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卢作孚 指挥东方大撤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 11:29 人民网-市场报

  

二战时有过多次的大规模撤退,几乎每一个撤退都是由军事家或者政治家组织的,只有在中国,一位民营企业家组织了一次影响整个民族生命的大撤退。如果没有这次大撤退,中国的命运可能是另外一种状态。当时的卢作孚发出号召:“国家对外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就开始了。”

  1938年秋末,一场“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在湖北宜昌进行,负责运输的就是卢作孚
的民生实业公司。

  1925年10月,时年32岁的重庆人卢作孚,靠乡亲、朋友、地方士绅的支持,花8000元购买了一艘小轮船,创立了以航运为主要业务的民生公司。

  由于经营得法,民生公司在成立之后,规模便迅速扩大。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民生公司已拥有轮船46艘,总吨位18718吨,成为我国内河航运最大的民营企业,长江航运的主力。

  1937年底,卢作孚到武汉不久,国民政府改组。卢作孚临危受命,出任交通部常务次长,同时兼任军事委员会下属的水陆运输委员会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民族工业在战火中遭到严重损失,迁出的工厂不及10%。抢运过程中,民生公司即发挥了重要作用。卢国纪写到:“国难当头的这一年,民生公司放弃了当年最后5个月里绝大部分的商业运输机会,将上万吨重的重要机器和军械物资从长江下游的上海、南京运到武汉,再运往宜昌;而运费,只有平时的一半。”

  “民生公司的任务开始了”

  1938年秋,武汉也危在旦夕。

  10月上旬,卢作孚接到国民政府军政部的命令,要求他将民生公司所有船只一律开到武汉长江下游田家镇凿沉,用以封锁江面,延缓日军军舰沿长江进犯武汉。“我的父亲设法拒绝了这个命令,”卢国纪在书中写到,“他反对这种自毁家园以绝敌路的做法。”

  卢作孚的抗命后来被证明是非常英明的。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这时,从上海、南京、武汉撤退到宜昌的重要工业物资约9万吨均堆积在宜昌两岸,还有近10万多入川人员等待入川。全中国的兵工工业、航空工业、重工业、轻工业的生命,完全交付在这里了。敌机已飞临宜昌,日军正向宜昌推进。而当时可在川江行驶的船只有24艘,其中22艘属于民生公司。10月23日,卢作孚到达宜昌,指挥这场后来被教育家晏阳初称为“东方敦刻尔克”的大撤退。摆在卢作孚面前另一个严峻的事实是:从宜昌到重庆,上水航行至少需4天,下水航行至少2天,而当时川江已接近枯水期,较大轮船尚能航行的时间只有40天,过后便是漫长的枯水停航期,也就是说,所有的人和物都必须在40余天的时间内运走。而要完成这么大的运输量,以民生公司当年的运力计算,需要整整一年。

  卢作孚到宜昌的当天晚上,就召集各轮船公司负责人、船长、技术人员彻夜开会,于次日清晨拿出了抢运方案。为了尽快抢送难民和物资,卢作孚还在三峡航线增设码头和转运站,临时增加雇工3000多人,征用民间木船850余只用以运载轻型物资。

  1938年12月,经过20多艘轮船和850多只木船不停地在峡江来回穿梭了40天之后,宜昌大撤退结束。“这40天抢运的物资,相当于民生公司战前1936年全年的运量。”民生实业公司研究室研究员赵晓铃对本刊说:“直到宜昌沦陷前,民生公司运送部队、伤兵、难民等各类人员,总计150余万,货物100余万吨,其中包括两万吨空军器材和广东炮厂的物资。”

  那些抢运入川的物资,很快在西南和西北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工业区,尤为重要的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兵工、炼钢等行业的综合性工业区,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赵晓玲说:“正是这些撤退运输到大后方的工矿企业成为抗战的坚强后盾,生产了大批枪炮,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杀敌武器,为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939年元旦,卢作孚获得了国民政府颁发的一等一级奖章。

  撤退还没有结束

  “但是,整个撤退任务并没有结束。”赵晓铃补充道。1939年9月和1940年上半年,民生公司又从湘桂兵工厂和宜昌分别抢运了5000吨和1.6万吨器材到后方。据不完全统计,民生公司从上海、南京、芜湖、武汉和宜昌抢运入川各类物资,仅兵工器材即达16余万吨,航空油弹器材3.35万吨,共计19.6万吨。

  不仅如此,在宜昌大撤退中,民生公司的轮船降低收费,运价,只相当平时的1/10。据说,卢作孚曾经向民生员工们提出的口号:“民生公司最后的意义,绝不是帮助本身,而是帮助社会。”

  1940年6月,宜昌失守,敌机开始对重庆的疯狂轰炸。由于宜昌抢运的成功,民生公司的船舶和码头设施成为日机轰炸的重点。1941年8月22日,民生公司“民俗”轮从巴东运送伤病官兵及旅客入川,轮船驶至巫山青石洞,忽遇敌机7架。一番俯冲、扫射后,船被炸沉,250人死亡。

  在包括宜昌大撤退在内的抗战初期抢运中,民生公司损失惨重,先后有117人牺牲,76人致残。

  不仅仅是组织救亡

  宜昌大撤退后,大后方的水陆运输面临着缺乏

柴油和滇渝线没有公路两大困难。柴油缺乏是根本无法解决的。卢作孚已预见到这一点,并决定建造一批烧煤的船,以代替烧油的船。另外,滇渝线事关抗战必需的军用和民用物资输送的关键问题。通过精心选择,卢作孚决定在四川东部和南部修建两条水陆联运线。

  1940年7月,卢作孚受命兼任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并在不到半年时间里,采用著名的运粮“几何计划”,解决了棘手的战时大后方粮食运输问题。

  据说,对卢作孚,毛泽东也有一个赞语:“搞交通运输,不要忘记卢作孚。”

  《市场报》 (2005年08月19日 第十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