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高交会馆:“中国最美的展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7日 06:16 深圳商报

  它是深圳最大的临时建筑它是中心区十大建设项目最早动工的一个它是深南大道上一道亮丽的景观

  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从这里起步。巨大的白色软膜结构,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航;“梦幻色彩”灯光,像吐珠的贝壳,向天空吐出七彩华光;枝繁叶茂的绿化带,像热情的主人,展开怀抱迎接四方宾客……

  蓝天下,暮色中,高交会展览中心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带给人们高科技的无限风光。

  日本SRINET总裁黄新民先生说,这是我见过的中国最美的展馆。它的设计理念,它的色彩,它的设施,都是一流的。

  仅仅6个月时间,这片深南大道中心区路段的土地从绿草地长成一座现代化建筑。

  忍痛放弃最佳设计方案

  高交会展览中心总经理况坤林是高交会馆的“老人”。他回忆,1998年,深圳市领导到大连学习时,看到大连的国际服装节办得红红火火,不禁心动,一个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想法就此形成——把深圳传统的“荔枝节”改为“科技节”,“科技节”又变成“科技成果交易会”。方案经外经贸部审核后,报送至国务院批准。

  当年8月,时任深圳市市长的李子彬派科技局局长李连和等考察了国展中心、联合广场、人才大厦,最后发现这些场所面积都不够大,不能适应国际性盛会的需求。思忖再三后李子彬咬咬牙说,“我们自己盖一个!”于是,市委、市政府在当时一片荒凉的福田中心区划出54000平方米土地,建造高交会临时展馆。

  1998年10月28日,高交会组委会向国际社会发出设计招标邀请,要求设计有鲜明时代感,显示高科技特征,能成为标志性城市新景观的展馆。中国建筑科学院、日本C+A建筑设计株式会社、中建(深圳)设计公司……海内外9家建筑设计单位递上了他们的标书。

  况坤林说,“首先是来自日本公司的方案获得了一致好评,他们的设计科技含量最高,但是,要求采用悬索梁结构,当时国内没有施工单位能够生产和安装。当费尽周折终于找到可以承担的工程公司时,却因为无法保证工期而被迫忍痛割爱。”

  中建(深圳)设计公司的方案独具匠心:利用软膜结构在风格上与中心区整体规划浑然结合,整个展馆由四个方形馆、一个弧形馆及门庭组成。在弧形馆、主展厅和门庭之间,软膜结构覆盖的屋顶还创造出一个半开放的、巨大的空间,既可作为室外展场,又是行人可以自由出入的内部空间,并有机地将5个分展馆结合在一起。

  11月底,经专家反复评审,中建(深圳)设计公司的方案最终中标。一座外形像巨舰的高交会展馆开始定格。

  中心区最早动工的十大建设项目

  1999年1月14日,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览中心破土动工,况坤林说,“这是深圳最大的临时建筑,也是中心区十大建设项目最早动工的一个”,要求在当年7月30日之前必须建成并试运行。

  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张高丽来了,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子彬来了,当时深圳市几套班子的领导都赶来参加庄重而又简朴的奠基典礼。张高丽为工程铲下了第一锹土。李子彬代表市委、市政府宣布:举办这么大规模的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不仅在深圳是第一次,而且在全国也是第一次。展馆中心是高交会举办的前提和根本保证,也是交易会的形象标志。

  从这天起,这块荒草丛生的土地上,机声隆隆,框架林立。8次获得全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的江苏一建,开始了紧张的施工。与此同时,展馆的灯光工程、信息网络工程、周边环境工程也开始了大手笔的运作。

  曾设计过钓鱼台国宾馆灯光工程的美商MINKAV集团以”绿色照明”和“梦幻色彩“为两大理念的创意颇为新颖。整个顶棚不断自动转换色彩,形成亮丽、迷人的效果。在顶棚边缘则用光纤进行勾勒,与顶棚投影光相呼应。弧形馆的墙体依靠自身内透光,凹柱部分和前门局部用黄色光。整个设计照明与建筑相得益彰,思维的定律紧跟时代的脉搏。

  网络工程包括综合布线、网络系统的软硬件和系统集成、应用系统的软硬件和数据库建设三大部分。信息网络系统共分布有3000多个信息点,采用世界一流的ATM及快速以太网;同时充分利用“深圳科技信息网”资源,利用光纤线路把交易会展场的信息网络与位于科技大厦的科技信息骨干网及常设交易厅信息网连通,组合成一个大的科技信息局域网,形成大规模的网上交易系统,为不落幕的高交会奠定了基础。

  草坪、灌木、花卉协调种植,大王椰、油棕、单干鱼尾葵迎风而立,彩色混凝土人行道板缓坡相连,具有浓郁的亚热带风情的展馆周边环境设计方案明朗而清新,整个展馆周围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高科技特征与视觉美浑然一体,构成一座新的标志性景观。

  6个月造就深圳最大临时建筑

  上千名建设者,度过了180个不眠之夜,智慧、辛劳和汗水铺成科学“殿堂”。

  为了让国家级的科技盛会如期召开,为了向世界展示深圳的风采,市委、市政府要求高标准、严要求,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把展览中心建设好,保证7月30日建成并试运行。

  由此,市领导们一趟趟地到工地转,每星期召集各部门到现场开一次协调会。展馆建设特事特办,一路绿灯。各项手续一天都不耽误,计划、财政拨款,第一天立项,第二天钱就到位。李子彬市长在北京中央党校学习3个月,回去第一件事,就是到展馆现场办公。

