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试看国产手机如何翻身(IT时评)(组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 10:34 人民网-市场报
试看国产手机如何翻身(IT时评)(组图)
  仅仅只有七八年的发展历史,中国手机产业却演绎了一幕大起大落的悲喜剧,国产手机厂商集体陷入低谷,给“手机第一大国”的荣耀罩上了一层阴影。无疑,这场戏还要继续演下去,观众也依然抱有浓厚的兴趣等待结局。

  国产手机还能翻身吗?对于这个问题,即使不是抱着很乐观的态度,我们也大多会表示肯定或认同,因为毕竟我们拥有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以及各种有利的条件。那么,翻身的日子又将何时才能到来呢?不客气地说,从目前状况来看,似乎还比较遥远。

  八年发展 大起大落

  按照一些不够详实的资料上所说,第一部国产手机诞生于1998年,生产厂商是科健,而国内第一条手机生产线却比它早一年出现在东信。它们究竟谁才是国产手机最早的生产厂商?这是我们在探寻国产手机发展历程的时候所遇到的第一个困惑,然而这在今天已经显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们都跟其他国产手机厂商一样陷入困境。

  从发展的轨迹来看,国产手机虽然历史短暂,但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强劲的活力,短短几年时间就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迅速占领了市场。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国产还只占有5%的市场份额,而到2002年的时候就上升到40.8%,一年之后更是达到50%以上。

  大半江山归我有,如此辉煌的业绩足以让整个业界兴奋不已、雄心高涨。然而,过快的增长速度掩盖了很多潜在的危机。历史经验告诉人们,这些危机会在一个特定的时候集中爆发,只是没有想到这个时候会很快到来。进入2004年,国产手机厂商在市场销售、资金周转、库存积压等方面几乎同时遇到很大的困难,市场份额不断滑落,业界气氛一落千丈,直至目前仍未出现明显的回升迹象。

  根据一家调查机构所做的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降至42%,比去年最高时再次下降了5个百分点,而洋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有率则上升到58%。

  毛病自找 莫怪他人

  国产手机为何如此迅速地就从高峰跌入低谷?其背后必然隐藏着复杂而深刻的各种因素。一年来,业界人士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逐步总结出一些观点和结论。简单说来,造成国产手机集体困境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产能过剩。整个产业的年生产能力超过5亿部,但国内市场的年销售能力尚不足一亿,在无法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提下,势必造成严重的库存积压;

  质量低下。国产手机的质量问题就已暴露出来,在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进行的首次手机质量服务调查中发现,国产品牌手机的返修率竟高达6%,比国外品牌高出1倍;

  大面积亏损。手机生产投资巨大,是一种典型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一旦遇到市场销售不畅等情况,利润状况就会迅速恶化;资金周转不灵。这是与上几个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在存在产品积压并出现巨额亏损的情况下,企业的资金链条势必出现断裂的危险。

  除上述几点外,还有两个受到企业高度重视的问题,其中之一是“黑手机”对市场的严重侵蚀,其二则是“贴牌手机”败坏了市场环境。一些企业认为,正是由于“黑手机”和“贴牌手机”的大量存在,才使得它们的产品失去了市场。然而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

  客观地说,“黑手机”和“贴牌手机”确实对市场有着巨大的毒害作用,然而我们不能不注意到的是,它们为何只是对国产手机形成威胁,而对洋手机的影响却不大?究其因,其实还是由于国产手机普遍的重销售、轻开发、质量低下及生产成本太高所致。仅以生产成本为例,不是都说中国“世界工厂”的生产成本是最低的吗?何以厂商不在本土生产而要拿国外的产品来“贴牌”?省事是省事了,但结果却是必然会加大成本。

  活力仍在 前途堪忧

  国产手机危机深重,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的不当行为造成的。实际上,国家早在该产业发展之初就对其进行扶持,以特殊性政策引导并支持国内企业迅速发展。可以说,如果不是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国产手机根本不会发展得这样快,也根本不会出现前几年那种占据大半市场的局面。

  当然,任何一项政策都是有其局限性甚至负面作用的,然而这不能被手机企业拿来作为其经营不善的挡箭牌。即如一个生产牌照的问题,主管部门的本意是为国内企业打开市场创造便利,同时控制整个产业不至于过度膨胀。现在看来,打开市场的目的是达到了,但生产厂商过多的问题并未解决。日前有消息说,今年年内将再发新的牌照,手机生产企业因此可能达到60家之多。如果真是这样,还有限制的必要吗?干脆完全放开得了。

  总的来说,手机产业的困难局面是多种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因此它的复苏也必须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并且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从产业的基础层面来说,中国手机市场的巨大容量是毋庸置疑的,其发展速度也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高的水平,这就给国内手机生产提供了他国所没有的最有利条件,给手机产业提供了充足的活力和潜力。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设计、生产、营销、服务、库存和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复苏的气氛非常淡薄。即使有不少人将目光放在了3G上,但且不说3G自身的前景仍比较模糊,就算是能够顺利启动,也未必能够让国产手机再现昔日辉煌。

  《市场报》 (2005年08月01日 第六版)
试看国产手机如何翻身(IT时评)(组图)
作者:清晨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