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你同意在“慰安所”喝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 09:48 中国经济时报

  伍里川

  这本来应该是一条看了让人欣慰的新闻,因为侵华日军设立慰安所又添一铁证——南京市常府街细柳巷福安里5号在日军占领时期曾做过慰安所。昨天,记者在这里吃惊地发现,当年慰安所的陶瓷浴缸、红木家具等物品至今仍保存完好。(据8月2日《现代快报》报道)

  根据我们现在所掌握的知识,我们知道,但凡慰安所建筑多为侵华日军征用的民房。当历史的风云散尽,这些民房又将承载什么样的命运?是永久地背负历史的耻辱,还是还原为与事无争的一栋物理意义上的建筑?谁能轻松地回答这样的问题?我相信在负责任的人们那里,这样的回答将是沉重的。

  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当慰安所不成其为慰安所后,就很早地归于民用,或是原房主世居,或是改头换面,生发出多种用途来。数十年来,人们继续在这些房屋进行未完成的事情,传宗接代,生老病死,直叫相安无事。慰安所的恶名似乎只成了一种遥远的传说。或者,这样的恶名似乎就从来没有存在过。对物质的继承掩盖了精神上的耻辱。

  而且,这种看似自然的继承,越来越有一种生发歌声与休闲的可能。我们听到的最新消息是,福安里5号现在已改造成一家茶社。福安里5号房主是李兴国、李兴家兄弟俩。侵华战争爆发后,李家于1937年8月逃离南京。日军宪兵队占据了他们的宅子房屋,建立了一家慰安所。40多个房间,除一间办公外,其余都是慰安妇“接待营业”的场所。到这家慰安所寻欢作乐的不是日军普通士兵,而是将、佐级军官。

  我很奇怪,你同意在“慰安所”喝茶?如果你知道那里曾经发生过一些非常无耻和残忍的事情,你还会安之若素地在那里品茶吗?然而,我相信一定有人有足够的定力,可以使自己坦然地“扬弃”,在扭曲的环境中笑看云淡风轻。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此!

  我们有太多的理由要为“后慰安所”的命运做一番推测。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历经13年深入研究,近日披露了最新发现:“上海是日军‘慰安妇’制度最齐全、慰安所数量最多的城市。有史料或证人证明的慰安所有149个!”

  这149个慰安所是被发现的,也就是说,这些物质还没有作为一个文物被保护起来,其物质的使用功能历经半个多世纪仍未丢失。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可想而知,这些建筑的民用性质还是很强的。既言民用性质,那么,它将遭到的命运,无非是继续利用下去,或者消失,它的身份的尴尬,使得它们必须面对太多的不确定性。

  眼前的例子,正如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世界规模最大的南京利济巷慰安所遗址群惨遭拆迁。南京、上海、杭州……太多的城市,在慰安所的问题上吞吞吐吐。家住杭州国货路的罗望向早报反映,泗水新村为杭州仅存、国内为数不多的一处“慰安所”旧址,但它的现状堪忧:一些居民把阳台改为厨房,在二楼乱搭建(据6月15《今日早报》报道)。而利济巷慰安所遗址群在“活着”时又能够干些什么呢?

  在“慰安所”喝茶,在“慰安所”做饭,在“慰安所”买菜……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什么,但我们不知道下一步还会发生什么。

  在群情激愤之下被拆迁的命运既然已经不能免,旅日华人朱弘的“将朴永心老人曾经惨遭禁锢的利济巷2号建筑建设为世界上最大的‘日军慰安所制度展览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的建言,也就只能飘荡在风中。这类的建言此起彼伏,我以为也包括着那些被发现或没有被发现的慰安所。这些让人警醒的思想还没有促动那些“有关部门”吗?难道,那些发生在“慰安所”的“荒诞”的日常生活倒真表现为一种存在即合理的真理?我不是在责怪那些没有房子住,或者为了继承祖产,而不得不委身于斯的平民,我只是在责备这种在所谓的命运的安排之下,表现出的满不在乎,问题是,这种满不在乎已经形成一种文化的惯性,让人无法思考,让人不知道血性和。

  历史不能复制,思想也不能复制。但是短视、“钱景”和虚欢可以复制,包括在“慰安所”喝茶的人,一代一代,总可以复制。拆迁的理由总是关乎经济,喝茶的理由总是关乎民生。

  那么,你同意在“慰安所”喝茶?呜呼……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