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收藏骤然升温 是涨势还是价格虚火(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 09:13 经济参考报 | |||||||||
在金融市场相对低迷,楼市进入盘整期之时,艺术品市场凭借“高收益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本报记者 周广利 摄 2005年春夏,长三角艺术品市场骤然升温,一场又一场的艺术品拍卖会接踵而来,成就了一桌桌名副其实的“饕餮大餐”:5月28日,南京十竹斋书画拍卖会;5月29日,江苏省拍卖总行七松书画拍卖会;6月8日,上海工美2005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7月2日,杭州西泠印社首届春季艺术品拍卖会;7月3日,保利2005上海春季拍卖会;7月11日,上海中天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海东方国际2005年春季拍卖会;7月17日,上海瀚博名家国画油画大型拍卖会……夏季炎热的天气,似乎是对长三角地区艺术品拍卖火爆场面的最佳印证
拍卖屡创天价 粗粗算来,仅上述几场拍卖会的成交量就超出10亿元之多。其中,杭州西冷印社今春首开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金额1.96亿元。对此,西冷印社首席拍卖师刘新惠说:“这不仅是对江南文化艺术品市场极大的推动和促进,同时也意味着中国艺术品拍卖中心将从北京南移到长三角。”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在今年春夏长三角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交易总额和单场拍卖会交易量、交易规模屡创历史新高之时,画家们的单件作品也纷纷创下了“天价”。徐悲鸿画作《猫》,成交价35万元;张大千画作《松下观瀑图》,成交价315万元;吴昌硕作品《富贵眉寿》,成交价295万元;陈逸飞遗作《大提琴少女》,成交价550万元;林眠风油画《小薇》,成交价506万元…… 种种迹象显示出了长三角地区艺术品拍卖市场强劲的上升势头。上海拍卖协会会长周建国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04年,上海的拍卖成交额达211.06亿元,比2003年增长5.79%,虽然字画等艺术品的成交额只有12.96亿元,但是其增长额高达151.2%。而据浙江省经贸委员会发布的消息,2004年,浙江省艺术品拍卖全年交易额为5.34亿元,宁波等地从事大规模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大型民营企业就有10余家,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以上……鲜活的数据和事例足以表明,号称“中国经济引擎”的长三角对艺术品拍卖的热情空前高涨。艺术品拍卖已经从过去的“弱势市场”转变为“强势市场”,并在持续坚挺、上扬。 投资回报率高 艺术品拍卖热,折射出的是艺术品收藏热和投资热。据华东收藏家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仅华东六省市收藏艺术品和文物古董的爱好者人数就已超过1000万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个市场有了如此之快的变化与难以置信的激情呢? “经济的发展是最根本的因素。”周建国说。中国民间有句俗话:乱世藏金银,盛世兴收藏。按照国际通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消费行为就会进入转型期,人们对于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将会有大幅度的增加,艺术品市场即会由此启动并发展。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2004年人均GDP为35147人民币,约合4247美元,远远超过了1000美元的底线,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当然,“高回报、高收益率”也成为了吸引大量投资介入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重要原因。无锡的侯先生是位古玩收藏家,时常出入艺术品拍卖市场。他告诉记者,进出拍卖会的大致有三类人:收藏者、投资者和收藏投资者。收藏者纯粹是凭着兴趣和爱好,他们只收藏,不卖出。现在的艺术品市场,纯粹的收藏者越来越少,而单纯为了经济利益的投资者和既收藏又投资的收藏投资者比例则越来越高。随之,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投入资金也日益增多,从而出现了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购置一幅字画的现象。 在浙江佳宝2004秋季中国书画艺术品拍卖会上,陆俨少的《宋人诗意画十二开册》以616万元成交,而它上一次出现在拍卖场上,是在2003年北京荣宝斋秋拍,成交价为220万元。仅仅一年时间,就有近400万元的涨幅。其实,这种仅两三年价格就“翻跟头”的例子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并不少见。有数据表明,2004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投资的半年收益率已达16.1%,个别投资品种半年回报率更是高达80%。艺术品收藏投资年回报率为26%,超过了风险系数颇高的股票(15%)和房地产(21%)。 “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加强了宏观调控,使得楼市呈现观望状态。