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泉州要不要出版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 01:59 东南早报

  近日,国务院就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作了若干规定,其中有一条就是,非公资金可参股出版物发行企业。另有消息表明,图书批发、零售市场将彻底开放。今后,国有、民营、外资图书企业将在图书分销领域展开平等竞争。

  早报记者刘鹤翔

  “没有放弃努力”

  早在2003年的泉州“两会”上,泉州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建言:泉州要搞一个出版社。到了今年,随着出版业环境的进一步宽松,泉州人有了更多的期待。

  泉州市新闻出版局局长雷崇铭指出,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很深厚,应该有一个出版社。这件事,泉州以前没有及时做,错过了时机。拖到现在,由于遇上国家的

宏观调控及行业整顿等问题,困难更大了,但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他说:“从近年的情况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还新批了个别出版社,如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就新成立了出版社,这些城市成立出版社有特别的理由,泉州也还没有放弃努力。”

  就产业水平而言,

福建是个出版小省,省内虽有十几家出版社,但做出的市场并不大。而泉州要搞出版社的理由有很多,雷崇铭说,泉州有一支相当可观的创作队伍,泉州籍作家每年出的书不少于100本。另一方面,泉州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有许多学术成果可以进一步挖掘,整理出版。总的来说,泉州的出版资源很雄厚,只是缺乏整合。他指出,现在,很多人出书都要跑到外面去。

  泉州需要出版社

  雷崇铭说,泉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比较滞后,但在一年前,仍有一种观点认为搞出版社还不是时候,政府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事业,说白了就是应该以政府投入为主。

  雷崇铭认为,产业是把文化推到市场上,泉州要建文化强市,文化大市,要抓两个方面,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这已经有很大成效,近年来,泉州每年都有十几个项目,像体育馆、体育场、闽台缘博物馆、梨园戏剧场等都是政府新实施项目。另一方面,正因为泉州的文化产业起步比较晚,步子也比较慢,泉州更应该加大对文化投入,政府也要加大产业扶持和政策引导的力度。

  做大文化产业,出版社一直是泉州文化界的一个情结。

  寄希望于泉州大学

  华荣图书的总经理刘群雄说:“一个城市有一个出版社,是一个城市文化水平的标志。”

  人们把泉州成立出版社的希望寄托在未来的泉州大学身上。严格来说,厦门的出版社也只有厦门大学出版社一家,另一家出版社鹭江出版社属于省出版集团,只是在厦门有编辑室。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所有的知名高校都有出版社,将来泉州大学办一个出版社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而在现阶段,也可以采取过度性的措施。比如,设立一个出版基金,资助泉州的学术研究和创作。另外,邀请一家出版社在泉州设立编辑室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出版社有书号资源和编辑队伍,泉州可以成立一个文化公司,和这家出版社合作。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