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英语书写超凡人生(报告文学)(组图)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 10:29 人民网-市场报 |
|
王长喜在武汉签名售书
著名的大学英语考试辅导专家王长喜,已经出版编、著、译作品100多部,达千万字,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省电视台主持英语讲座,在全国各地巡讲……
“嗖”的一声,好像还没有完全启动,车子就“射”了出去,真正成了风驰电掣的“现在进行时”。坐在驾驶座上手扶方向盘的王长喜,轻松得像一个英语字母,他能够与他驾驶的命运组合成一连串完美的动词,译成汉语,就是“进取……进取……”
作为致力于英语教学的学者和英语测试专家,王长喜早已把英语的干细胞植入他的血液,沸腾的
血液使他的生命和事业时刻处在待启状态,一旦启动,就不可遏止。
他从写托福的书开始
从黄土地上一路拼搏而出的王长喜,在北京求学期间,因无力支付高额学费,不得不放弃了高分得中的出国留学资格。自己不能出国,就甘愿为出国的人搞点服务,作点贡献尽绵薄吧。
在考托福之前的复习中,他很难找到托福资料,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两本历年试题解析,翻阅一下也不过如此,当时他就想,这样的书自己也能写得出。自己为何不为那些莘莘学子、文化使者着想,而写得更好?
1990年9月份,他开始写托福的书。
他是个不拖泥带水的人,想到即做而且要做好。白天读研,晚上点上蜡烛撰写《托福601分》。而同时,他还忍不住一试译力,竟然翻译出了24万字的《美国人的民族是少数人的民族》一书,成为写作《托福601分》的“副产品”。
《托福601分》,要实用,更要高质量,他苦苦地写了5个多月,终于写出了49万字的定稿。
定稿,就要出书,王长喜骑着自行车找了17家出版社,而且每家不只去三次,均告碰壁。
在别人点拨之下,终于有一家出版社以近似苛刻的条件答应他自费出书,而且还得他自己负责录入、出胶片。
王长喜一根筋,不走到黑不住店,他豁出去了。定了的事就坚持完成,他没有别的选择。
先从录入入手。没有计算机,他找到一个熟人,须在人家公司下班后偷偷去录。由于只能在晚上用,而且还不能让老板知道,所以王长喜每天晚上8点钟“上班”,有时看老板还没走,就在外边溜达着等到晚9点或10点“上班”,直搞到第二天霞光满天,还须赶在老板上班之前6点多困倦而恋恋不舍地“下班”。他会使用英文打字机却不会计算机,他就让公司看门的年轻人教他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用了两个星期,学会了五笔字型打字。能打字后又出新问题,出版图书必须用方正排版系统,他又买了一套排版软件,边练边录边排,一气搞了两个多月。录好后再找出胶片的地方,出了胶片再找印刷厂。
天哪!王长喜要经过多少周折!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智力和体力!要付出多少艰辛和心血!
这就是一个成功者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王长喜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1.5万册书,码在那儿,整整齐齐,你尽可能地去想象王长喜多么欣慰。这毕竟是他的第一本书,就像一个年轻的父亲看到初生的婴儿一样,王长喜喜极而泣,泪花中他仿佛看到了父辈莳弄的整整齐齐的田畦和一捆捆码放的收割的麦子。一个农民的儿子,经过了脱胎换骨的奋斗,终于写出了自己的作品,而且是“洋文”!耕读传世,当立此存照。
书出的效果不错。出版社征订了7200册,他心里有底了,知道赔不了。剩余的书,还需自已去推销。又骑着破自行车一家家书店去跑,人家一听是个人的,书连看都不看,避之如虎。
找店员,不理;找部门经理,不理;找总经理,总经理看着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一字一顿地说:“根本不予考虑。”
王长喜第五次找到总经理,人家连眼皮儿都不抬一下,他死乞白赖地蹲在人家的办公室里不走,直到人家下班。他强咽口水,米水未进,在门口,等到再来上班的总经理面对他愣神愣眼,他赶紧上前说:“我一分钱也不要,书先放在这儿,一包12本,也不多占柜架,你试一试好吗?”
