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市政“落伍”弱化城市功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 09:25 中国经济时报

  大雨拷问北京之四见习记者 谢丽佳

  据气象部门统计显示,8月3日上午那场暴雨是北京城区今年以来遭遇的最强降雨,最大降雨点的朝阳公园降雨量达到了123.9毫米,部分降雨点的降水强度甚至达到一小时63毫米,降雨级别已属大暴雨。

  另据统计,截至当日9时40分,北京市18处路段积水,积水最深处达50厘米。工体南路、豆各庄路等路面塌陷,前门老屋出现漏水。由于城管、防汛、市政等多部门雨天应急预案启动及时,到13时50分17处积水路段的积水得以排除。

  上午9时20分,记者在马家楼桥看到,桥下一片汪洋,经测量,桥西侧的水已深达约50厘米。此时,桥两侧的受阻车辆已经排队近3千米。几名交警站在桥头,紧急分流车辆绕行。市政、环卫人员在路两侧现场安装了两台抽水机,但一打开下水道雨水箅子,塑料瓶、纸屑等垃圾很快就把下水道堵塞。

  “去年下大雨,这里就淹了,没想到今年还是老样子。”一名驾车等候的男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表示。记者经过调查得知,马家楼桥下积水的问题由来已久。在去年7月29日以及今年7月23日的大雨中,马家楼桥均为全市最严重的积水路段之一。

  “近两年接连遭遇了几场暴雨的洗礼后,北京的洪水应急能力以及排水系统已经得到了提升与改善,此次暴雨对北京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明显小于往年,积水路段较以前也少了很多。然而,多年来市政建设与城市改造的不协调所埋下的积水隐患不是朝夕之间就可消除。”一位不愿具名的市政工程设计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城区的很多排水管网设计陈旧、标准较低、排放能力弱是造成积水的主要原因。

  “城市发展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他指出,北京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带来了居住需求的快速增长,很多新建住宅往往急于赶工期,不按标准新建排水设施,而是接入原有的市政管线,加重了市政排水负荷。因此,在遭遇暴雨、道路排水系统不堪重荷时,很容易导致排水不畅而出现积水。

  此外,随着城区版图的扩张,一些曾经是农村的地区被开发成为住宅和环线公路,但地下排水管道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改造,仍执行的是田间排水的标准。一旦遇到大雨,雨水无法得以立即释放,路面就会大量积水。尤其是地势较低的立交桥下,积水问题格外突出。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建筑设计师曾静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北京的道路表面大多覆盖的是渗水能力很差的沥青、混凝土,雨水无法直接从地面渗入地下,不仅增加了排水的压力导致积水,而且对于缺水的北京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铺设透水地面、增加绿地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积水。”曾静指出,目前北京已经开始提倡在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等区域使用透水性、保水性强的吸水砖,下雨时雨水会自动渗透到砖底直到地表,还有一部分水保留在砖内。雨水不会像在水泥路面上一样四处横流,而是通过下水道流入江河。天晴时,渗入砖底下或存留于砖内的水会蒸发到大气中,有助于调节空气湿度、降低大气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曾静认为,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北京,不应该单纯从排洪、清淤的角度看待降雨。积极利用城市雨水,变废为宝,不仅能够增加北京的水资源,而且也有利于消除积水现象。

  “城市雨水的利用并非仅限于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还包括减轻城市排水、处理系统的负荷和地下水的下降、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水涝、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是一种多目标的综合性技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建设系教授车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效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所带来的非点源污染,是目前我国利用城市雨水亟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他指出,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扩张,雨水径流引起的非点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区地面污染严重,垃圾、裸露地面的泥沙、施工工地等都是比较突出的污染源。把雨水口和雨水井当作垃圾筒,随意倾倒污水和垃圾现象也非常普遍。遇到下雨,就会污染水体并影响下水道的正常运行,造成路面积水。因此,路面径流的水质十分复杂,相比屋面雨水更难以收集控制。

  “改善路面污染状况是控制路面雨水污染源的最有效方法。如合理规划、设计城市用地,减少城区土壤的侵蚀,加强建筑工地的管理,出台相关法规、政策约束市民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面垃圾与污染物等。”车武教授进而指出,可以在雨水口和雨水井设置截污挂篮和专用编织袋等,或设计专门的浮渣隔离、沉淀截污井,以控制路面带来的树叶、垃圾、油类和悬浮固体等污染物。

  据车武介绍,目前发达国家已经有较完备的控制、管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技术和法规体系。如德国通过修建大量雨水池截留处理合流制和分流制管系的污染雨水,以及采取分散式源头生态措施削减和净化雨水等方式,已基本实现对城市雨水的污染控制。

  “相比之下,我国对于城市雨水的利用大都停留在旧有的观念,如偏向靠‘雨污分流’来解决污染、重终端治理轻源头控制、重人工措施轻自然措施、重技术工程方法而忽视非技术方法管理等,导致一些项目的投资效益差和不可持续性。”车武认为,这些问题值得认真反思和总结。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