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杏色玻璃
四十多年以前,当库布里克用150万美元从纳博科夫手里买下当时的被禁小说《Lolita》版权,会不会想到,时光的飞逝会推翻所有人的原则和观念,甚至这个曾被视为“有伤风化”的叛逆女孩,在今天干脆成为一种潮流,一种被追求的方式。他会不会感到一丝惊讶?也许正相反,他会暗暗发笑,似乎就知道这一切会在未来发生。而那些当年痛斥“这部小说
怎么可能搬上银幕”的人,现在更是要大跌眼镜了。
至今那个极具感染的开始,仍挑动人心。尤其是那句,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她嘴里那颗不停转动的糖,她那双翘到前排座椅的离经叛道的腿,她坐没坐样的顽皮姿态和时而妖媚时而无辜的眼神,活生生,实在与众不同,要人既爱又恨。
第一次认识这个角色时,心灵甚至有点震撼———竟然可以把一个女孩写得这么野。在教坏人的同时又在拨弄你的隐藏面,是的,难道你没有吗?至少没有这样想象过吗?在幻想力丰富的女子眼里,她可以被幻化成为自己的一个背面,不为人知的,偶尔或曾经渴望到达的那一面!
坏女孩和好女孩之间有一个成人规定的界限,但在情人的眼中却没有。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年的“坏”已经演变成今天的可爱。野蛮可以是可爱,叛逆可以是理所当然,所谓“风化”,已经是上辈人的事情。如果你现在还认为Lolita是个坏女孩,那反而要被看成怪物了。
也许成为男人的呵护对象,是每一个年轻女孩的梦想。恋父,也算是一种生理情结(正如年轻男人都喜欢恋母一样)。越年轻,就越喜欢和比自己年长的异性在一起,在他们温暖的怀中成长和被保护,寻找那种与生俱来的依赖,这更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需要。这可能又是女孩崇拜Lolita的其中原因。
诞生于1955年的这个14岁女孩,她的名字现在被作为一种装束,或一种风潮的名称,她的创作者一定是始料不及了。其实正在加入这股潮流的Lolita们,也许并不了解关于这个名字的真正来源和含义,但有一点是肯定理解的,那就是对人性的解放和对规矩的蔑视。
另类青春片《下妻物语》里,那个喜欢奇装异服和我行我素的女孩桃子,和具有女巫般叛逆和可爱双重性格的草莓,让现在的女孩看见了当年那个Lolita的影子。对于看过并对Lolita有深刻印象的人来说,当然不可相提并论,但至少,它是一次以今天形式的再现和重温吧?给Lolita们一个追随的理由,让她们在演绎心目中的Lolita时,更有自己的理解。正如演绎Cosplay(自由街头秀)时,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心目中那个角色的个性和气质表现出来,不仅仅只限于外表和服装上。
动漫时代的孩子们和上世纪50年代曾被唾弃过的人物发生关系,一开始让人有点无厘头。中间经历了多少关于道德和清规戒律的磨灭和演变?也许一代一代,就是这样不可思议地发展下来的吧。是不是理解了其中真谛,也已经不重要了。我倒觉得,那些Lolita的崇拜者们,即使身上穿的是样式复古的宫廷娃娃装,神情也不应该强装淑女。因为真正的Lolita,脸上挂着的会是淘气的,让男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坏笑。
(夏天/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