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犯罪合算”扭曲民企收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 12:11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中山大学特聘教授 李泽尧民营企业老板在收购兼并国企时,一方面必须充分利用政策,在既有的政策下面来操作,不能把这当作是欺负国有企业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不要钻政策的漏洞,要用平常心来寻找机会,而不是以发横财的心态来对待。我建议民营企业家,国有资产的转让如果不是在拍卖场合或类似公众场合,并且有多家进行竞标的情况下进行公开、法定程序的拍卖,最好少涉足这类收购。近年来民企收购兼并国营企业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我认为主要是制度缺失造成的,也只有将它归结为制度缺失才更具有现实意义,
因为整个社会要走法制化社会的道路。在这里,制度的缺失主要是指法制的缺失。法制的缺失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上又具体体现在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犯罪合算”这一不正常的社会理念。我们说制度不健全,这个并不可怕,但可怕的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不正常,这种不正常表现为人们在法制观念上带有的理想主义情结,我们很多老百姓总把希望寄托在某个干部或某些人的良心和道德上,但他们不知道这是比较靠不住的,也是非常悲哀的事情。我们总是把人性看成是大公无私的,总是把人性设想为超过历史时间的人性,并对人性进行理想化假设,这就容易进入乌托邦的怪圈,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历史上我们曾因此吃过不少苦头。我认为,对一个干部、对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我们不要去谈他的道德和良心,而是谈他应该怎么做。如果对他们谈道德和良心,我们就会放弃对法制社会的追求,走入误区,造成资源流失与浪费。在市场经济的新时期,整个社会都要有向上的精神和理念,可以去追求道德,但是做事时一定要面对现实、必须讲法制,以法制来管理社会、管理我们的国有资产。这不是不讲道德,而是推掉道德的期望,走法制之路。

  机制导致“犯罪合算”

  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这其中是存在很多漏洞的。比如企业国有资产的评估是走过程,还是由专业机构来进行?评估过程是独立的,还是一团和气、狼狈为奸的?其实,一台设备、一块地皮的价钱在账面上本来就是很规范的。因此,国家应该建立“秋后算帐”的机制,讲究责任制和问责制,规定无论什么时候查出有人在这方面犯罪,都要及时进行最严厉的处罚,警告那些有心出乱的人在国有资产被兼并过程中乱来是必须付出惨重代价的,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威慑力量。但目前中国存在的“犯罪合算”的错误观念却冲淡了这股威慑力量。比如我们在很多的商店都可以看见“偷一罚十”的警告,很多百姓认为这很不合法,罚得太重了。事实上,这个处罚是一点都不重的。假如有一个惯偷,他偷20次都很难抓到他一次,而一次才给以10倍的处罚,这样一算,犯罪不是很合算吗?这个犯罪成本不是非常低吗?这就是目前我国整个社会犯罪成本低下,造成社会诚信无法建立的原因。如果要呼喊诚信社会的到来,整个社会就要形成犯罪不合算的共识。中国老百姓的法制观念淡薄,还表现在对犯罪分子的温柔和宽容。老百姓认为对杀人犯进行枪毙太残酷了,应该用注射的方法来减少他们的痛苦。这听起来很好,说明社会有人道主义。但是,你对杀人犯如此温柔,当初他犯罪时对百姓是否也温柔、善良?最近,湖南有一个市的市长贪污了几百万,说是拿去扶贫了。老百姓认为这个人比起其他的贪官污吏来说,他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但是,老百姓是该拿他和被处死刑的贪污犯相对比,还是把他与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党员相比?这就是法制的缺失和法制观念的淡薄。很显然,中国老百姓是以最坏的标准来跟他作比了,这就是一个参照体系的问题。如今,老百姓的观念是一个病毒,还停留在乌托邦时期理想化的阶段。如果按照这种观念来治理社会,社会肯定会乱套了。我认为,老百姓能有时间和精力来同情犯罪分子,还不如把这些精力拿来建设社会。

  钻政策漏洞暗藏风险

  现在不时出现上市公司圈钱的现象,但没有人谴责这种现象。本该是贬义词的“圈钱”在媒体报道中也是以中性词出现。中国的法制市场必须完善,不是说发展股市的方向不对,而是说它还不是完全的股票市场,法制建设非常迫切和需要。在中国这个环境下,以法治国更有现实意义。在企业收购兼并过程中,操作过程也必须有相关的独立性,要有拍卖的概念,并建立“秋后算帐”的机制,必须追究责任。普通大众太善良,客观上就是保护了强盗逻辑,造成犯罪合算的现象。社会应该用同仇敌忾的态度来对待犯罪现象,这样这个社会才能有诚信。否则,处于这种讲诚信吃亏的环境下,诚信体系是永远无法建立起来的。现在不少人把收购国有资产看成是发横财的机会。这是一种变相的腐败催生了的黑箱操作现象。收购国有企业确实存在着发财的机会,但也有不少风险。因此,民营企业老板在收购兼并国企时,一方面必须充分利用政策,在既有的政策下面来操作,不能把这当作是欺负国有企业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不要钻政策的漏洞,要用平常心来寻找机会,而不是以发横财的心态来对待。只要民营企业老板按客观的程序来走,犯罪风险的机会就会少很多。

  做“企业家”不做“资本家”

  目前中国的兼并收购很多不是走企业这条线,而是走政府这条线,总是认为把一个关键人物搞定了就可以开始收购了。这实际上就涉及到民营企业家为什么要做企业的问题,这不是道德问题。在实际行业中,有些人是为做企业而做企业,有些人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一种服务而做企业。但做资本收购的人往往是打算在收购中大赚一笔,并没有仔细考虑过收购过来以后怎样做企业这一问题。要知道,做企业是很辛苦的。你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把企业买过来以后是接着做企业还是马上抛出呢?当然,这种资本运作作为资产的流通是市场必须的,但如果不做实业,纯粹只是赚钱就应该尽快把企业抛出去,不要再留在手上。这类企业家往往是为了赚钱才做企业的,把赚钱当作主产品,而不是把为社会做某件事情当作主产品。把赚钱当作主产品的人是永远不会踏踏实实做事的,他会随时找机会炒作,找机会包装。因此,他不是企业家,而是资本家,是以吃别人为主的。这一类人是爱钱而不爱做事的聪明人,但也很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放在社会和法制的对面,自掘坟墓。我们广东有很多踏踏实实的企业家,他们不会过于张扬、过于漂浮,而是强调把自己的行业、产品做好。这种心态是很好的,他们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对于民营企业进行企业兼并收购国企来说,了解政策是关键。在这里,政策不一定是逻辑,也不能靠逻辑来分析,但可以用逻辑来判断。这样,在别人拉你下水时,想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就会有自己明确的判断。我建议民营企业家,国有企业产权的转让如果不是在拍卖场合或类似公众场合,并且有多家进行竞标的情况下进行公开、法定程序的拍卖,你们最好少涉足这类收购。因为它往往可能设置好了圈套等你往下跳,让你吃进去以后吞不下去,或者吞下去是毒药、炸弹。因为如果没有在拍卖市场中进行公开的拍卖,就没有市场规则,也就不是市场最优的资源整合。但如今企业兼并收购中存在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一个专业的机构来做透明的工作流程,让公众提供建议,并使它具有检讨的出发点和空间。(侯颖/编制)(来源:金羊网)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