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欧洲欢迎中国公司赴欧并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 08:49 经济参考报

  摘自8月9日英国《金融时报》

  仅仅由于可能被一家中国公司收购的传言,英国电讯设备公司马可尼的股票8月8日就在伦敦股市中上扬了15%:收市时,该公司股票每股升39.25便士,报305.75便士。

  这家中国公司便是被称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标杆型企业”的华
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些观察家认为,华为公司是为数不多的可能实现海外扩张梦想的中国公司之一。但华为自己却从未宣扬过它有这种大规模海外收购的雄心。相反,华为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徐志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我们采取了与联想集团和TCL不同的战略。”

  联想和TCL这两家中国公司都曾在海外进行过为传媒广泛报道的大笔收购。

  如果华为收购马可尼的传言最终获得证实,那么,徐志军所说的“不同”,就不是有关该不该跨国收购的企业发展战略上的“不同”,而是具体竞购策略上的“不同”。同时也将表明:最近中海油和海尔赴美收购“出师不利,黯然返航”,并没有冷却某些雄心勃勃的中国企业家的海外收购热情,最多不过是改变了他们搜寻收购目标的方向。

  有趣的是,尽管美英都是英语国家,历史上沾亲带故,如今又在许多重大国际事务中“并肩战斗”,但英国对待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攻势的态度却与美国有着很大的不同。

  举例来说,中海油和海尔赴美竞购,不仅遭到美国政界的百般阻挠,也受到美国传媒的敌意报道和美国民意的冷脸相迎。但英国汽车公司罗孚寻求破产保护前,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仅仅表示了一点儿兴趣,英国各界便竞相示好:英国传媒一相情愿地报道上汽与罗孚的“联姻”;英国政府为促成这段“跨国婚姻”,甚至考虑用纳税人的钱出“嫁妆”──向罗孚提供过渡贷款。上汽“变卦”、罗孚倒闭后,破产清算中的罗孚还是卖给了一家中国公司──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前前后后,似乎并没有什么英国人担心上汽或南汽的收购可能会对英国的“国家利益”造成威胁。

  这一次,英国传媒也同样热情地谈论马可尼与华为可能的“联姻”。例如,一位英国的金融记者说,虽然近些年来马可尼与罗孚一样很不景气,但对那些寻求著名品牌、时尚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中国公司来说,马可尼仍然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潜在收购对象。

  总部设在伦敦的经济咨询公司“资本经济”的首席国际经济学家朱利安·杰索普说,欧洲国家在对待海外公司竞购上态度正确,他们欢迎中国公司赴欧竞购;而美国的做法有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外国直接投资其实有助于降低美国的巨额预算赤字。

  不过,也有一些业内人士指出,马可尼最终能否与华为“联姻”还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一个潜在的绊脚石可能是马可尼的退休金赤字。(来源: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