  建设局、国土局、城管办、消防局、电信局、审计中心、供电局、自来水公司等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局长们都亲自带队到现场办公。有人说,到展览中心就像到了市政府一办,抬眼就能看见领导。

  按常规,这样大的工程,需要16个月。6个月完成,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1999年1月,香港家具协会前来签家具展的合同,看到展馆还是一片荒草地,心里非常疑惑:“6个月建成展馆,香港人也办不到。“

  但深圳办到了。逢节假日、不加班被建设组视为反常。

  为了选择弧形层面的颜色,组委会领导带着一班人,10多次爬上体育馆顶楼,看颜色效果。阳光灿烂时看,下雨时看;从上往下看,从下往上看。

  为了研究卫生间的布局和磁砖的花色,他们通宵达旦地开会商量,一遍遍地论证。

  4月份,工程进入到最紧张的阶段,高交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科技局局长李连和的母亲重病住院,他晚上十一二点从工地去医院陪伴母亲,三四点钟回家,早上七八点又准时出现在工地上。老母去世后的追悼会上,李连和被人架着,几乎站不住。但当天下午,他又直奔工地。对此,组委会工程部部长周路明至今感慨万分:这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个硬碰硬的工程。质量和工期都要保证,才能问心无愧。

  不仅是组委会的人,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人都玩着命干。

  作为施工单位,江苏一建在4个工区同时作业,工人们24小时昼夜施工。施工班长孔桂荣说,他们在安装通风管时,两天没有休息,安装连接件一万多个。老工人秦铁锁50多岁了,每天加班到夜里11点,他说,再累再苦也要建一个最好的高交会展览中心。凭着这般干劲,打下第一根桩后,工地一天一个样。承梁、地梁等基础工程春节前全面结束,主体混凝土结构2月底完工……7月30日,高交会展览中心如期完工。

  开馆前两次特大暴风雨袭来

  考验、检验接踵而来,新建成的展馆在台风、暴雨、人流中接受洗礼。

  8月22日,深圳气象局紧急预报:22日下午5时30分,9908号台风在大鹏湾登陆……顷刻间,台风挟暴雨,肆虐着鹏城大地。许多树木、广告牌披风刮倒了,一些临时建筑披风揭开了顶。

  风雨中,人们注视着展览中心这座刚刚竣工的白色建筑。此时,正是家具展开展之时,参观的人被风吹得东倒西歪,工作人员被雨打得浑身透湿。但展馆却完好无损。场内灯火通明,所有的设施运作正常。一行工作人员在暴风雨中徒手将展馆内的国内外展品转移到临时仓库,保证其不受风雨侵蚀。直到今天,况坤林仍很后悔当时没有留下些感人的照片,以供现在回味。

  这个被评为全优工程的庞大建筑,在特大台风面前,显示了“英雄本色”。

  9月16日凌晨,距高交会开幕不到20天。9910号强热带风暴再次袭击深圳,中心风力达11级。急骤的雨在展馆顶棚”哗哗”作响,强劲的风直逼展馆每一个角落。

  16日上午,冒雨赶到高交会展馆的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子彬,副市长庄心一等市领导在逐一察看了每个展区的防风情况后,高兴地说:“台风来临,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市领导,都很关心展馆。从今天的情况看,展馆建筑总体来说是过关的,经受住了强台风的考验。”

  高交会开幕的日子一天天临近,高交会展馆也一天比一天更牵动人们的心。

  2856家参展企业和机构如期进场布展,4000多个项目登上交易台。

  1999年10月6日上午,一个深圳人难忘的日子。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的吴仪宣布:中国首届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览中心开馆。

  通向科学“殿堂“之门徐徐开启,人们沿着鲜红的地毯,走进处处散发着科技之光的展厅。

  “展馆外形漂亮,洗手间干净,空调够劲。”参展商、参观者普遍反映展馆硬件设施过硬。开馆后,展馆人流大大超过设计,但展馆无论是计算机网络,还是供电供水,没有出现任何问题。IBM的一位参展商还总结说,高交会有3个地方与国际接轨,其中一个是展馆的洗手间与国际接轨。

  绿草如茵,晚风习习。深圳市民在这里流连忘返;参观者在这里留下倩影;游人在这里发出赞叹。美丽的深圳又多了一道美丽的景观。

  【高交会馆小履历】

  1999年1月14日,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览中心破土动工。

  1999年7月30日,高交会展览中心如期完工。

  1999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吴仪宣布:中国首届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览中心开馆。

  1999年第一届高交会:引入“成果交易与风险投资相结合”概念。成交额64.94亿美元。

  2000年第二届高交会:首创高新技术项目配对活动,网上“永不落幕的高交会”拉开帷幕。成交额85.4亿美元。

  2001年第三届高交会:展开异地项目配对洽谈,成交额104.18亿美元。

  2002年第四届高交会:新创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咨询洽谈,满足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同“梯次”的需要。成交额121.6亿美元。

  2003年第五届高交会:“多国科技部长论坛”首次成功举办,新辟了政府间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渠道。成交总额128.38亿美元。其中高新技术项目成交1282项,成交金额112.05亿美元;进出口额18.67亿美元,其中出口16.56亿美元。

  2004年第六届高交会:首次推出的“人才高交会”吸引了9万多名各类人才到场,不再宣布成交金额。

  2005年8月,宣布高交会馆计划迁至龙岗奥体新城的商业文化中心片区,占地7.7公顷,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

  作者:张莹通讯员赵玲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