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国家统计局8月11日公布,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去年同月上涨1.8%,与6月份持平。自3月份CPI同比上涨2.7%以后,CPI已经连续4个月上涨幅度不到2%,最高只有1.8%。这种情况看起来十分吻合近来经济学家反复谈论的通货紧缩将到来的言论。
对7月份的CPI分类别来看,去年一直支持CPI上涨的粮食价格下降0.9%,这已是今年以来粮价连续第四个月下降。与之相对应,二季度我国35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去年同季
上涨8.0%,比一季度上涨1.5%,涨幅比一季度分别回落1.8和1.2个百分点。在此影响下,1至7月份我国CPI累计比去年同期上涨2.2%,而去年1至7月份CPI同比上涨3.8%,7月份更是达到最高涨幅5.3%。
粮食价格下降、房价涨幅回落,在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看来,这就是通货紧缩临近的标志。他说,中国这一两年来的物价上升一直是靠两个方面的支撑。一个是由于缺粮造成的粮食价格的上涨,一个是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除去这两块,核心CPI只有0.8%。但现在,由于今年粮食供应较充足,粮价下跌,从而带动消费品价格下跌,进而挤压工业品的价格。与此同时,受国家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价格现在也开始下降,从而带动钢材价格的全面暴跌,进而引发了主要原材料和主要投资品价格的全面下跌。加上现在企业面临货币紧缺的状况,手中无钱,不能继续投资钢铁等产业,从而会导致价格发生脆弱性波动。“通货紧缩已经临近。”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通货紧缩不能避免,中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尤其到第四季度、明年年初,很可能会再度出现通货紧缩,而通缩的苗头目前已经出现。
林毅夫表示,最迟到第四季度,我国的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会出现负数,今年和明年也可能为负。中国控制通胀后又陷入通缩,是由于从1998年以来绝大多数制造业部门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情况,并未因为2003、2004年的少数部门投资过热、物价上涨而消除。因此,当房地产、汽车、建材等过热部门的投资增长控制住,并且,将这部分的投资变成供给或生产能力时,少数几个在前两年价格上涨的部门止涨回跌,原来价格下跌的部门继续下跌,再度出现通缩的情形也就不可避免。而通缩、物价不断下降背后的原因是生产能力全面过剩、供给全面大于需求。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也表示“今年四季度估计会出现明显的通货紧缩”。他同时预测,“发生生产过剩应该在2007年”。王建说,2003年到2007年这一轮的投资高峰,在2007年将达到顶峰,到时就会出现大量的生产能力投放的情况,会产生生产过剩的问题。
王建表示,2003年到2007年这一轮的投资额是非常大的,并且它的投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2004年,非国有企业投资占总投资的65%,今年一季度,非国有企业投资的比重继续上升到71%。非国有企业投资比重的上升使得投资的投入产出比大大提高。王建认为,目前生产过剩的征兆已经出现。
据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司生产效益处副处长江源预计:“下半年工业利润仍受价格处于高位的石油等上游行业的较大影响,输入型通胀压力和市场需求变化将进一步挤压下游行业的盈利空间。”
作者:方烨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