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华侨旗帜陈嘉庚振臂一呼百万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12:50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在风起云涌的抗战救亡大潮中,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陈嘉庚,把一生献给爱国兴学,献给救亡大业,献给振兴中华,成为华侨的一代领袖和楷模,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在抗战期间,作为侨领,他组织南侨总会支援抗战,发动华侨捐款捐物;反对和谈主张抗战,挺身而出声讨逆贼,以掷地有声的“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11字电报提案给妥协投降派迎头一击,震动海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在被日寇宪兵队日夜出动搜捕、隐居玛琅的情况下坚持撰写《南侨回忆录》,忠实地记录下海外华侨共
赴国难的历史。作为海外华人研究的专家,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中国华侨历史学常务理事李国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抗战期间,陈嘉庚能把不同历史背景、不同阶级、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方言、甚至不同政治形态的海外华侨团结在一起,共同抗日,这本身就是前所未有的功绩,当时全世界华侨约为1000多万,陈嘉庚召集起来的就有七八百万之多,正所谓一呼百应。这与当时海外华商遭受日本帝国主义及所在地宗主国双重压迫,自身就有抗击日帝的要求这一生存状态有关。另外,广大华侨的民族归属感,爱国心,以及抗日战争的正义性也是主要原因,而陈嘉庚本人身先士卒站在抗日救亡的第一线,及其重承诺、讲诚信的人格魅力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联合华商奋起抵制日货

  李国梁介绍说,陈嘉庚一直高举抗日大旗,团结号召广大华侨对抗外辱,主要由于他目睹了一系列清王朝辱国丧权和腐败无能的现实,这令他深感民族气节爱国强民的重要性。抗日战争开始后,海外华侨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运动,各地华侨成立了抵制日货的领导机构,不买卖日货不为日商做工,不把军需物资供给日本侵略者。马来亚是日本军事工业和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供应地,1937年12月初,当日营铁矿的矿工得知他们生产的铁矿和钢片是运往日本用来制造枪炮和飞机用来屠杀中国人民时,一致离矿罢工。紧接着,其他各矿华工也相继罢工。新加坡筹赈会向侨胞募捐新加坡币六万余元资助罢工工人。以后这些华工在南侨总会的组织和帮助下,陆续回国参加抗日战争。由于马来亚华工的罢工,使日本在马来亚经营的钢铁生产受到致命打击。1937年7月起,日本每月从马来亚运出的铁矿石和钢锭30万吨,而罢工后的12月,仅运出12400吨。新加坡市政局一名粤籍议员因主张向日本订购水泥,被陈嘉庚斥为“忘祖”、“腐化”,导致舆论同声反对,使他不敢向日商订货。各地成立抵制日货的领导机构还向广大华侨进行宣传教育,开展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运动。遭到广泛抵制后,原来很有市场的日货几乎濒于断绝。1938年初的3个月,东南亚日货销量减少了54%,每月损失2000万元。“七·七”事变前,日本运往新加坡的货物,原每月八千吨,事变后减少至二三千吨。抵制日货运动使日本侵略者在经济上受到沉重的打击。

  发动海外华商回国效力

  爱国救国,陈嘉庚一直是一面旗帜,可以说,陈嘉庚在华侨心目中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为了加强南侨总会领导,他索性住进怕和轩俱乐部(新加坡上层华侨活动中心之一),不分昼夜地领导抗日救亡工作。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40年,陈嘉庚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慰问,他顶着国民党的重重阻力和压力,来到延安与毛泽东会晤。一路行来,他殷殷慰问前方抗日将士和后方受难同胞,呼吁国共团结抗战,不要分裂。回到南洋将归国见闻如实向华侨报告,鼓励他们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出钱出力,多寄汇款支援祖国抗战。正是在长期的爱国斗争中,他在华侨中建立了极高的威望。李国梁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在海外,“陈嘉庚”三个字就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他发起的倡议,总是一呼百应,最著名的就是招募南洋华侨机工事件。抗战后,海路被封锁,只能靠滇缅公路运输支持祖国抗战的大批海外战略物资,而其时国内机工及汽车奇缺,运输十分困难。陈嘉庚受托发动海外汽修工回国效力,很快就有数千名工人响应,自1939年至1940年间,通过南侨总会从新马等地招募“经验丰富、技术精良、胆量亦大”的机工10批共3200人,并捐赠汽车310辆及其他物资。这些华侨机工,满怀爱国热情,离别南洋亲友,回到祖国大西南,在异常崎岖艰险的千里运输线上,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运送各种国内急需的战略物资,平均每天300吨以上。直到1942年5月,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前,南洋机工们共抢运了45万吨以上的军火物资,极大地支持了祖国的抗战事业。

  带头捐款支援国内抗战

  作为南洋华侨众望所归的领袖,陈嘉庚领导南侨总会发动海外华人华侨同仇敌忾,募捐筹款,极大地支援了国内的抗战。从1928年担任“山东惨祸筹赈会”会长开始,在数次爱国运动中,陈嘉庚自始至终站在前线。他本身财力雄厚,曾经富甲南洋,在所属企业已经收盘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每月捐出2000元,直到抗战胜利,但他个人的生活则十分节俭。在陈嘉庚的号召下,海外华侨的捐献十分踊跃,据《南侨回忆录》记载:“抗战期间南洋华侨每月捐款高达1000万元,如果将捐款存银行作纸币基金,在国内可发行4倍纸币,即达4000万元。而当时抗日正规军(国民政府军队)有300个师约300万人,每月食饷军费约4650万元。至于寄回祖国的侨汇,则数量更多,作用更大。”仅从1937年至1943年通过银行途径的侨汇,据统计共达55亿元(国币),平均每年约8亿元,数额巨大。其中南洋侨汇居多。1942年后,南洋各地相继沦陷,侨汇和捐款中断。欧美等地华侨继续以侨汇和捐款为祖国抗战做贡献。海外华侨在物力方面对祖国抗战贡献也甚为可观。截至1940年10月不完全统计,共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救护车1000辆,大米1万包,以及大量药品、雨衣、胶鞋等用品,自1937年至1940年总数达3000批以上,每月平均100批。以上物资多数亦为南洋华侨所捐献。记者桂蔚

  陈嘉庚简介

  陈嘉庚于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即现厦门市集美区)。17岁往新加坡从父经商,后独立经营菠萝罐头厂、米店和橡胶园等。1916年后,以橡胶和胶制品业为主,鼎盛时期其销售网遍及全球,谓新马树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大实业家。陈嘉庚赤诚爱国,振兴中华。1909年结识孙中山,翌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闽省光复后,被选为新加坡福建保安会会长,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组织“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并被选为主席,领导支援祖国抗日救亡。1941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进攻马来亚,他领导“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1942年3月新加坡沦陷避居印尼爪哇,赋诗表明舍生取义的决心。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他安全返回新加坡。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电邀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于1952年2月回国定居。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陈嘉庚于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7岁,国家给予以国葬的哀荣,灵柩运回集美,安葬于“鳌园”中。(观宇/编制)(来源:金羊网)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