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捧也好,质疑甚至指责也罢,“超级女声”引发的超高收视率、空前知名度及参与多方的财富狂欢都已是不争之事实。至少从经济学意义上看,“超级女声”是成功的,无论是来自市场的肯定,还是对于“娱乐经济”这一经济学概念廓清所做的鲜活注脚。
关于娱乐,是健康还是腐朽,是限制还是应该发展,如何发展的争论从来就没有间断过。而对于娱乐经济的讨论则是近几年才有的事,且大有越来越热之势。然而娱乐经济指什
么,没人说得清。有人说,娱乐经济就是一首歌能卖十几万;一部《哈利·波特》造就一位富翁作家,或者是《玩具总动员》之后,哈斯布罗公司的老品牌玩具销量意想不到地猛增。现在,“超级女声”来了,有人便说,娱乐经济就是诸如“超级女声”之类的娱乐产品所创造的总收入,是新的世界通货。
“超级女声”让娱乐经济不再是雾里看花。首先,娱乐经济需要注意力。在“新的经济下,注意力本身就是财产,金钱将与注意力一起流动。”“超级女声”深知这一点,因此充分利用了选手风格多样化、在口水战中赢得人气的战略,最终不仅达到了十万人空巷的场面,更是引领了几亿人民的心随着“超级女声”的节奏跳动。其次,在内在体验上,“超级女声”避免了以往美女经济给大众带来的“审美疲劳”而更加人性化地强调主动娱乐及由此达到自我实现的快感。比如在海选阶段每个普通女生都可参与的个人体验;在淘汰赛中每个普通观众给予的短信支持;在选手PK阶段,每个大众评委发挥的影响力量。如此高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让“超级女声”更像是一场“平民的游戏”。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在这场“游戏”中,平民找到了快乐,主办方赢得了收视率和利润率,签约公司觅得了未来巨星,赞助商做足了广告,电信运营商赚足了短信分成,甚至连合作频道都人气大涨。在这个意义上,“超级女声”不仅仅是一场娱乐的盛宴,更是一次财富的狂欢。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娱乐经济所带来的与众不同的“多赢性”注定了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助力更加全面,也更加持久。
也正因如此,美国最大媒体与娱乐顾问机构创始人迈克尔·沃尔夫在《娱乐经济》中才会发出这样的断言:21世纪的货币不是欧元,而是娱乐。娱乐必将引发来自观念、产业上的一系列革命。一部好莱坞大片品牌价值相当于中国一个产业的价值,美国人创造的奇迹让中国人见识了娱乐经济背后的超级财富。
事实上,娱乐经济在中国已然存在。比如,中国春节就被量化为17亿3000万的现金流,中国武术更是被评估为3000亿的市场份额。但相比其巨大的娱乐资源,娱乐经济对我国GDP的贡献还远不足道也,如何在娱乐经济上做好文章,不仅是经济学家们的事情,更是关乎利益切身的传媒人、广告人及企业界思虑的问题。而横空出世的“超级女声”无疑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不管如何,“超级女声”都唱亮了中国的娱乐经济,更预演了娱乐经济时代到来的财富浪潮。文/默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