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山西:在“5+1”格局中找准定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 09:04 中国经济时报

  ——访山西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保

  本报记者 曹英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以来,关于“中部崛起”的观点很多,作为以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为重点、为政府提供制定经济发展方略参考的经济研究中心来说,如何看“中部崛起”?

  张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上选择了非均衡梯度理论。大体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重点发展珠三角;1980年代末打造长三角;1990年代末实施西部大开发;然后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05年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这些理念与战略,反映了我国区域发展循序渐进,逐个突破的历程,反映了我国区域发展由非均衡向协调发展的转换过程。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国家调整经济布局的一个重大举措,是中部地区实现自主发展的新起点。

  中国经济时报:由于产业结构的差异,中部地区似乎呈现出“5+1”格局,涉及了山西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定位问题。那么,山西在产业、区域和政策方面是怎样定位的?

  张保:山西的产业定位是以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为方向,重点抓七大优势产业的发展,提高煤炭、电力、焦炭、冶金等在国际经济格局中整合资源的能力,发展新材料、医药化学、农产品开发、旅游文化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国家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

  这些年来,为了加强区域合作,山西提出了加快与环渤海经济圈的共建与合作,取得成效,但合作过程中也有不足和缺陷。从产品构成上看,山西的能源原材料属于上游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附加值也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从市场机制看,由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首先放开的是最终消费品市场,然后沿着产业链逐步上移,直到最近才对电价实行了与煤价联动的机制。可以说,山西作为一个能源原材料产业占据支柱地位的省份,退出计划经济较晚,市场化发育明显滞后,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从经济发展圈看,周边地区除对山西的煤电产品和部分有色金属产品感兴趣外,对其他工业产品基本没有需求。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山西提供了一个广泛合作的平台,在继续加强与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合作的同时,依托这个平台,山西不仅可以加强与其他5省的合作,还可以间接融入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三个经济圈,进而在更大范围融入国际国内大市场。

  中国经济时报: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山西可采取的政策有哪些?

  张保:首先应注重跟踪国家部委的有关政策,做到未雨绸缪。相关部门要建立上下联络机制,在国家政策出台的过程中,加强协调与配合,促进山西与中部政策的联动,促进山西与全国经济运行的联动。其次,加快太原榆次经济圈实质性联合以及形成大运经济带,重视山西中心城市聚集和辐射能力,提升中心城市的地位,要加强政府间和产业间联合,消除各种行政障碍,加强城市软硬设施共建,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其三,加快市场化建设,推行煤焦联盟战略,要把激活存量和加快发展结合起来,重点对煤矿建设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加快建设山西大型煤矿,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主要支持办法:对规划建设的重点大型煤矿给予资金补助和贷款贴息,准许特大型煤炭企业从成本中提取10元/吨煤,作为煤矿建设的资本金,推动重点煤炭企业的债转股,恢复从每吨煤中提取5元的安全专项基金。其四,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步伐,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新型产业支柱。根据山西实际,加大引进东部项目、产业的力度,抓七大优势产业,重点在深加工、延伸产品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要围绕建立新型工业基地,促进生产方式的柔性化、智能化和机电一体化。其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走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城镇)化的道路,把改善县城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综合起来,通过强化基础、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加强扶持,全方位搞活县域经济。具体政策内容包括:建立县域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和激励机制;采取向县倾斜原则,理顺省以下地级市与县(市)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进一步调整和深化税制改革;加大对贫困乡村人口的社会救助;打破行政区域限制,鼓励县域之间的经济协作,形成“块状经济”。其六,加快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制度对接,体会自己的发展理念、管理机制方面的不足,加快观念更新。

  山西处于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大振兴区域发展政策“三角”的中心地带,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既有东部地区开放投资问题,又有西部大开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还有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问题。所以山西在融入中部崛起的同时也要融入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之中,成为享受各方政策的综合体。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