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临门一脚 请借“慧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 09:05 解放日报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和企业群,提升产业能级,仅仅靠60亿元是不够的。如何让60亿元资金发挥集聚效应,使研发投入力度更大?如何筛选创新项目?如何改善项目管理方式,保证巨额投资巨大产出?都值得研究。

  在上海一系列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助计划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

  从去年起到明年3年内,市委、市政府计划每年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3年累计达到60亿元。继去年首批启动29个项目后,目前,第二批项目又在紧锣密鼓筛选之中,而今年计划投入的20亿元资金,也已经到位。根据该计划,入选项目不仅要具有核心关键技术,而且经过两三年的攻关,能突破产业化大门。因此,这项计划也被形象地比喻为“临门一脚”。

  古人云:“术业有专攻”。临门一脚要更准,要破门,还需借“慧眼”。

  60亿能否变400亿

  “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小产出,没投入没产出”———这个观念已被中外科技界和企业界广泛认同。专家认为,现实可调用的资金远远不止60亿元。

  上海重大产业科技攻关计划的做法是:政府60亿元资金做引导,在项目研发投入中占30%,其余70%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按此估算,6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近140亿元。

  上海创业投资行业协会会长华裕达认为,60亿元政府引导资金可以实现二次放大,进一步做大资金蛋糕。第一次放大是将60亿元放大1至2倍,吸纳民间资本,变成120亿元甚至是180亿元的基金盘子,再向入选项目进行投入。按政府投资占30%计,第二次放大时,120亿元可带动社会资本近280亿元,180亿元可带动社会资本近420亿元。算上政府资金一次放大时吸纳的60亿元-120亿元民间资本,60亿元的政府引导资金真正撬动的民间资本高达400亿元-540亿元,比原计划吸引的民间资本至少多250亿元。

  华裕达认为,政府资金要完成二次放大是完全可能的。首先是上海民间风险投资机构和海外风险投资机构十分愿意与有政府背景的两大国有投资机构———上海创业投资公司和上海科技投资公司结盟。因此,利用政府公信度高的优势,政府资金登高一呼,海内外民间资本将应者如云。况且,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与风险投资项目相比,风险性大大降低。其次,从资金上看也能量充足。据了解,投资最热时,上海风险资金逾200亿元。当前,由于股市和房市的调整,很多民间资本正在寻找新的投资方向,而海外风险投资机构对上海经济十分看好,最近纷纷与上海创投和科投洽谈合作。放大政府资金盘子,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科技成果产业化领域,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

  百里挑一有三难

  然而,有关部门现在发愁的不是钱不够,而是用不完。去年20亿元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专项经费,尚有部分留存至今。其原因,在于项目选择难。

  什么样的项目才能不负众望,经过两三年的攻关,提升上海产业能级,到国际市场上一争长短?专家们寻寻觅觅,感觉有三难。

  一难,达到“临门一脚”开踢水平的项目不多。专家反映,首批入选的29个项目水平参差不齐,有些项目离“破门”阶段还远得很,需要“长传”。即使经过两三年科技攻关,也未必能开踢“临门一脚”。

  二难,重点产业目标不突出。有关部门最近发布今年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指南,涉及交通运输产业、信息产业、生物技术、重大装备产业、新能源与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6个产业19个重点方向。有专家认为,指南重点面面俱到,多重点等于没重点。重大产业科技攻关与目前各委办、区县实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计划相比,后者可以广种薄收,而前者更应该凝练产业重点,明确瞄准有限目标,重金投入,一举突破。

  三难,项目筛选不深入。当前项目筛选主要采取全社会开放式申报、专家几轮评审的方式,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如何科学评审还有待完善。有些参加过项目评审的专家透露,为了防止项目方事先打招呼、走门路,专家在评审前对项目情况一无所知,及至评审时才拿到评审项目资料,平均一个项目评审不到1个小时:20分钟听项目方作介绍,20分钟专家提问,20分钟专家讨论投票。这样仓促的评审使专家很难对项目有深入了解。

  风物长宜放眼量

  如何破解钱多项目少的矛盾?

  应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心态。国际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品牌企业的竞争。凡是国际竞争力强的国家必有全球知名品牌企业,德国有西门子,日本有松下,韩国有三星。相形之下,上海能达到这种能级的品牌企业几乎没有。而打造品牌产品、品牌企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有关专家认为:谋划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应短、中、长期计划相结合。

  短期计划还应大力开踢“临门一脚”,重点瞄准有自主知识产权、能迅速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水平、改善传统产业能级的项目进行重金投入,在第一时间抢占国际市场。中长期计划则应着眼于5年,甚至10年才会进入产业化的项目进行哺育。这种哺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出产品,而应以锻造和扶持重点企业、骨干企业为目标,培育技术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促成上海经济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提高国际竞争力有绵长雄厚的后劲。

  项目选择对与错,直接关系到重大产业科技攻关计划的成与败。专家建议: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的筛选,应有风险投资“百里挑一”的精神。据悉,风险投资机构对于有意向的项目,会委派专业的管理机构,进行长达半年乃至1年以上的考察,并制定出翔实的商业计划书,再定夺投资与否。上海选择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不仅应请技术专家把关,还应倾听经济专家的意见,以准确把握全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哺育应与风险投资、各委办区县的产业化资助计划相衔接。

  踢好临门一脚,还需要机制和体制的创新,以提高选项和项目运营的成功率。据悉,受市政府委托管理专项资金的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聘请10多家投资管理公司,已经以股东的身份进入首批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方的董事会,全程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上海创投总裁王品高阐释了这种做法的意义:“不仅仅给企业带去资金,更要促成企业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做大的创新机制。”

  投资管理公司在国外有“创业教练”之誉,专门帮助风险投资者筛选和管理投资项目。上海创投自1999年成立后,就与国际接轨,引进了投资管理公司,实施投资人与管理人分离。据对已经完成风险投资并退出的30多个项目统计,年平均收益率20%,达到发达国家风险投资的中等收益水平,并培育出一些有影响的优秀企业。有专家认为,上海实施重点产业科技攻关,不仅应充分利用本土投资管理资源,还应该聘请国外高水平的投资管理机构,使管理出效益。

  本报记者 汪敏华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