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稳定下降,也是稳定房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09:19 中国经济时报

  北京评论徐冰

  “稳定房价”,是关于房地产宏观调控中提到的最多的字眼。对此,有关方面、有关人士不止一次地出面解释:以“国八条”为代表的调控新政不是要打压房地产,目的在于稳定房价,遏制投机炒房,控制投资性购房,鼓励普通商品住宅和经济适用房,合理引导住房消费。

  就政策以及政策用语历来的“微言大义”来说,这样的解释似乎并无漏洞。但是,揣摩“微言”之中的“大义”,也历来是我们对“文件精神”的学习习惯。于是,在对房价如何“稳定”才算“稳定”的理解上,也便众说纷纭而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共识。按我们一般人的理解,“稳定房价”不外乎“稳定上涨、稳定不动、稳定下降”三种。这其中,究竟哪一个才是调控所希望达到的呢?

  从目前的“稳定”效果,结合近期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的出台,似乎在政策制定层面形成了“共识”:调控效果逐渐显现。

  如何逐渐显现呢?房价涨幅在回落,而上涨却依旧。

  我承认,这样的态势,的确可以说是“调控效果逐渐显现”。但接下来我关心的是,“逐渐显现”之后又会“逐渐显现”出什么。

  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有关部门对此发表见解。而实际上,这恐怕正是普通消费者,甚至是房地产“投机”、“投资”者所关心的。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稳定”的真正含义。

  很显然,对“涨幅回落、上涨依旧”的调控效果,消费者肯定不满意——“上涨依旧”的态势下,“涨幅回落”并不具有太多意义。泡沫虽然挤出了一点,却依然没有解决房价虚高问题。

  对于房价飞涨,地产商总是很愿意从“市场”找原因,总是归因于“需求”强劲。应该承认,“需求”也的确强劲,从一定程度上说,看好中国经济,也就看好人们的“需求”。但问题是,强劲的“需求”,却无奈地受到了高房价的抑制。当一套住房,需要一个人甚至一家人不吃不喝也要“奋斗”十几二十几年的时候,有什么过硬的证据能够证明,这样高的房价竟然还不是虚的?

  就此,“涨幅回落”下的“上涨依旧”,依然没有改变虚高的实质。

  另外,强劲的“需求”,是否就是“市场”运作的真实结果?应该看到,由政府“经营城市”的强烈冲动所人为创造的“需求”,也已经成为“需求”之所以强劲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卖地为主要内容的“经营城市”,不仅主动创造了需求,还主动拉高了房价。而在土地的争夺中,房地产商们更是各有高招。这些都说明,在房价的上游,几乎看不到“市场”这个无形之手的作为,相反,“有形之手”却伸得很长。而这,如何就能仅从“需求”的强劲来认定,房地产的高歌猛进,完全是“市场”的结果?

  房价虚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前几天,福州市物价局公布的本地区“房价成本测算”,用真实的数据让人们看到了什么是“虚高”。据报道,这是“第一个用准确数据向房价虚高黑幕开战”的测算。第一个是可敬的、勇敢的,但第一个也映射出了某些方面的可悲。可悲在于,可以想像福州物价部门当这个“第一”所承受的压力。据悉,福州市物价部门已经测算出每个楼盘的成本,在此基础上可测算出每个楼盘的平均利润,对购房者的指导作用更大,但无法向社会公布。其中原因竟然是“太敏感了”。可悲还在于,在国家已经对房价进行调控的时候,我们还没有一个关于房价真实成本的测算。

  没有房价真实成本的数据,却并不妨碍出“稳定房价”的政策,难怪人们要对怎样才算“稳定”众说纷纭了,难怪有关人士要不断地解释“稳定”了。但不断解释,不过就是不断含糊的解释,得到的,自然是不断的困惑。

  不断的困惑,直接的结果就是“观望”。有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消费者在持币观望。这鲜明地表明,市场处于一种僵持状态。由于僵持很大程度缘于对政策不明朗的预期,决策层应该考虑适时做出明朗的决断。鉴于房价虚高的客观事实,在调控投资过热的同时,应该不忌惮将虚高的房价打压下来——调控政策,不能无视虚高房价对消费者的掠夺,稳定房价,应该鲜明包含“稳定下降”的内容。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