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专家唱通货紧缩之歌 开不同需求药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 10:15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8月1日电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日前在北大中国经济中心“CCER中国经济观察”第二次报告会上,林毅夫、宋国青、王建、袁钢明4位专家学者对未来中国经济一致唱起了“通货紧缩”之歌。不过,在通货紧缩的持续时间、程度深浅以及解决方式上,专家们依然各持己见。 通货紧缩即将来临
北大中国经济中心主任林毅夫表示,1998年以来中国绝大多数制造业部门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情形,并未因2003、2004年的少数部门投资过热、物价上涨而消除。当宏观当局将房地产、汽车、建材等过热部门的投资增长控制住,当这些过热部门的投资变成供给或生产能力时,少数几个前两年价格上涨的部门止涨回跌,原来价格下跌的部门继续下跌,再度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形必然不可避免。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建忧心忡忡地表示,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情况是需求仍然在高水平上增长,但供给增长得更快,这样经济增速很高,但企业效益很差。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王建认为,今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将达到53%,如果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掉不下来,GDP的增速也掉不下来。消费方面,今年夏粮和秋粮丰收几成定局,粮价平稳带来农民全年增收幅度将限于5%左右,明年的消费市场将受影响,他预测明年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在10%左右。至于出口,受世界经济放缓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今明两年的增速都会放缓。因此,“三驾马”车明年都会比今年差,今年GDP大约在9.3%,明年在8.5%。 北大教授宋国青教授也加入了“看冷派”。他认为,目前是防冷重于防热。没有理由出现必然的通货紧缩,但是有可能在一段短时间出现总需求较弱甚至通缩的可能性,时间可能不长,不景气顶多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到2007年会回来。 社科院经济所袁钢明研究员认为,目前物价下落的幅度已经超出正常范围,落入通货紧缩的警戒区。这一定会对经济产生损伤。而且,目前房地产过热明显降温,这不仅影响投资,还将进一步把经济增速拉下来。 走出通缩靠什么? 如何才能摆脱通缩困境?专家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 林毅夫建议说,通货紧缩、物价不断下降背后的原因总是生产能力全面过剩、供给全面大于需求。要最终解决通货紧缩的问题,必须消除全面过剩的生产能力。 他重提了2000年主张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认为下半年或是明年再度出现通货紧缩,需要动用积极财政政策来维持一定投资增长时,应该把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农村里跟生活有关的各项基础设施,把中国的农村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以释放农村的存量购买力。这样既可消化掉制造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宋国青表示,中国贸易顺差以目前的速度猛烈增长,全球经济是无法承受的,结果只能是大调整,包括全球的经济增长率、汇率,甚至贸易摩擦,最后结果是中国的贸易顺差难以继续猛烈增长,只能靠增加内需来平衡总需求。他认为,增加内需,就是要银行放贷款,增加投资需求。目前房地产投资有下降的可能,负面影响非同一般。短期内经济下降的原因将出在房地产身上。希望今年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够转向刺激投资需求,主要是放松对房地产业的投资控制,并增加供地。 王建则认为,由于收入分配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消费需求不可能实现大幅度的增长。因此过剩的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要继续依靠出口来释放。 袁钢明建议,下一步应该尽快放松货币信贷政策,目前银监会已经出台政策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郭凤琳 王子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