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解密“顾雏军谜团”背后的监管漏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 08:21 人民网-市场报

  科龙危机爆发至今3个多月了,顾雏军身上的谜团越来越让人关注。然而,国内投资者眼看着科龙股票从25元掉到了1元多,仍然是在“云里雾里”。他为何能连续“跨越”危机?该如何来监管上市公司盈亏的“数字游戏”?谁来对广大股民的利益负责?

  财务数字成了“游戏”?

  今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公布2004年年报:亏损6000多万元,这与前三季度盈利4760万元和上一年盈利2亿多元的业绩形成巨大反差,引起各界严重关注。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就科龙电器违反《证券法》问题立案调查,科龙危机爆发。

  顾雏军一直在玩“财务游戏”吗?科龙内部人士反映,顾雏军收购科龙电器前后该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无明显差异。收购当年,大量拔高各项费用,造成上市公司巨亏。第二年,压低各项费用,使上市公司一举扭亏。收购当年科龙亏损达14亿元之多,第二年盈利1亿多元。同样,美菱电器收购第一年亏损。年报显示,美菱电器2004年的管理费用比2003年(收购当年)下降了54.55%,从而保证了该公司顺利扭亏,并实现净利润1676.77万元。

  在庞大的关联公司结构后面,隐藏着大量的关联交易,也许是这些资金转移使上市公司被掏空。顾雏军2001年10月收购科龙电器20%多的股份,2002年初即要求科龙电器采购部门向自己所设GCCL公司控股83.7%的天津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即“天津工厂”)采购了价值不菲的制冷剂订单。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科龙根本用不了那么多制冷剂。

  在制冷剂方面的生产成本全部由顾雏军个人控制的天津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承担,内地的销售业务由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旗下的几个海外子公司控制,其销售收入及利润均可由它们随意确定,这为顾雏军通过高价销售制冷剂掏空科龙电器创造了财务空间。

  他为何能连续“跨越”危机?

  事实上,顾雏军在过去数年已经连续“跨越”多次危机。顾雏军创业初期,空调压缩机出现了质量问题,遭到消费者屡屡投诉,眼看产品不能销售、生产停顿、资金链断裂,债主上门逼债,顾雏军选择了逃避。几年后,顾雏军东山再起,制造制冷剂,2000年登陆香港创业板,2001年收购科龙约20%股权。

  2004年,香港的郎咸平教授发表格林柯尔报告,对顾雏军收购国内几家上市公司的手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列举了“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等手法,并进而引出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激烈讨论。从现在来看,当时的这些质疑并没有真正指出顾雏军的违法违规行为,相关部门也没有及时地跟进调查,给广大投资者和公众一个明确的说法。

  2005年,证监会立案调查科龙,顾雏军隐身不出,危机升级,透明度仍然令人失望。无风不起浪,在有关部门正式宣布顾雏军等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前几天,有关消息已经“沸沸扬扬”,读者和投资者都相信顾雏军确实“出事”了,但为什么从各级政府部门、证券监管部门到上市公司的新闻发言人,不及时给予证实,不把真相告诉公众呢?

  “数字游戏”为什么能够在几年内顺利进行,“顾雏军谜团”的背后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黑洞”呢?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广东股份经济与证券市场研究会副秘书长杜金岷认为,股市一开始的定位产生了偏差,我们把解决企业融资困难放在了第一位,现在是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其实,资本定价等其他基本功能更为重要,资本值多少钱,资本与企业家、产品结合后价值如何,如果能从股市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就可以引导投资和资金流向,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而我们的股市现在不看基本面,要去打听消息和政策,反而成了一些人“寻租”的工具。“财务游戏”让投资者无法了解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造成诚信危机、导致股民信心受挫。

  有关部门说要救市,怎么只会考虑资金,怎么不从这些基本要素出手呢?该提高违约成本,要下猛药了,现在资本市场中几百万元的罚款不算什么,像香港联交所和廉政公署那样的规范操作,有的将受到刑事重罚或在资本市场失去融资资格,这样将具有更大的威慑力。

  《市场报》 (2005年08月08日 第二版)

  作者:新华社记者 张朝祥 黄玫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