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全球化的丑孩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 03:38 每日经济新闻

  全球化概念现在如此流行,几乎到处可见。大家都在讨论经济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沟通全球化、全球化挑战以及所有与全球化有点关联的现象。

  1983年,西奥多·莱维特在《哈佛商业评论》双月刊发表文章,把世界市场的汇合和一体化过程称为全球化,即“企业在许多地方以同样方式销售同一种东西。”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人大前庆二提出,全球化的范围远不止国际贸易。全球化应包括创造价值的全过程,从产品研发和设计到销售和服务以及银行支付,而不仅限于产品销售和融通。

  1996年,法国人弗朗索瓦丝·谢奈作补充,认为全球化是统治集团适应市场、资金流动、产业本土化和竞争对手等“全球性”事件的战略能力体现。

  全球化一直被宣扬为落后国家增进效率、生产率和创新的动力,然而,事实证明事情不总是这样:在许多国家,老问题依然严重,现有社会差距在扩大,使人们更加贫穷,更多人被排除在社会以外。

  无法消除贫困是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批评之一。

  纽约经济评议会的经济学家肯·戈尔茨坦说,全球化最重要的结果之一是工作机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不发达国家。南半球的低成本产业、如纺织业过去20年间得以发展,因此,工作机会开始从北美转向南半球。

  “中国纺织业是最好示范,”他说,“在参与世界市场方面,中国正处于全面回收阶段。但人民币币值迟早会提高,使墨西哥和拉丁美洲纺织品价格上升。”

  纺织业不仅是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是人与机器之间的竞争。戈尔茨坦警告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墨西哥,获得比人力更便宜的机器以及在制造高质量产品的同时又维持生产低成本的一方才能获胜。”不过,成本和价格降低时,工资也会下降,这是全球化竞争带来的负面因素之一。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没有人从全球化过程得到了全面进步。”他的结论是,对全球化的影响不能做总体定论,各国的全球化过程各不相同,所以情况有好有坏。

  全球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少。反对者认为,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控制发展中国家或者加强后者对前者依赖的新工具。这些政策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破坏环境,阻碍社会进步,只对跨国公司有利。

  美国全球交流组织经济部主任德博拉·詹姆斯说,她所代表的组织反对“公司型全球化”,即接受美国所创造的新自由主义模式,也就是以产品和服务私有化、低关税、削减政府预算以及无视民众和公共服务需求制定进出口政策为特征的模式。

  “公司型全球化”可能只是聚敛财富的手段,“而技术和文化多样性的全球化确实有益。”

  这位经济专家说,拉美人均产值增长率采取其他经济模式时曾达到80%,最近25年却只有12%。

  “没有人反对自由贸易。但让外国企业拥有一些本国企业和居民所没有的权利并把它神圣化是一种错误做法。”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