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改增加中国央行自主优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 02:2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世界银行8月16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指出,增加汇率弹性之后的初期体验对中国来说是积极的,汇率制度的变化和相应的货币升值可能进一步减缓国内需求。 报告认为,目前的优先重点是发展远期市场,规避与贸易和投资相关的资本流动风险,同样,对短期资本流动以及国内机构的汇率风险敞口进行密切监控也很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更加明确政府在货币政策方面如何运用其更大的自主权。
报告指出,中国汇率机制的变化是在扩大汇率弹性的方向上推出的受欢迎的举措,汇率弹性的扩大给予政府更大的机动空间来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报告同时认为,增加汇率弹性之后的初期体验对中国来说也是积极的。 报告称,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人民币汇改公告的第二天(7月22日),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从7.80暂时调整为7.70,然后又恢复到7.78,说明2%的升值已经降低了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在此后的几周里,首先汇率自身继续升值,但是然后又下滑至8.109,或许受到了美元对其他货币继续减弱的影响。因此,中国政府在证明了汇率确实存在双向风险的同时,似乎已经稳定了对进一步升值的预期。 报告分析认为,随着时间推移,增加汇率的灵活性可以使相关优势更为明显。中国的货币政策必须变得更加独立;对存在双向风险的认识将减少投机性资本流量;并且外汇市场将获得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然而,储蓄和投资之间的结构失衡导致了中国经常账户的盈余,汇率变动不能消除这一不断增长的失衡。要解决这一问题,须采用结构性政策,包括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企业分红支出和政府开支转移到“社会性基础设施”等。 报告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9%,明年的经济增长率约为8%。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8月18日 第二版) 作者:本报记者 李梅影 发自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