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GDP增长与宏观调控 > 正文
 

通缩出现与否缘何各说各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 01:01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李爱明

  官方学者断言不会通缩,民间专家预言通缩难免

    国家统计局8月11日公布的数据表明,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8%,虽比6月份1.6%的涨幅略有上升,但与4、5月份的涨幅相同。而且,从环
比看,7月份CPI与6月份持平,并没有出现异动。

  这是否意味着有关下半年将出现通缩的预言并不可靠?

  “我一直认为,出现通缩的可能性不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1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表明了这个观点。

  他认为,去年第四季度物价走低,基数较低,因此,今年第四季度的物价涨幅可能会略有回升。

  祝宝良表示,7月份CPI的涨幅与他们预计得差不多,他们预计全年的CPI涨幅会在2%左右。而11日公布的数据表明,1-7月份,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2%。

  事实上,认为通缩不会出现的观点更多见于政府部门的官员和学者。在7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记者招待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曾明确表示,今年不会出现通缩。

  郑京平说,上半年,广义货币M2的增长速度是15.7%,新增贷款增长13.3%,比去年多增长240亿。从这些情况看,货币的供给、经济的发展还是比较协调的,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所以无论从目前还是从趋势来看,不存在通缩的问题。

  但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等经济学家则在不同场合强调,如果从上半年的情况看,通货紧缩难以避免。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室宏观室主任袁钢明也一直持相似观点。8月11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目前物价保持住了这种涨幅,但下落的趋势并没有明显变化,因为前一段时间调控过紧造成的价格下降的趋势没有减缓,并不能因此放松警惕。

  根据国家统计局8月10日发布的数据,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5.2%,涨幅与6月份持平。而原油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31.4%,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1.1个百分点。

  袁钢明说:“在市场方面,目前除了石油价格之外,已经没有什么重要的因素阻止价格的下降了。”

  从7月份的情况来看,他分析,物价之所以并没有往下掉,一个因素是消费需求可能有所上升,另一个因素则是因为货币政策有所松动带来的。

  他表示,目前广义货币15%左右的增速还不够,如果要避免出现通货紧缩,那么,货币的增速应该在15%-20%之间。

  “如果货币政策不放松,通货紧缩还是难以避免,不是今年年底就是明年年初。”袁钢明说。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