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央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案的出台,基于什么条件和背景?央行又如何判定这一改革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昨日,央行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披露了有关内容。内容:是汇改,非“升值”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
上的增减。”央行在介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主要原则和内容”时如此表示。
央行报告再次强调和解释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坚持的“三个原则”,即“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
央行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这个幅度基本上趋近于实现商品和服务项目大体平衡。影响:对我总体有利
在分析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时,央行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适当上调人民币汇率水平对我国宏观经济、企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总体上是有利的。”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不再盯住任何一种单一货币,而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汇率进行调节。国际市场主要货币汇率的相互变动,客观上减少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随着汇率等经济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外汇供求关系进一步理顺,国际收支调节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国际收支会趋于基本平衡,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央行详细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对宏观经济、企业和人民生活这三个层面的影响:
一、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央
行称,适当上调人民币汇率水平,以美元计价的我国GDP、人均GDP相应上升,我国人民持有的财富相应升值。
汇率提高,有利于扩大进口和适当减少出口,可以改变我国当前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情况,从而逐步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和外汇收支平衡,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对冲操作的压力,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促进经济总量平衡。
二、对企业影响因不同情况有所不同人
民币升值有利于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对企业引进技术、设备、进口原材料、元器件是有利的。在当前国际石油、矿产品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可以降低企业进口成本。
对出口企业以及生产国外同类产品的企业,人民币升值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短期内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困难,但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
三、总体上会提高国内消费者福利水平
央行表示,从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看,适当上调人民币汇率水平,进口消费品价格降低,国内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将会有所增强,境外旅游会比以前便宜,总体上会提高国内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继续扩大消费信贷规模
央行称,要继续完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建设,继续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增加信贷品种和形式,拓宽消费信贷领域。
央行认为,“如果消费率长期偏低,没有和投资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就会使投资增长失去最终需求的支撑,可能形成比较普遍的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和盲目建设的现象,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金融运行,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
王磊
下半年经济仍将平稳较快发展
央行表示,下半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拉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较强。
央行表示,初步预计,2005年货币供应量增长为15%左右,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2.3万亿至2.5万亿元,基本实现年初预期的货币信贷目标。
新华社
作者:张旭东 徐艳清 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