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仿制品的诱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 13:17 北京日报 | ||||||||||||
上周,一位私企老板黎先生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中心之后,毫不犹豫地买走了售价1.2万元的国宝级书画仿制品———《倪瓒水竹居图》,打算悬挂于家中的中堂。国博艺术品中心总经理万子红颇为自豪地表示,虽然中心刚刚开张一个多月,但几乎每天都有被国宝仿制品“诱惑”而倾囊相购的高收入者找上门来。 高收入阶层最爱
虽然卖的全都是仿制品,但是由于工艺精湛,大多售价不菲,动辄都要一两万元,便宜的也要数千元。“刚开张那会儿,我们还担心消费者不买账呢。”万子红透露,不过,白领、金领们的接受能力要比预想的好得多,很快就成了国宝仿制品消费群的“中流砥柱”。那位刚买了《倪瓒水竹居图》的黎先生说,“国博的仿品如此酷似,值这个价。真迹至少价值几千万不说,而且是国宝,不可能流入民间。” 除了国内高收入阶层外,购买力强大的外国人也是国宝仿制品消费者。买博物馆出售的仿制品做纪念,是外国人逛博物馆的习惯性动作。销售小姐说,来买国宝仿品的老外各国都有,不过口味差异较大。比如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消费者,多喜欢书画类仿制品和古典家具,而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则更偏爱中国的陶瓷,尤其是古朴素雅的青花瓷。 万子红告诉记者,国博艺术品中心营业一个月来,最高的日销售纪录超过15万元,展厅内的仿品目前已经卖出了上百件。 收藏新手学入门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收藏爱好者人数正以每年15%至20%的速度增加。在国博馆藏国宝的仿制品消费者中,有30%左右都是收藏者。在收藏队伍中,属于初级水平的收藏者尤其为数不少。在他们当中,有许多都是资力不那么雄厚的普通市民,购买单价高昂的古董,消费水平还达不到。而且,初级收藏者对古董的鉴别还是“菜鸟(新手)”级的,不能很好的判断古董的真假与价值。为了在入门阶段少交点“学费”,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开始收藏生涯,初级收藏者很愿意购买价格与价值比较相符的高档仿制品回家慢慢研究,长长见识。 另外,据国家博物馆馆长办公室主任张延平透露,人们除了为收藏欣赏而购买国宝仿制品之外,还有很多是买来当作高档礼品来送人。现在,已经有不少外省市的企业家、老板都表示,希望能花个几十万元、上百万元,批量购买一些馆藏国宝的仿制品回老家,打算赠给家乡的博物馆,丰富博物馆的展品内容,让更多的老乡也能欣赏到在北京都难得一见的好宝贝。 国博探路博物馆新经济 卖国宝级书画、瓷器仿制品,造收藏型国宝生肖金条……国博最近的市场运作行为颇多。不过,这只是一些试探性动作。 国博艺术品开发中心主任陈永德说,国博的馆藏多达70万件,馆里的专家更是高精尖,这些丰富的资源是国博的无形资产,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与此同时,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目前的艺术品、收藏品市场状况不尽如人意,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萎缩的局面。国博打算利用现有的条件、资源,开发青铜、陶瓷、书画、家具、杂项(包括黄金、珠宝等)、办公用品六大系列产品,每年开发几种到十几种艺术品,不断推出一年的短线和连续十几年不断的中长线项目,迎合市场品位需求。 陈永德最后透露,国博今年的大动作还有三个:以国宝级馆藏名画———清康熙时期宫廷画师郎士宁的《竹荫西w图》中神采飞扬的猎犬为主角的生肖瓷器样品目前已经运抵北京,不日就将推向市场;传统仿清式狗年硬木插屏台历九、十月份也将上市;年底前推出司母戊鼎、龙虎尊等国家一级文物的仿制品。 仿制国宝揭秘一:世袭描彩艺人求“真”三月未停笔 在国博艺术品中心古朴的长方形条案上,售价1.2万元的清乾隆年间粉彩万花葫芦瓶显得分外抢眼,色彩艳丽而不繁杂,手感细腻而立体感强。一朵挨一朵的花儿布满瓶壁,每一朵都完整而逼真。这件瓷器的原件是国家一级文物,是皇家专烧的官窑出品。所谓官窑,就是皇家专用的窑场,从来不计工本花费,只求产出最好的瓷器。官窑瓷器的烧制讲究精、美、巧、色,烧出来的瓷器都要先由预赏官过目,稍有瑕疵,必被砸毁,决不允许流传世间,违背祖制。 为了仿出国博馆藏国宝级瓷器的原样,国博从景德镇上世世代代烧老窑的民间作坊中考察了数年,才挑选出其中的佼佼者作为国博的指定窑场,专门打造“现代官窑”。 做瓷器还是跟过去一样,大概需要成胚、描彩、烧制、刻款等几个程序,各个工序都有专人负责。虽说现在做瓷器,有了粉碎机和搅拌机,但是,依旧要按照传统手法将坯手拉成器形。保证外观造型准确还不够,还要通过细心的修坯,用刀将瓶口和瓶底盘修成薄厚均匀的瓶胚。不过,现在烧瓷能用天然气了,叫做气窑,不仅环保,而且火候也均匀,不像传统的用柴烧的窑,光控制火候就叫人头痛得够呛了。 素瓶出炉后,就到了最关键的一步———描彩。描彩的工艺,与乾隆时期的描彩艺人手法几无差异。不过,仿制追求的不是花纹位置的不差毫厘,而是乾隆时期画工风格的酷似。这种“神似”其实难度更大,描彩的老窑艺人勾勒草图时为了追求画工的接近,反反复复地画了擦,擦了画。国博的陶瓷专家监制人则颇像宫廷里的预赏官,随时提出修改意见。底稿通过后,打好底色,老窑艺人就用传统工艺开始一层又一层的描彩,并用刀将釉子“轧道”,刻出凹凸有致的层次。描彩的前前后后,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 烧瓷虽然用气窑,比传统的柴窑掌握火候容易一些,但是,做瓷器仍和过去一样是“火里求财”的营生,火候不到位,瓷器的颜色就会有偏差,就会前功尽弃。经过这一道道工艺,一个合格的清乾隆粉彩万花葫芦瓶仿制品终于在四个月后完成。 仿制国宝揭秘二:珂罗版宣纸印技不漏原作一滴汗 瓷器由景德镇的老窑艺人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仿制,那书画仿制品是不是也是请书画名家摹仿的呢? 的确,国博之中卧虎藏龙,不乏临摹手绘大师。但是书画作品如果由名家临摹原作手绘,得用两年的时间不说,笔法差异也在所难免,而且5色俱全的墨色也很难细腻地与原作一致。此外,当代的书画大师即使是临摹古人作品,也是名家之作,涉及版权问题。因此,国博的书画仿制就采用了宣纸最适用的珂罗版印刷技术,即通过拍照、制版、洗版等流水作业制成书画仿制品。 国博采用的仪器像素高达4亿倍,比日本仿制故宫真迹的二泉社采用的仪器像素还要高一倍。以国宝级书画《倪瓒水竹居图》为例,不仅5色俱全的墨色与原作不差毫厘,而且原作的汗迹、脏迹也一并附上,与真迹原貌如出一辙。国博馆长办公室主任张延平透露,艺术品中心里出售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得来最为不易。因为《圆明园四十景图》的原件深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国博和一家公司合作,花16万元买下了底片版权,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仿制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