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平面危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 01:59 东南早报

  农村的事物总有那么一点出其不意的荒诞感。

  去年底回家的时候,我发现镇上的书店多起来了。在只有两条街的小镇上竟有书店十余家。上小二的表妹就有大摞书是从那些店里买来的。书很便宜,那些花花绿绿的《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之类,通通在10元以下。不过,当我们再仔细看看那些粗糙的封皮和装祯,就可以负责任地说,都是盗版书。

  尽管字还是那些字,故事还是那些故事,盗版书肯定是不好的,这应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小学生也应该尽公民的责任拒绝盗版,如果他(她)们有这个鉴别力的话。

  农村图书市场最缺图书,哪个镇上的中小学图书室就没几本书。图书装备量的问题要优先解决。有数据说2004年中国图书市场的总码洋是400多亿。这个数字让很多书商感到悲哀。但如果仔细想想农村的情形,那儿莫要说400亿,就是800亿都装得下。

  可书商又说,书要进村太难。如今书价不便宜,农村的购买力是大问题。现在的中小学装备图书,大都是从简装版本,从两三折的库存书入手。

  至于盗版书,图书室应该是混不进的,但放在街边小店卖给小孩也还有出路。农村“消废”,图书就是一废。

  盗版且不说它,如今书市最大的困扰是库存。去年中国书市库存书和总码洋大致相当,也有400亿。盲目编辑的教辅材料有库存,没抓住阅读趣味的书有库存,期望值过高的书有库存,被称之为出版毒药的诗歌之类肯定也有库存。库存已经成为出版业的毒瘤,直接伤害了新书的出版和销售,更严重的是,书市库存的解决机制是割肉治疮式,在泉州一些书店里还在按定价卖的书,隔几条街的打折书店里已经在六折出售了。

  农村是库存书的大市场,像服装厂卖陈货一样。我曾走访过一些泉州的服装企业,这些企业仓库里的陈货动辄几千万,有企业家告诉我,库存甩卖的途径有两个,一条路是卖到农村。城里是21世纪的时尚,乡村的时尚还在80年代。另一条路是通过外贸卖到不发达国家,道理与第一条类似。城市和农村两个市场就这样诡异地相互呼应。

  我在乡下上小学的时候,课外书就是几本连环画,稍长后的读物则是一些传了几代人的古典小说,这些发黄脱页的书也还不是家家有。如今镇上有了十多家书店应该是很大的进步,是市场推动了图书的快速普及。不过,市场是由交易,由买卖双方构成的,如果一个乡下小孩特别喜欢买书的话,读书的成本已经太高了。也许有人会说,买不了书,还有图书馆,还有网络,但实践这些途径的难度显然更大。

  求知是不是一种基本人权,能不能平等,这是政治学者的事情。前些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斯文·伯克茨写了一本书叫《读书的挽歌》,书中说电脑和网络带来了知识载体革命,作者对这些技术给读书人命运带来的影响深感忧虑。但现在看来,伯克茨是过于高瞻远瞩了,城市和农村的信息鸿沟,不知要多少年才能填平,而眼下亟待解决的是平面阅读危机。(刘鹤翔)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