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要付出比金钱更重的砝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7日 21:31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易强

  8月2日(周二),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提前结束,雪佛龙如愿以偿。与以往石油收购经历不同,在收购优尼科的战争中,外交支持显得有心无力。

  在此之前一周,为赴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国务委员唐家璇曾访问美国,并拜会了总
统布什、国务卿赖斯和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根据CNN的报道,优尼科是话题之一。

  而就这场收购战而言,赖斯及哈德利很有影响力。尤其是哈德利,他具体评估收购的安全性。但是,事情并未向希望的方向发展。前一天(1日)的中美首次战略对话,也没能给傅成玉带去好消息。“这是最后的希望,当它破灭之后,中海油决定退出竞购。”

  石油外交

  “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石油资源的收购,肯定是有附加条件的,不可能纯现金收购。尤其是战略对手之间。”社科院一位研究员称。

  历史已经证明,作为战略资源的石油,在美国人看来,是足以为之发动战争的。2001年5月,刚上台不久的布什,在公布能源政策时即强调,美国“正面临着上世纪70年代石油禁运以来最严重的能源短缺危机”。战略专家们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美国对内对外政策中,石油仍将是优先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尽管美国国内有舆论认为,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并不会给石油安全带来问题,“因为这个公司出产的石油,主要是销往美国以外的地区,其在美销售的石油,仅占美国石油消费量的1%”。可是,这种舆论并不能打动国会议员,原因之一就是,石油不仅是国家外交的目的,它更是国家外交的手段。“如果被战略对手掌握了,就有可能利用石油去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

  美国也败了

  “中国要想收购美国的石油,除非付出比金钱更重要的砝码。因为卖主是最富裕的国家,不缺富豪更不缺钱。”这些“更重要的砝码”,指的是对美国有利的政策,包括更为开放的汇率政策,以及战略性行业的开放政策、军事领域的政策等。

  事实上,美国政客阻止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理由之一就是,“与美国相比,中国是非对等开放,这是有失公平的。”这些政客一直抱怨说,收购中国公司非常困难,总有股权比例的限制,或者地域方面的限制。

  其实,阻止了中海油收购,美国又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

  应转攻亚非拉

  中国已是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国际能源署(IEA)最新估计,到2020年,它的石油对外依赖率将从目前的30%上升到75%。而过于依赖中东的单一渠道(超过70%),无法保障中国的石油安全。因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迅速膨胀,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

  “如果要收购石油资源,展开油气方面合作,或者说进行石油外交,更实际的做法是,不应该去美国,而应该去非洲、拉美等国。”这位专家说。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中,在石油外交方面,在非洲和拉美已有些成绩。去年初,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非洲三国,包括埃及、加蓬和阿尔及利亚,主要目的就是与它们建立能源合作。去年底,在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访华期间,两国签署了能源合作协议,允许中国在委内瑞拉国内15个地区开采石油。这些地区已探明的储量达一亿桶。委内瑞拉是拉美最大、世界第五大的石油出口国,探明的石油储量为779.2亿桶。

  除了与中东地区产油国、俄罗斯加强合作的同时,中国正扩大与哈萨克斯坦、苏丹、利比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石油合作。今年7月,胡锦涛再次出访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这是他第二次访问这两个国家。议程中最重要的题目,是关于修建石油管道到中国的可能性。

  “中国对于能源的需求,及其石油外交政策,已经开始并将继续对地缘政治产生影响。”一位观察家说。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