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称房价上涨较快与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缺乏有效制约等问题有关目前部分地区房价上涨较快等问题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制度缺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缺乏有效制约就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央行在今天发布的《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中作出上述表示。
央行在报告中称,制度的缺陷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对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缺
乏有效制约。目前,地方政府是以地生财,土地出让金是其重要的资金来源,70年住宅土地收益由一届政府占用的制度安排,使地方政府成为房地产市场膨胀的直接受益者。因此地
方政府并不十分在意土地利用的长期规划,更乐见房价、地价的上涨。
其二是住房制度改革衔接不好诱发新的住房需求。报告称,国家停止福利分房后,部分单位依然向职工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单位内部购房,形成新的单位住房需求,推动房价上涨。
央行认为,缺乏有效控制土地供应结构的开发规划制度也是当前房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指出虽然我国也建立了开发规划审批制度,但土地规划缺乏严肃性,土地开发缺少应有的指导,特别是土地供应中,用于高档商品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设的土地比例不合理,高档商品房占地过多,而对于解决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廉租房建设上,土地供应很少。
央行在报告中提出征收房地产税,认为由于目前没有对房产征收房地产税,助长了居民对大户型、高档房的需求。而且房地产交易缺乏合理水平的税收制约,住宅投资交易成本较低,刺激了住房投机行为。
央行还对当前缺乏发达的多层次房地产融资市场表达了担忧,报告指出我国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股本不足,融资渠道狭窄,经营资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同时房地产开发商因为较高的资本回报率,也不愿让利从事股本融资。由此造成房地产融资对银行贷款的过分依赖,可能危及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
但央行表示,发展房地产金融也可以降低金融风险。其称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居民住房按揭贷款迅速增加,居民按揭贷款的资产质量很高,是商业银行的黄金资产,金融业在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同时,自身资产质量和收息率都得以提升。因此,金融业要继续支持房地产业的发展。
央行在该份报告中明确指出房地产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但表示在继续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同时,要提倡节约使用住房的消费理念,以及加强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与此同时,对居民居住购房需求与投机性购房行为,要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调控原则。对第一套住房和第二套住房采取差别性的税收政策和房屋贷款利率政策,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首付的比率等等措施,来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央行报告中还预计,根据住宅施工面积预测2005年和2006年住宅竣工面积的增长率分别为28.8%和23.1%,年新增住宅竣工面积分别达到4.5亿平方米和5.5亿平方米。在综合考虑人均住房面积改善和住房自然折旧两个因素的情况下,2005年和2006年全国商品住宅市场将会出现供给和需求大体平衡(供给略大于需求)。(16C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