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于晶波
盛夏八月,在中国一项名为“全民节约,共同行动”的节能运动大幕亦已徐徐拉开。
中国古人以温、良、恭、俭、让为五德,如今重拾“节约”美德,并将之上升为“
国策”的高度,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实是时势使然。
向以“地大物博”自称的中国事实上在人均资源拥有量上并不占优。重要的水及矿产资源人均水平俱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而由于设备、技术及意识落后,这里的资源、能源浪费现状更显得触目惊心,仅北京高能耗照明一项,一年就可“浪费”掉一个秦山核电站。
在资源匮乏和浪费惊人的双重尴尬前,中国政府已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即到二0二0年能源消费翻一番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增长翻两番,而欲达致这一目标,“节约闹革命”进入到中国政府的常规事务中来显然已势在必行。
值得欣慰的是,从中国政府近期一系列行动观之,“节约闹革命”已不仅仅停留在口头表述层面。
稍作留意可以发现,中国官方近段时间密集出台了有关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若干文件,而围绕该主题展开的相关会议亦不在少数。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回答本社记者提问时亦表示,目前已制定完毕的《能源中长期规划》将把“节能优先、效率为本”作为规划的核心内容,明确中国不能走粗放型的发展道路。
此外,一系列措施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的产业、外贸政策亦相继出台。本月二十二日起,中国将停止氧化铝、铁合金矿加工贸易,在此之前,中国已将铁矿石、生铁、废钢、钢坯、钢锭等部分钢铁类产品,稀土原矿,磷矿石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取消了稀土金属及部分木材等粗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
中国官方上述一系列积极表态和行动值得肯定,而此间民众目前的参与热情亦是可圈可点。但古语提醒在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何令中国这场“节约闹革命”不流于形式、成为“雷声大、雨点小”的季节性活动,无疑尚需更多的制度约束和科技配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