股市的持续低迷,也让不少资金从股市中退出,转而进军艺术品拍卖市场。相比之下,其他投资尚无明朗方向且缺乏稳健回报。”周建国如是说。 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史晋川也认为,在金融市场相对低迷,楼市进入盘整期之时,艺术品拍卖市场却有着如此高的投资回报率和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进入艺术品投资领域是必然。 而长三角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被认为是该地区“收藏拍卖热”的原因之一。周建国分析说,江浙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会聚之地,儒雅文风甚浓,文化底蕴深厚。目前,在一些进出拍卖会的“大户”中就有不少人是出于对艺术的由衷喜爱。 可能重蹈邮市覆辙 一个又一个的“价格神话”让长三角地区的艺术品拍卖越发红火。但就在一些拍卖公司乐观地认为,江浙沪书画市场投资热至少可持续5至8年时。记者也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一片繁荣的背后,已有几丝隐忧显现。 事实上,采访中记者明显感受到,眼下的长三角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显露出了不理性、不成熟的状况。“高收益率”使得目前的艺术品市场鱼龙混杂,制假造假现象不在少数。央视《国宝档案》栏目曾介绍一幅名画被裱画师做了手脚,劈成表层、里一层、里二层、里三层四幅,令人无法辨别真伪。上海某次拍卖会上,拍出的一幅已故现代名家的画,号称为已被多人鉴定的真品,但其最后仍被画家家属看破……假货充斥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据悉,法律上的欠缺无形中为艺术品“造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国家实行的《拍卖法》规定,拍品的真伪瑕疵由买家自行鉴别,拍卖方无需承担法律责任。而在文物古玩市场,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说文物的真假,只研究文物的价钱。侯先生告诉记者:“文物有真假,辨别靠眼力,你买到假货只能说明你眼力不够,‘火候’不到,只能自认倒霉,连投诉的权利都没有。” “文物艺术品市场与楼市、股市相比,其知识性和技术含量要求更高。同时,赝品的情况也比较复杂。比如著名画家张大千就喜欢临摹前朝大师的画作,这样的作品,究竟定义成赝品还是真品,说法也是不一的。”周建国无奈地说。 而恶意炒作也无端抬高了艺术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很多作品的价格都是‘炒’出来的,早就和实际价值不符了。”侯先生摇头感叹道。今年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来楚生的《鱼虫花果十二册页》拍出145万元。而有知情人透露,卖主去年的收购价仅为12万元。从市场行情看,这样的价格翻升多少有些异常。可见,在拍卖市场中,价格虚火过旺,人为炒作的情况已经不容忽视。投资者盲目介入与过分追捧也已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不稳定因素。 朵云轩宣传部的赵小姐坦言:“艺术品市场的盘子很小,盘子小,就意味着容易受到操纵。只要有巨资介入市场,想要使整个市场上扬还是比较容易的。可是,一旦资金撤离,市场的崩溃也极易出现。”浙江一家拍卖公司的老总认为,现在艺术品市场的风险已经不亚于1997年的邮市。1997年邮市的疯狂上涨和随后的直线下跌让很多人记忆犹新,不少投资者至今还未“解套”,成捆的邮票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如今,投资者盲目的追捧和抬价让艺术品市场存在着重蹈邮市覆辙的危险。 周建国则认为,一些有实力的收藏者出于对作品的喜爱,在拍卖会上为了获得拍品不理性地举牌出价,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艺术品市场价格普遍过高。 现实中,艺术品市场拍卖投资的风险已经显露。在今年6月8日结束的上海工美2005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张于2004年上海工美秋拍中以456.5万元成交的画作,在此次春拍中的成交价却只有341万元。一年之内掉价100多万,这无疑给头脑发热的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此外,艺术品收藏也正在成为一种避税途径。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法律上的缺陷,艺术品正在成为一些企业和买家的避税工具。一般而言,企业想要竞拍艺术品,只要在拍卖公司登记下企业名称和缴纳为数不多的保证金就可以参与竞拍。竞拍成功后,拍卖公司会给企业一张服务业发票(目前中国还没有专门的艺术品拍卖发票)。在企业做帐的时候,艺术品可以作为“经营设施”摊入企业经营成本,不需要缴税。而“经营设施”年年折旧,最后折得所剩无几。但作为艺术品本身,则被买家藏在保险柜里,时间越长,身价越高,既可以投资升值,又可以冲减税收。由于国家在拍卖行业上的法律法规制定比较滞后,目前对这样的“避税收藏”还没有解决之道。 对此,周建国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应不断修改和完善艺术品拍卖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营造一个良性的发展氛围。 作者:许群 张乐 华灵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