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六年前相比,中海油成熟了很多,资本市场的运筹帷幄已经不成问题。中海油遇到的政治阻力却远远大于其所预计的商业风险。而政治阻力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更甚于商业性博弈
□本报记者 姜雷
六年前,中海油首次在美国IPO(首次公开募股)铩羽而归。六年后中海油竞购美国第
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虽然时间逝去,但中海油发现,美国人对于中国企业的政治偏见并没有消除,这次,中海油触到的依旧是美国的政治暗礁。
8月2日,中海油宣布退出优尼科公司的竞购。并明确表明:并非经济因素,而是缘于美国国内日益增长的政治压力。
分析人士指出,与六年前相比,中海油成熟了很多,资本市场的运筹帷幄已经不成问题。
为了做好此次并购,中海油从去年9月份就开始筹备。为确保竞购成功,中海油聘请华尔街的中介携手上阵。
出乎意料的是,中海油遇到的政治阻力却远远大于其所预计的商业风险。而政治阻力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更甚于商业性博弈。
政治风险
自从中海油6月22日发出要约收购后,发现自己走上了一条艰辛的并购之路。
4月份,在中海油内部对这一收购还存在分歧的时候,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4月宣布以160亿美元加股票的形式收购优尼科,收购计划包括25%的现金(44亿美元)、75%的股票交换,以及接收优尼科的16亿美元债务。
6月10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批准雪佛龙的收购计划,雪佛龙立刻去游说国会,这让国会议员对中国的不满情绪一下子释放出来。从一开始,美国国会议员多次上书美国政府,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呼吁采取行动阻止中海油收购优尼科。
6月30日,众议院以333票对92票的表决结果反对美国财政部运用其资金来“建议批准”中海石油的竞标。同日,众议院还以398票对15票通过了一项不具约束力的法案,以威胁损害美国国家安全为由,敦促布什政府对中海油竞标进行严审。
美国政客四处游说,在他们看来,在纽约上市的中海油71%的股份都是由中海油集团持有,国有控股的中海油如果收购了优尼科,那么优尼科的石油资源将被优先分配给中国政府。
更有部分政客称,优尼科拥有的石油勘探、生产和提炼技术中有些可用于军事,美国部分石油商也担心中国企业进入美国,会一步一步地把美国石油业的商业优势夺走。
中海油的商业融资计划也成为他们攻击的靶子,他们称其中有工商银行60亿美元的贷款,这使得此次并购更像国家行为,而不是商业行为,由此上升到一个威胁美国国家与经济安全的问题。
为了消除美国方面的疑虑,傅成玉6月27日正式致函美国国会,主动表示欢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收购交易进行审查,并于7月1日正式提议对交易提前审查。傅成玉还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题为《美国为什么担忧》的文章。
但美国政界的敌意出乎中方的意料。优尼科董事会和股东也感受到压力,他们担心如果与中海油达成协议,交易恐怕无法在短期内完成。
7月15日,优尼科首次董事会,中海油传出消息,可以将收购价格,提高到每股至多69美元。虽然在商业原则上是“价高者先得”,但若以政治有色眼镜来看,其带来的政治风险却水涨船高。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很多政界人士都认为中海油不是真正的私有企业,而是国家控制的企业,如果中海油今后能够再次轻易地提高竞购出价,就会进一步坐实这些美国政客对中海油资金来源的怀疑。
7月20日,优尼科董事会决定接受雪佛龙公司加价之后的报价。7月26日,美国国会再次针对中海油提出一项修正案,使得中海油的审查日期至少推迟近两个月。
而这彻底使中海油试图通过加价扭转乾坤的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中海油决定撤回收购要约。
反思收购技巧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是中国到目前为止金额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虽然设计精巧,但总会百密一疏。
业内人士指出,中海油收购时间拖延太长,如果4月果断出手,美国的政客可能没有时间和舆论环境把这桩商业收购炒作成政治事件。
进入6月,两家美国石油公司已经达成了初步并购协议。且当下石油市场的价格已经涨到60美元/桶的高位,在大众对石油价格敏感度最高的时候,美国议员抓住机会向美国民众宣传石油安全、经济安全,反对中海油的收购,非常容易获得民众支持。
“实际上,中海油此次面临的不同政治风险,在当年都曾遇到过,只不过这次风险扩大化了,而中海油抗风险的能力也随着公司治理的完善相应得到提高。”接近中海油人士告诉《财经时报》。
明知之举
虽然中海油并购失败,但市场解除了中海油高价并购的忧虑后,中海油反而进一步得到市场认可。退出当天,在港收报5.5港元,上升2.8%,其市值也从宣布竞购时的230亿美 元,增加到300亿美元。
中金公司投资经理江勇告诉《财经时报》:“中海油退出其实是个现实、明智的选择。从企业角度来讲,再提价来收购可能就是个得不偿失的做法,中海油也承受不住。 ”
他指出,即使中海油并购成功,由于当地舆论不利和政客阻挠,今后顺利运作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当然,我们企业海外拓展应采取更加审慎的策略,可以更多地利用贸易、期货等市场手段,海外并购并非唯一选择。
分析人士指出,撤回对优尼科的收购要约,并不会阻止中海油继续在其他地方寻找石油能源。优尼科只是一家规模不大的石油公司。相反,中海油在此役中为后来的中国企业做了一次最有先验性的尝试,中国的企业将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自己并购战略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