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开发新能源需要政策助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 09:03 中国经济时报

  李钲,清华大学-BP清洁能源研究和教育中心主任。目前主要研究煤气化多联产系统,其主要意义是如何有效利用煤炭资源,同时解决煤炭利用中的污染排放问题、交通液体燃料短缺问题以及未来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问题。

  李钲认为,新能源是指技术上已经成熟,但实际应用时成本尚偏高,经济上尚无法与传统能源竞争的能源。目前,新能源的种类较多,从供应看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太
阳能热利用、温差发电、废弃物燃料、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热利用、生物质燃料生产等;从需求看,包括清洁燃料汽车、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天然气热电联产等。由于各个国家的情况和技术水平不同,不同国家对新能源范围的划分也略有不同,例如,日本把冷能利用归为新能源,而我国常把核裂变技术也归入新能源的范畴。

  除上述有形的能源种类和技术外,世界各国普遍把节能作为新能源,甚至最重要的新能源,这和我国提倡的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节能优先”的能源战略是吻合一致的。

  从上述内容中不难看出,尽管新能源不等同于可再生能源,但新能源中的大多数类型均是可再生能源或与可再生能源紧密相关的。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可再生能源一直是主要的能源来源,只是近几百年来,人类才开始大量使用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尽管经济水平和人类生活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由于化石燃料大量使用导致的环境破坏后果也日益显现。更重要的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如果人类社会继续长期依赖化石能源的话,社会是不可持续的。为了子孙后代的长期繁衍和生长,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全世界共同的趋向。

  在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尤其重要。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贫乏。一方面,除煤相对丰富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很少,很大程度上需要进口,而且缺口越来越大,造成很大的能源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煤炭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其污染、尤其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均远远高于石油和天然气。因此,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供应不足以及污染排放的根本出路。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可以分为水利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可再生能源资源相对丰富。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的水利资源占世界第一位,风力资源相当于10亿千瓦的电力容量,生物质资源的最新估计数字为20亿吨,超过90%的国土面积的太阳能辐射超过4500MJ/m2。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4年,我国的水力发电量已经超过了巴西,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太阳能热利用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占全世界总份额的76%;在风力发电机研制方面,我国已成功地研制出600千瓦风力机,1000千瓦风力机组研制也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在生物质利用方面,我国在生物质冷成形造粒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技术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生物质利用中收集过程能耗过高的“瓶颈”问题。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必将极大地促进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发展。

  当然,还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无论是在常规能源还是在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主体技术上,都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能源技术领域还需要做大量努力:首先是要本着“节能优先”的战略发展各种节能技术,其中除各个工业系统均需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外,重点要发展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例如,在交通能源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推进柴油化、混合动力等技术提高燃油经济性,节约宝贵的石油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醇醚燃料、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替代燃料,缓解对石油进口的压力。

  其次,要大力发展各种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我国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更可为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能源技术由于成本较高,进入市场的竞争力有限,因此需要国家制定优惠政策“加一把力”,尤其是扶持国产新能源技术。从以往的实践经验看,新能源领域的国产技术一旦“开花结果”,其成本的降低和竞争力的增强可能会是超乎想象的。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