总经理看到这个疲惫的小个子这么执着,感动了:“小伙子,放下吧,卖不出去我完璧归赵。”
这些书没有归赵,也没有归王,一天不到就归急需托福书的准留学生了。
总经理发话了:“小王,再给我10包。”
一周后,总经理看着空空的10包书的包装皮纸,急不可耐地打电话:“王老师,快给我送来35包。”
“那可是500多册啊。”王长喜愣了。
“再多我也要!”总经理喜笑颜开,毫不含糊。
社会如斯,在你不为人所了解时,任你怎么需要帮助,需要温暖,那都是一种奢望、一场白日梦。一旦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人们才发现了你的不凡所在,承认并推崇你及你的一切。
这是9月份的一天下午,天阴欲雨,王长喜从来没有这样的好心情,载着500多册500多斤重的书出发了。从海淀到东城,道路漫长,18公里,一个意气风发的书生,一个身子孱弱的小个子费力但心情愉快地蹬着买菜用的三轮车,艰难地行进在急速而过的车流之旁。远雷闷声滚过,阴云密布低垂,空气凝滞闷热到极点时,雨哗啦啦痛痛快快地倾泄而下,他用雨披严严实实地盖住那些书,不使雨水把他的心血和希望淋湿、冲走。而他自己,早成了落汤鸡。
落汤鸡终于变成金凤凰。
王长喜时来运转,一路受人称赞,他的书深受欢迎。
1991年,他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以后,更是利用业余时间著书立说,皇皇巨著等身,浩浩惠泽及学,王长喜浓缩了一代学人、一种学科的精髓。
他确立了英语教辅的方向
20世纪90年代初,受国内外政治气候的影响,托福出国几乎雪飘冰封,关于托福的书自然被搅得周天寒彻。
政治的确像天气一样,如果一个成功人士不懂天气,怎么能够好似装上航天发动机一样,不断飙升?
王长喜不仅具有异乎寻常的执着,他对一切机会也拥有超常的敏锐与把握能力。
他发现,那些像他过去一样在求学路上胼手胝足的莘莘学子蜂拥挤上考研之路。1993年,全国有6万多名考研学生破冰试水。随着我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考研势趋巨大的潜在市场。
他观察,这些破冰试水考研的人,被考试的方向、内容、形式、方法等所困扰,他们左冲右突,手足无措,迷雾重重,心中空空荡荡,脚下崎岖难行,手头无可依傍。
他知道,他们缺乏指导,缺乏资料,缺乏人文的顶级关怀。
他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时的专业就是测试学,他已使这门学科在托福考试中立竿见影,融通中外,显然,在考研上更应使它乘风驭龙,呈云布雨。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寻找平台的过程,一个不断作用他人、丰富自我的过程。
月色清亮,在北京海淀六郎庄一个租住的农家小院里,深夜难眠的王长喜,抽着烟,踱步,踱出了又一段风云人生。
在别人不知不晓中,王长喜又开始了行动。
一旦行动,他就必须将自已的命运交给执着来决定,执着的力量再也没有必要让其他因素干扰决定的终极事实。
没有别的渠道,他从地摊上买来历年研究生考试试题,分析研究,自learn(认知)、feel(感知)、do(行动)捋
出一条信息脉络,由此打开一条有意识的信息价值取向,进而演变成一条文化脉络,以这条文化脉络为主要心理价值目标,再逐步吸收新的信息束,最终形成规律性的东西。
王长喜由六郎庄搬入中国人民大学的红楼214房,在刚刚购买的286电脑上写作。门一关,他三天三夜没有出屋下楼,也没有睡觉,他和他的助手抽了两条劣质香烟,吃了十多袋方便面,喝了一筒咖啡,点完了24根血液一样颜色的红红蜡烛。
稿子赶出来了。
1993年7月份,他的《199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指南》上市,短暂的时间内销售了5万多册,年底全部成书都已在学生们的翻阅、消化之中。
同年11月份,他又出了一本《研究生考试最后冲刺》,热销得令人眼红。
王长喜一发而不可收,年年月月,层出不穷,一本本,一套套,带着墨香,带着心香,出现在万千学子的手中。
他是一个出色的教师、学者,也是一个用智慧换取财富的成功者。
英语带给他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事业。
英语对他来说,不是一种财富、一种事业、一种职业、一种工作,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命意识和爱。
他用欢乐英语开启新航程
暴风骤雨似的王长喜,在2003年和2004年之交,又让人们领受到了纵情大笑的劲风和欢快淋漓的强雨。
他又强势推出了《长喜欢乐英语》,把一片喜悦的心情撒向全国各地的每一个大学校园。
他不愿看到万千学子们,像他那样充满苦风凄雨,枯燥乏味、被动消极、愁肠百结。为什么学英语不能像他的名字那样拥有长长的欢乐?那不更增加万千学子学习英语的乐趣,不更在乐趣中启开心智、强化记忆、把握真谛?
