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可吃掉上千吨垃圾的焚烧炉,最低一天只运进8吨多。原料不足时,企业只能掺烧天然气发电。因缺垃圾一度停产9天……
垃圾本是人人不愿要的废物,可西部地区第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重庆同兴垃圾发电厂今年3月投产后却遇到了“吃不饱”垃圾的尴尬。
记者近日观看了同兴发电厂垃圾发电的全过程。在电脑的控制下,一个巨型“铁爪”探入20多米深的垃圾池,抓起垃圾投入焚烧炉。工作人员介绍说:“一吨垃圾可发电230度,每年可以将40万吨生活垃圾变成8000多万度电,能解决3万多户人家一年的用电量。”
按照协议,重庆每天要向同兴发电厂供应1200吨垃圾。同兴发电厂总经理雷钦平拿出垃圾清运单,告诉记者:“投产后没有一个月达到协议供应量。谁能想到垃圾成了有人争的宝啦?!”
“垃圾之争”的背后是垃圾处置费
重庆主城区正式运营的有两家垃圾处理场,处理每天产生3000吨左右城市垃圾。除了由多家企业兴建同兴垃圾处理发电厂外,另一个是隶属于市政部门的长生桥垃圾卫生填埋场。
说起争垃圾的事,其管理单位重庆市环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庆大倒苦水:“在同兴发电厂投入运营前,长生桥每天处理垃圾量2000吨左右,可现在只剩1200吨左右,低于1500吨的设计能力。”
“垃圾处理少了,对企业有什么影响吗?”记者问。
“我们是按每天处理2000吨来配备人员和设备的。垃圾越多,成本就越低,规模效益就越好!”
“垃圾填埋场靠什么来取得收益?”
“当然靠垃圾处置费。市里的垃圾处置费迟迟不能足额到位,目前长生桥的运行靠贷款,已经贷了7000多万元,用于员工的工资、工程费和设备运行等,市政府用垃圾处收费权来贷款抵押。”
垃圾本身附着的最大收益就是垃圾处置费。每处置一吨垃圾,市财政补贴长生桥填埋场48元垃圾处置费;考虑到焚烧发电更环保,而且是由企业投资,给同兴发电厂的垃圾处置费是每吨69.9元。
一旦垃圾成为一种资源,资源的配置本身就体现利益的分配,垃圾之争也就在所难免!
要经济,还是要环保
同兴垃圾发电厂缺垃圾,四处诉苦;而长生桥垃圾填埋场也觉得委屈。重庆市环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庆说:“应该算一算财务账,看一看用哪一个处理垃圾划得来。”如果算财务成本这个经济账的话,张兴庆的话不无道理。因为给同兴发电厂的垃圾处理费要高一些,如日处理1000吨垃圾,那么市财政每天要多付给同心发电厂2.1万元,而且由于运距增加,每年区里要增加近800万元运输费用。
但算另一本生态成本账的话,会得出另一个结论。长生桥垃圾填埋场投资4.87亿元,占地1037亩,设计能力是每天处理垃圾1500吨,设计寿命20年;同兴垃圾发电厂投资3.15亿元,占地150亩,其使用年限更不会像填埋场那样随着垃圾库容的减少而“寿终正寝”。无疑垃圾发电投资小、占地少、污染少。
好处还不仅仅是这些。长生桥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本质决定了其二次污染的可能。去年8月13日,长生桥垃圾填埋场所在地南岸区长生镇的村民认为垃圾场散发出的臭气难以忍受,加上污水排入河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因此阻断交通,导致垃圾无法运入。堵路持续了一周,万吨垃圾围城,重庆主城区有的主干路一多半堆满了垃圾,演出一场“都市生态危机”。
还有800吨垃圾为何乱堆乱倒
重庆市一天产生3000吨左右的城市垃圾,同兴垃圾发电厂和长生桥垃圾填埋场共处理了2200吨左右,那么还有800吨到何处去了?通过暗访,记者发现更为离奇的事:就在同兴与长生桥两家争垃圾时,这800吨垃圾竟被偷偷地被乱堆乱倒在一些临时的垃圾填埋点,原因也是利益:除了运力不足的原因外,这样区里就可以少交垃圾处置费,减少部分垃圾运输费用。
《市场报》 (2005年08月05日 第五版)
作者: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