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汇市信息 > 正文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跨出历史性的一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05:57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1994年,我国实现了汇率并轨,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主动收窄汇率浮动区间,虽然仍然保留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演变为准固定汇率。7月21日,人民银行公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重新确立了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从盯住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并将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其实,除此之外,这项汇率改革还有两项重要的内容值得关注。

  一是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而之前是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加权平均汇率公布第二天的基准汇率。即基准汇率的计算方式发生了变化,将收盘价直接作为次日汇率的中间价格。汇市收盘价的作用加大了,人民银行汇率调节能力增强了,收盘价成了调控的重点。

  二是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这意味着人民银行拥有了调整汇率浮动区间的主动权,可根据市场、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

  应该说,这次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大大重于汇率水平的调整,它标志着中国在迈向真正有弹性和可浮动的汇率制度方面走出了关键性的历史一步。

  汇率水平调整对我国的影响有限

  一般来说,汇率水平调整一方面会直接导致外汇净资产缩水,引起财富的重新分配,另一方面会通过预期、相对价格等的变动,间接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国民收入以及物价水平等。但总的来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限。

  从直接影响分析,根据2005年5月份的银行概览,我国所有金融机构(含人民银行)共持有国外净资产62873.28亿元人民币(包括人民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此外还有12737.66亿元人民币的外汇存款,即金融机构持有的外汇净头寸50135.62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2%,则金融机构(含人民银行)承担的机会损失为1002.71亿元人民币。5月末我国共持有外汇储备6910.1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7146.69亿元人民币,承担机会损失约11493亿元人民币。即金融机构持有外汇头寸的机会损失主要是通过外汇储备产生,除人民银行外的其他金融机构总体还从汇率水平调整中获益。有人认为,国家以外汇储备向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注资缩水,是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但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这部分的风险其实不大,各银行已经进行了规避。对于汇率调整,银行最大的风险来源于汇率调整可能影响企业的盈利、现金流状况,从而导致不良贷款。2%的升值对这方面的影响也不大。

  2004年底我国国务院各部委、外商投资企业、中资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对外债务总额约为845亿美元,另外还有465亿美元左右的贸易信贷,共有外债13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汇率8.27)约10833亿元人民币,如果假设所有外汇资产都以外汇存款形式持有,则共有净外汇头寸1295.86亿元人民币(2004年底外汇存款为12128.63亿元人民币),则承担机会损失仅为25.92亿元人民币,极其有限。

  还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仅仅只是一种估算,且假设所有资产以美元形式持有。同时这里所谓的损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机会损失(成本),主要表现为报表上使用人民币核算产生的汇兑损益。只有按当前汇率进行实质兑换时,损失才真正发生,否则随着汇率的波动,其损益状况还可能发生变化。

  直接损失除了来源于净外币资产的汇兑损益外,还产生于现有以外币计价的合同。在没有价格波动条款的情况下,这部分合同将带来损失。由于缺乏合同金额的数据,这部分损失的大小无法估计。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汇率水平升值2%,除了对外汇储备价值的影响较大外,对我国金融机构、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大。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各界已预期到人民币升值,已通过各种渠道规避汇率风险,如延期付款,提前结汇,调整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等。

  从间接影响分析,由于我国国际贸易中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较高,因此2%的升值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影响不大,对GDP增长率的影响大约仅有0.2个百分点左右,对CPI的影响也只有0.4个百分点多。

  总之,不论是从直接影响分析,还是间接影响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2%对我国的影响都不大。汇率升值2%之后,各涉外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决策就是是否应该调整产品的价格水平。消费品价格具有一定的粘性,升值2%一般不会导致消费品以当地货币表示的零售价格发生变动,其导致的损失会在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生产厂商之间分担。因此,从行业角度分析,汇率调整对我国加工制造业、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较大。

  下一步改革与调控的重点

  此次汇率机制改革,已跨出历史性的一步,但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并没有全部完成,还需要大量的配套措施。同时,当前我们还应充分关注汇率机制改革调整后,我国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大幅上涨,密切关注国际热钱的动向,调节市场心理预期。

  1、在加强资本管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外汇市场建设,放松强制结售汇制。为了实现当前的汇率机制改革,我国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如加强对短期外债的管理、放宽结售汇比例、推出外币买卖系统,推广远期结售汇等措施。为了保证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需要进一步推动外汇市场的建设,尤其要放宽强制结售汇的比例限制,让外汇持有主体自由的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易,同时尽快推出美元做市商制度,提高外汇市场的流动性。此外,为了使市场参与主体具备风险管理能力,需要进一步推出各种外汇衍生产品,当前应理顺外汇交易中心的体制,推动与CME的合作,同时设立较为独立的清算所,控制清算风险。

  当然,我国仍然是资本管制的国家,汇率形成也是有管理的,为了防止投机热钱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的冲击,有必要在外汇市场完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市场参与主体风险管理能力提高之前,加强资本管制。

  2、加强对房地产的调控,保持房地产的长期持续发展。从世界其他国家汇率机制调整的经验分析,一国汇率水平、机制的变动往往会带来国内各种资产价格的波动,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且存在一定的外资资金。因此,为了防止在汇率改革过程中引起房地产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测与调控,保持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这不但是保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要求,同时也是抵制热钱涌入,提高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3、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提高央行调控能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虽然从长期分析,人民银行政策的独立性将增强,但汇率波动可能对宏观经济造成影响,人民银行需要运用各种工具加强对国内经济的调控。

  从人民银行的调控手段来看,货币的数量调控难度加大。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足,对资本的敏感度,远远超过了对流动性的敏感度,人民银行通过流动性调整影响商业银行行为的调控模式,已受到了挑战。货币的价格调控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限。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一方面对有些企业而言,或者由于资产负债率较高,流动性相当紧张,或者为了获得项目,资金可获得性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资金价格,企业对资金价格的敏感度较低;另一方面,土地等要素市场未市场化,其对企业的影响远远大于资金价格的影响。因此,资金价格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敏感度提高,还需要一个过程。

  受制于银行系统的市场结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完全放开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条件尚未成熟。当前,为了使中央银行能通过调控货币市场利率影响实体经济,理顺货币政策的价格传导机制,应尽快发展企业债市场,取消企业债发行的严格审批,并放开对企业债发行利率的限制,实现市场化。

  当然,为了保证这个价格传导机制能有效发挥作用,避免出现类似我国股票市场股价波动对企业行为影响有限的现象,还需进一步严格偿债机制,通过《破产法》等法律,提高债务对经营者的强约束。(来源:上海证券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