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肖人到中年,依然瘦瘦高高的个儿,已经掺了不少白发的头发软软地搭在额头上,再配上那副无框眼镜,斯斯文文地,看上去实在不像一个百万富翁,倒更像一位大学教授。
实际上,到深圳炒股之前,老肖的确就是大学里的教书匠。回首这十多年的炒股生涯,老肖觉得,是股票发掘了自己性格深处的冒险精神,将股市中的十来年与大学校园里那平静的十年相比:“简直是活了两个人生。”
在股市里做学问
大学毕业,老肖被分到内地一所重点高校当老师,教的是近代史。上世纪90年代初来了深圳。来的时候,什么也没想好,只是觉得教书太沉闷,大学校园里论资排辈,写文章,出成果,涨工资,分房子……年复一年,磨得人意气消沉。正好有位师兄在深圳办了本股市周刊,一召唤,老肖心就动了,住房、工资什么都没怎么谈呢,借着暑假就摸过来了。上了两天班,才知道这里实际上百废待兴。周刊人手不多,条件也很简陋,每个人都要干几个人的活儿,组稿、写稿,工作量挺大的。惟一吸引人的是当时的股市,老肖惊奇地发现,炒股就像抽鸦片,旁观的人虽然不知道其中的滋味,但可以看到,每一个卷入其中的人都是那么兴奋莫名,情绪紧张,精神亢奋,一会儿可以是欢欣鼓舞,再一会儿又可能是捶胸顿足,懊恼不已。
很多人入市,是被股市巨大的赚钱效应所吸引。老肖则是被股市的巨大魅力所吸引,拿出做学问的精神开始钻研股市。
一开始,老肖公开宣称:“天天在股海边上走,就是不湿鞋。”只做研究,搞分析,不炒股票。对外人,老肖只道是有了股票,也就有了立场,看市场也不客观了。但是,身边的几个朋友都知道,大家一样:赤手空拳闯深圳,哪来的本钱呀!这倒也好,两手空空,心无旁骛,真正是白手起家了。
以老肖的文化功底,他很快在股市初期的股评家们当中脱颖而出。谈起大盘和个股,以大学讲台上锻炼出来的口才,抽丝剥茧,旁征博引,无不令闻者叹服。渐渐地,就有些朋友找上门来,请他分析趋势,拿主意,出策略。后来,老肖终于“被拖下水”,成了某些市场大资金的核心智囊成员。不仅自己的鞋湿得透透的了,还会在有把握的情况下融资做股票。
大概只在数年之后,大学里的旧哥儿们来看老肖的时候,发现老肖在外表上竟然全无变化,衣着外貌谈吐与在学校时一模一样。仅只在分手时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遇到麻烦,只管开口就是。”这哥儿们回去琢磨了半天,才突然明白过来,敢情老肖这秀才,竟然是发了!
透支炒股炒糊了
有一段时间,在他开户的营业部,老肖是最炙手可热的客户之一。谁都知道老肖背后有大资金的背景,自己又有水平,最重要的,老肖的成交量极大。行情火热之时,老肖把营业部的资金玩得风火轮一般,今天借,明天还,进进出出,腾挪辗转。眼看着就把自己的小账户资金从六位数炒到了七位数。而老肖看上去还是那么温文尔雅,只是胯下的座驾却不动声色地升级换代了。
客户发了财,证券营业部的老总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由于老肖从来就信誉良好,为人做事极讲道理,营业部对老肖的透支要求也是有求必应。行情紧张之时,只需一个电话,说要多少,就是多少,营业部给得毫不含糊,老肖的利息也付得清清楚楚。
谁也没想到,大盘翻脸是如此之快,在没有涨跌停板制的限制之下,仅3天时间,就把两个月牛市的盈利洗得干干净净。这一次,老肖是真的急了,不仅自己的钱没出来,替别人操的盘同样也套在里面,更可怕的是营业部的钱也在里面。
这一套就是长达一年的漫长熊市,这也是股市开张以来最长的一次熊市。就在家家营业部节衣缩食,减门面、裁人手,苦度熊市的时候,营业部却不得不给几位核心客户派上“保镖”,由专门的客户经理实行全天陪护。老肖就是其中之一。营业部老总私下里给员工交待:不怕别的,就怕他们想不开。这几位客户,账面上都欠营业部几千万呢,只要人在,股票在,就还有希望。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这一段时间,对于老肖的朋友来说,他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手机关了,电话也换了。老肖在内地的朋友,早前真的在女儿出国急着用钱时借了老肖十万块钱。要还的时候,竟然怎么也找不着人了。
股市犹如过山车
好在长熊之后还有长牛,最终是1996年的著名大牛市救了老肖。没有人知道精得像兔子一样的老肖当初为什么会被套,反正行情再次起来的时候,他依然处处走在风头浪尖上,好几波热点转换都踩点踩得恰到好处。几匹大黑马骑下来,老肖不仅还清了欠款,而且迅速有了盈利。依然是老办法,老肖更加熟练地玩着借鸡下蛋的生钱游戏。到跨年度的行情走下来,老肖已是千万身家。
股市从2001年的最高峰一路走下来,老肖虽然也是损兵折将,但与上一次不一样的是,基本上保存了实力,全身而退。偶尔,老肖也出来在江湖上行走一番。
谈起当下的市场,老肖淡然地一笑,说:“股市就是这样,什么时候都有机会,也随时可能把以前给你的都收回去。只有彻底不做了,不玩了,才能说赚了多少。只要你还在市场上,那钱就只是一个账面数字而已。”惟一的变化,是老肖说再也不打算玩透支了:“别说营业部管得严了,我自己也年纪大,受不了那个刺激了!”
作者:本报记者王欣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