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港股研究 > 正文
 

保险三巨头7月交卷 资本市场对圈地说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 02:44 每日经济新闻

  赴港上市之后,内地保险业一味追求规模的惯性开始被刹住

  施坚剑 每日经济新闻

  在保险市场上“跑马圈地”做大保费,固然可以赢得一时风光,但却难以抵挡境外投资者的利润铁限。近日,中国保险业三巨头———中国财险(资讯 行情 论坛)(2328.HK)、
中国人寿(资讯 行情 论坛)(2628.HK)、中国平安(资讯 行情 论坛)(2318.HK)相继公布了7月份保费收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国泰君安分析师马国旗发现,通过境外上市,以三巨头为代表的内地保险公司,开始向“重利润、轻规模”的经营模式转变。

  昨日,中国财险发布7月份业绩公告显示,截至7月,中国财险未经审核保费收入421.9578亿元,比上月增加49.5657亿元,环比增加13.3%。另据公告,截至7月,平安寿险未经审核保费收入为342.37亿元,比上月增加44.3645亿元,环比增加14.89%。而中国人寿则出现了另外一种景象,未经审核保费收入为999.89亿元,比上月增加88.44亿元,环比增幅为9.7%,同比则减少9.26亿元,延续了6月份以来同比下降的态势。

  “保险业一直存在规模和效益之争,在目前做大做强、快速发展的环境中,规模依然被视作利润实现的前提,一些合资保险公司快速扩张正是这种心态的体现。”马国旗强调,“在目前

资本市场较为低迷,保险资金受到限制、缺少合理避险工具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一味追求规模其实是不明智的。”

  业内人士指出,平安上市后剥离了一些盈利能力较差的业务,开始注重效益,尽管一开始整体业务量有所下降,但是,从近期业绩来看,平安已经走出了这种转型的阵痛期。

  对此,平安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也表示,集团近三年来所采取的主动转型策略的积极效应已经开始集中显现,集团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品质指标继续提升。

  这一转型为平安带来的丰厚的利润。据中国平安前日公布的中报显示,平安寿险2005年上半年的总投资收益由24.33亿元增加63.0%至39.66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也由3.5%增加至4.2%。

  中国平安有关人士表示,净利润上升主要因为集团于期内致力改善产品组合、积极控制成本及总投资收益率的提高。以盈利能力较低的银保业务为例,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银保收入仅为21.9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2%。

  “不过,这也和公司治理结构有关。”马国旗指出,和中国人寿不同,中国平安的外资持股比例较高,一般外方更加看重盈利能力而不是规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