《长喜欢乐英语》就此面世,让他事遂心愿,也让人好梦成真。
这可是经过他3年的精心策划,并与多位学者、专家通力合作的结晶。是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现代教学理念与多媒体立体式教学风格,专门为当代大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编辑、设计的系列专辑。
《长喜欢乐英语》业经面世,便以其独特的风格,倍受大学生的青睐。
北京的学生评价,它广泛取材于最新英美报刊时文,语言清新、明快,既具有实用性又不失其规范性。
上海的学生评价,它在内容的选择上力求多题材、多解度,生动有趣,既符合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又符合其欣赏品味。
天津的学生评价,它紧随大学生的学习进程,巧妙设计了多样的练习,既有利于巩固日常所学,又是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桥梁。
广州的学生评价,它开辟的交友会、读者之声、网上论坛等栏目,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广阔空间。
西安的大学生评价,它把优秀栏目的内容,录制成SpecialEnglish置于中国考试网上,是我们大学生听力练习不可多得的材料。
昆明的学生评价,读用抽奖后,通过不定期举行英文歌咏比赛、小品大赛、出国冬令营和夏令营等活动,使它锦上添花。
总之,“我学习,我快乐!”《长喜欢乐英语》推出的前奏,是王长喜英语讲座华夏行。
2003年,酷夏8月。
突如其来的“非典”肆虐之后,憋足了劲的全国青年学生再掀学习英语的热潮。
他们多么需要高水准的英语教师啊!
事实上,世界各国对于英语教师尤其是高水准的英语教师的需求巨大,中东地区的国家不得不开始从印度引进英语教师。国内就有王长喜,为什么不“引进”到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学校?
信函、电话、网络乃至找关系,全国各地都在邀请王长喜。
王长喜身边的“谋士”建议:“不去。让书去说话。免得失去神秘感,减弱影响力。”
理由非常充分。这正是大学的消费主义倾向,从开始到全面发展的时期。此前国内关于教育产业的讨论风起云涌,教育产业化的直接后果,将是教育上的消费主义,而师生关系的本末倒置,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假如20多年前,学生对教授还有多少敬畏的话,那么消费主义思潮的发展,已将蒙在教授脸上最后的那点神秘面纱完全撕掉。
这有教训。好多英语专家耐不得寂寞,出去“走穴”,结果一张口一塌糊涂,声落千丈。
连法国哲学家萨特都说:“学者不要张口讲话,因为一张嘴就低于你的水平。”
这是一个真理。学者所思所想,常常需要一段完整的时间、一个巨大的篇幅、一群安静的听众,才能表达清楚,显得深邃。如果时间有限,篇幅狭小,听众只愿意听只言片语,学者的完整思想便会被曲解,反倒显得荒廖滑稽。更别说才思不敏、口才不达,那将更加……
王长喜则淡然一笑:“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我,重要的是,我也需要他们———需要了解他们的现状和需求,重要的是写书人与读书人之间,需要保持应有的沟通和健康的平衡。”
应各地广大考生的强烈邀请,王长喜“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公益巡讲”从北京启航,历经长春、沈阳、天津、武汉、成都、贵阳、厦门、福州……
在北京,12所高校,28场讲座,场场座无虚席,莘莘学子求知若渴。
在兰州,王长喜对试题的熟稔程度和解题方法上的举重若轻,让考生们茅塞顿开,更让在座的老师大为叹服。
在成都,王长喜富有激情的演讲前后,他的著作《四、六级预测试卷》、《词汇串联记忆》、《巅峰训练》被抢购一空。
在广西,师大贫困生专场人头攒动,听者占道、爬窗、“封”门。
在西安,王长喜欲罢不能,一天内连讲5场。
疲乏困倦的王长喜飞来飞去,步履匆匆,往往一到演讲大厅,便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涵玉吐珠,思想随着学识闪烁,情感随着妙语翻腾。坐着不足达其意,起身走到讲坛前,恰如其分的手势巧助抑扬顿挫的声音,贴切到位的话语妙借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肢体语言……
听众痴了,醉了,耳不逮用眼观,视不见仄耳听,静时只有他一个声音,喧时掌声笑声直冲天花板轰然暴响向云飘飘的蓝天。
一个小个子含蕴的学识、思想和激情,著作不足于充分涵盖,就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他倾倒全场的表达。
他的倾情巡讲,倾倒了全国各大城市,倾倒了各大高校,倾倒了万千学子。
他把学识倾洒了出去,把思维方式倾洒了出去,把思想观念倾洒了出去,把一颗爱心倾洒了出去,把无穷无尽的欢乐倾洒了出去。
《市场报》 (2005年08月24日 第十六版)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的王长喜
王长喜正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作者:本报记者 刘南欤
|
|
滚动新闻栏目 相关链接 |
|
|
| |
| |
人民网-市场报其他文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