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生于变革时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 01:13 中华工商时报

  社评

  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

  中国的变革,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开始的。

  这场变革经历了一个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若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算起,迄今已有26年。

  变革的初期,并不是通过把原有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现实中能够运转的单一公有制的市场经济或平均主义的市场经济。比较能够说清楚问题的一个关键词是“双轨制。这种对已有的存量经济实行计划经济,对增量经济实行市场经济的双轨制改革方法应该被看作是中国特色。20世纪70年代末,计划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陈云先生“鸟笼理论中鸟和鸟笼的关系。计划就像一个鸟笼,经济活动像是鸟笼里的鸟,鸟笼里的空间就像市场,鸟笼应该足够大,使鸟能够在里面飞,但根本的底线是:鸟必须关在鸟笼里。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改革的决策者们小心翼翼地提出,经济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由政府管理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提法被普遍接受,因为它看起来和陈云先生的“鸟笼理论一致,由计划者限定“鸟笼的空间。就像市场是“看不见的手一样,计划也是看不见的“鸟笼,计划者不得不依赖“鸟儿告诉他们需要在哪里将“鸟笼加细。但是“鸟儿不愿提供信息,因为他们想从“鸟笼中出来。结果是,大部分的“鸟都发现出口从“鸟笼中逃出,留在里面的只是那些有病的或者被剪掉翅膀的“鸟。事实上,市场和计划在双轨制下存在着很丰富的互动,而中国经济到底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争论此起彼伏。

  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之后,中国才开始正式进入了“转轨经济”。当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时,长达10多年的关于计划和市场问题的论争基本上宣告结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终于得到确立。

  实践表明,经济转轨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它包括从经济到社会的全面重构,涉及机构、基础设施、法律体系、金融系统、破产机制和竞争政策、民间资本的保护和创造等等。转轨带给中国经济体制中最重要,也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变化是:指令性计划的消失和非国有部门的扩张。资源配置方式从根本上由计划配置转向市场配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作为市场的主要组成体,中国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中华工商时报就诞生在这个时代。15年前的1989年,当计划与市场争论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改革徘徊在十字路口时,一张全新的经济报纸问世了。作为大众传媒,她不由自主地目睹了这场人类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变革,经历了转型时期的艰难和痛苦,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本着传媒的职业天性,她忠实地记录了这场变革,并不由自主地参与了这场变革。有人说,中华工商时报是因变革而生,是为推动变革而在。

  15年来,先后有近500人服务于这张报纸。《改革中国:来自传媒的力量(1989-2004)》所收录的,是他们的亲历,是他们的所思、所想。15年来,中华工商时报在记录变革、参与变革和推动变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收录于本书的这些篇章,并非编者刻意的选择,而是5000多天5万万言的浓缩。无论你细品或粗略了解一下本书的内容,还是不惜耗费你宝贵的时间,去浏览那数以亿计的文字,就不难发现,中华工商时报始终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她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新闻、报道新闻、评论事件和引导舆论。比如,她始终不遗余力地倡导改革、支持改革、推动改革,为市场取向的改革呐喊、助威和鼓劲;始终坚持以市场为中心、改革为主线、民营经济为重点组织新闻报道;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为民营企业取得合法地位、维护社会公正,从不间断地呼号并开展积极的舆论监督。她把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系、新秩序的建立和发展,作为自己的办报理念,同时大力倡导和反映与此密切相关的民主精神和法治精神。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中华工商时报10周年时作了如下题词:讲真、争新、求深、倡短。这八个字既是对未来办报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对过去10年办报精神的高度概括。

  当前,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攻坚阶段,不断收缩的计划经济内核和仍然脆弱的市场经济框架体系,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未来的经济转轨将更大程度上依赖于计划经济内核的缩减和市场力量的增强。市场力量在一些领域已经十分成熟,而在另一些领域还十分脆弱或基本没有力量。传统体制已退出很多领域,但还在统治着很多领域。市场力量发育的内在要求,迫切需要政府力量在一些领域的让位,但政府有时似乎对市场力量不大放心,政府力量的惯性仍然很大。由于对市场力量认识不充分,适应不够,时而影响了政府对市场的驾驭能力。

  中华工商时报清醒地看到,在经济转型的新阶段,政府和市场的博弈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政府主导的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既是改革的推动力量之一,又是改革的对象。有人断言,如果说前20年的改革取决于如何改企业的话,那今后20年的改革将取决于如何改政府。

  作为传媒,中华工商时报还清楚地看到,市场经济也有好坏之分,并不是只要实行了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就可以自动优化,社会福利就可以自动增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在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如果搞得不好,很容易陷入不规范、低效的市场经济中,难以自拔。

  以记录变革、参与变革和推动变革为己任的中华工商时报,深感任重而道远。

  (本文系本报总编辑黄文夫为《改革中国:来自传媒的力量(1989—2004)》一书所作的序言)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