认识,积极寻找其他出路。”

广东省外经贸厅的一位相关官员指出,广东省纺织企业要解困,需要采取短、长期策略结合的方式。短期策略,就是找到规避欧美设限的有效途径,转道到越南、印度、非洲等地注册公司,将国内生产的半成品运到所在国,贴上“越南制造”、“印度制造”的标签,再进入欧美市场;或者干脆到欧美市场注册公司,然后再通过贴牌的方式运作。长期策略,就是强调品牌和精品意识,由纺织品制造大国向纺织品品牌强国转变。

不过,在黎友焕看来,对于广东纺织品企业来说,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办法来脱困,就是充分利用外发加工制度(OPA),到香港寻找合作伙伴,凭香港原产地证明书出口欧美。“这是能干而又不能摆到台面上明说的事情。现在很多企业对此还不了解,需要相关协会做大量的工作。”“如果采用这个办法,广东纺织品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将迎刃而解。”

记者了解到,现在,不少地方的纺织企业协会已经陆续带领企业,前往港澳寻找可以联手加工的工厂资源。

本报记者 田申

  数据

2002年广东纺织品服装出口142.7亿美元。

2003年,广东省纺织品出口额达142亿美元。

2004年,广东服装、纺织品出口达178.27亿美元。

2005年首季度广东省纺织服装对美国和欧盟出口总额共计5.3亿美元,占全省所有纺织服装出口的1/5强(总出口近25亿美元)。

2005年上半年广东省对香港地区出口纺织品服装37亿美元,对澳门出口纺织品服装2亿美元。与此同时,经港澳地区转口的纺织品服装达15亿美元,其中转口至美国5亿美元,转口至欧盟3亿美元。

今年1-5月广东省纺织品累计出口值达74.1亿美元,增长15.1%。

  记者观察

要善于利用OPA制度

  美国、欧盟对中国内地纺织品所采取的‘特保’设限措施,对港产纺织品没有用武之地,原产地为中国香港的纺织品不在设限的范围内。因此,借道香港巧用OPA制度,就成为中国内地纺织品企业应对目前困局的一个有效途径。

不过,由于前段时间美国加强了对中国香港OPA(外发加工措施)纺织品原产地的调查,促使香港特区海关也对香港OPA纺织品加紧检查。因此,对于国内纺织品企业来说,要利用OPA制度解决目前的困境,还需要和香港方面进行充分的配合,在法律程序上符合“香港OPA纺织品”这一身份,从而实现顺利出口。

如果不注意方式的合法性,使得“香港OPA纺织品”名不副实,并让对方抓住把柄(要知道他们可是时刻都睁大着眼睛的),那么,一条解困的捷径又有可能被堵死。

田申
责任编辑:张克然姚虹          
(来源: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