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现行定价机制激发囤油欲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 01:52 每日经济新闻

  供求关系的紧张,反映出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已不堪重负。

  按照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参照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三地的市场价格来调整。政府按照三地价格制定中准价,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再在中准价上下8%的范围内浮动。

  而发改委对中准价的调整相当平缓。虽然国内原油价格已基本与国际水平接轨,但考虑到国内消费水平、物价指数、行业承受能力等宏观因素,发改委选择了折衷。事实上,当国际油价保持平稳时,这套机制运行得很不错,也兼顾了各方利益;一旦国际油价一路飙升,现有机制便不堪重负。

  首先,由于原油价格与成品油倒挂过于悬殊,为减少亏损,两大集团将在自认为可以保证国内供应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加工量。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加工量不能完全兑现,目前出现了全局性资源紧张;而在台风等客观因素影响下,调运不及时更加剧局部短缺。

  其次,一旦短缺,市场力量将形成负面循环加剧短缺。一方面,原油进口不足、炼厂炼能不足或者消极应对,都难以在短期解决;另一方面,社会加油站由于获取油品的渠道越来越窄,囤油行为有增无减。这时,供求关系将决定真实的市场价格,而非发改委制定的中准价。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成品油批发价格已经失控,一些地区汽柴油批发价远远超过发改委的规定价格。

  此外,中准价只有在国际市场三地价格加权平均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有调整,每次调整至少滞后国际行情一个月左右。而中准价的制定机制是完全透明的,社会经营者完全可以根据国际油价走势,准确判断出未来国内油价走势。而据此进行的囤油行为可说是毫无风险,油的强烈欲望,即便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巨头,也会积极寻找国内外差价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今年我国成品油进口大幅缩减、出口大幅增加以及中石化7月份在国际市场抛售数百万吨原油,均是明证。

  在调价预期的驱动下,经营者囤油、炼厂借口新工艺清洁汽油质量不符合要求、惜售等,都加剧了下游市场供应的矛盾。

  据了解,有关部门已意识到目前成品油定价机制的问题,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进行系统改革。专家认为,理想的石油定价机制应该变滞后价格为适时价格,与国际市场相适应,同时也反映国内市场供求特征。这才是解决供求关系紧张的根本之道。

  作者:蔡卫国 每日经济新闻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