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思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 11:17 人民网-市场报

  惟有细节才能守住历史的沉重

  郭之纯

  要守住历史的沉重感,就别让逝者如烟消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个名字背后都有故事,这些故事构成历史。”

  60年前的8月,中华民族经历了多年危亡考验,4亿人民遭涂炭,3500万生灵殁于战火,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对历史的沉重感,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我们该如何做到将那段灾难深重的历史永存记忆之中?

  历史应该有其细节———没有细节,或许就会导致历史的空洞感,从而使历史面目模糊;而如果太过模糊,那么在历史被人歪曲的时候,我们就可能有辩驳无力的尴尬。对于一段被屠杀、被欺凌的历史来说,更是如此。在这方面,犹太人的做法真是值得我们效仿。

  据报道,“犹太大屠杀遇难者姓名中央数据库”已于去年建成。借助这个数据库,到目前已可以查询到300万左右被纳粹屠杀者的详细资料,还有遇难者的亲人、朋友等讲述的“名字背后的故事”。于是,在这个数据库中,人们能够知道这样的细节:1941年,一位名叫大卫·博格的犹太人在纳粹集中营里写了他生前最后一封信:“我希望有人记得,一个名叫大卫·博格的人,曾经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甚至还可以知道,一位被纳粹关进监狱的犹太小女孩阿加莎,最喜欢的玩偶娃娃名叫“多丽”……

  而我们正在使那段历史日渐苍白空洞:今年4月,南京利济巷2号———亚洲最大的日军“慰安所”,为服从一个旧房改造的计划,被悄悄拆迁;5月,惟一幸存到现在的“九·一八事变”的见证物———东北军北大营,为了摆放一个汽车项目,也遭拆迁。面对这样的粗暴对待历史的行为,我们十分无奈。

  我们该不该遗忘?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 金磊

  到今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29年了,据笔者调查,这一天国人是在极为平静中度过的,媒体也没有发出一条回顾性、或是启发性的消息。面对日渐频发的事故灾难,我们已经一次次反思,但最可怕的却是国民安全文化教育欠缺和对教训的遗忘。对于已过去的7月28日,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与思考:

  第一,公众必须走出安全文化教育的误区。我们一直推崇“不怕苦,不怕死”,人的安康往往置于“事业”之后,从而导致了对生命的无视,不少事故源于“要钱不要命”,还有一些“英雄”的行为,与我们常讲的“安全第一”“尊重生命”的理念背道而驰!无谓的牺牲,不仅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漠视,更是一种应悲哀的“无畏”。

  第二,应该在2006年7月28日设立唐山地震30周年纪念日。虽然人类预测灾难已经更趋准确,但对于下一次灾难何时临头,下一次大灾是什么尚说不清楚。因此,中国极有必要从现在起设立大地震纪念日,定“7·28”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同时加强全民的安全文化自护教育活动。也可以组织以“如何应对突发灾害危机”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总结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及各国面对自然巨灾及特大型事故所采取的对策、经验与教训。

  唐山大地震留给今人的思考是,如何客观地对灾情完成从预警、防范、救援、抢险、恢复生活全过程。我们必须思考的还有,在大地震腹地的开滦煤矿由于有“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抗震思想指导,使井下万名矿工在大地震到来后竟成功脱险,其意义在于为人类防灾备灾提供了科学范本,而我们对此的宣传却是太少。

  在地震、海啸等灾害面前,在一场悲壮的人与自然的较量中,人性如建筑一般经历了破碎与再组合,灾害虽可抹掉一切城市的痕迹,但人类及其人性的力量最终会全面凸现出来,这或许才是我们超前研讨2006年国家安全减灾计划的缘故之一。

  《市场报》 (2005年08月12日 第十二版)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