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呼唤市场主体的积极作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 09:48 中国经济时报

  孙艳霜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这是一个基本事实。我国资源利用率过低和严重浪费并存也是一个基本事实。同时,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支持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基本事实。面对这些必须正视的基本事实,我们别无选择,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利用经济杠杆和价值取向的调节功能,
使有限的资源达到合理高效的配置。另一方面,要发挥各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在生产、消费各个环节厉行节约,通过市场主体的积极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政府的积极倡导和呼吁,而市场主体似乎是置身事外。正因为这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出现了政府号召、专家论证与市场主体的不积极作为两层皮的现象。我们看到: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没有主动进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主体的角色。

  首先,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政府,在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的同时,作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消费主体,也并非杜绝了浪费,且不论公车、公游、公吃,仅各政府机关无节制地发文造成的纸张浪费就是巨大的,同时,办公室里白天打电灯,电脑、饮水机通宵达旦地开机,煲电话粥等浪费现象似乎司空见惯。政府开支过大,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至今仍是一个棘手的难题。这不仅加大了各级财政的压力,也影响了政府行政效率。

  其次,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微观主体的企业,在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其生产模式和经营管理理念直接影响着资源利用率的高低,影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我国终端能源支出占GDP的13%,万元GDP耗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日本的9.7倍。但这只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恰恰是我国工农业生产中高投入、低产出,高耗能、低效率的集中体现。事实上,在我国工业生产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都存在着巨大的浪费黑洞。

  仅从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三大重要战略资源——水、石油、粮食来分析:我国是一个严重的贫水国,但是水资源紧缺与浪费并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率40%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75%-85%,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3-0.4,灌溉用水的生产效率不足1kg/立方米,而这两个指标在发达国家分别是0.7-0.8和2kg/立方米。从石油来看,现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30%,而且呈现不断加大之势。在石油资源短缺的同时,我国石油有效利用率只有10%,90%的石油能源在开采、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中损失浪费掉了。从粮食来看,我国目前人均粮食仅400公斤左右,刚过联合国提示的粮食安全警戒线。与此同时,我国粮食在产后从收割、储存、运输、加工、销售到消费诸环节的损失高达18.125%,远远高于联合国规定的5%的标准。

  除此之外,数量庞大的各类企业不仅仍然沿袭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而且,在生产经营中为了追求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忽略社会效益。如一次性消费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过度包装等问题比较普遍。这不仅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而且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国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社会责任观念非常淡薄。

  再次,作为消费者个人,是社会产品和服务的终端使用者,其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是否理性、合理,直接影响资源利用效率。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个人和家庭都没有进入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主体的角色,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无动于衷,对资源告缺的信息置若罔闻,生活中用水、用电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许多家庭的电视机、DVD等家用电器即使不用也基本处于待机状态,粮食浪费在学校、公共餐饮场合极为严重。在日常生活中,我国一年消费一次性卫生筷子达450亿双,消耗木材166万立方米,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同时一次性纸制餐具也消耗了大量的木材资源。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能源和资源总需求迅速扩大,资源约束矛盾日渐凸显,近年出现的电力、石油、煤炭紧张状况已经向我们发出了预警:现有资源已经难以承受经济快速发展之重。因此,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资源是我们不能回避,也回避不了的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

  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没有市场主体的积极作为就是一句空话,就会成为一个口号,甚至成为一种形式。目前要做的工作:

  一是要激发市场主体内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市场主体在节约资源上想为、要为、能为。这就要加大教育和宣传的力度,要使政府、企业、个人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现在和将来的资源形势,树立社会主体的责任意识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形成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地在生产和生活中节约利用水、电、油、煤、土地、粮食等所有资源。从利国利民利己多视角认识节约,使厉行节约不仅成为一种理念,而且成为每一个市场主体的自觉习惯。

  二是从外在机制上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使市场主体在浪费资源上不敢为、不想为、不能为。这就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遵循供求法则,实现资源的有偿开发和利用,通过制度和规则避免“公地的悲剧”现象的发生,用价格机制促使各市场主体节约使用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同时,调整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油行业市场准入门槛,制定重点行业节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经济杠杆督促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突破节约资源的技术瓶颈,改变高投入、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