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研究 > 正文
 

范文仲:银行业改革有成效 但多数措施不治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 02:07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目前的银行体系包括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00家城市银行以及超过1000家的信用社。但是银行体系的核心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组成: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在过去20年里,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的银行业中一直居主导地位,占总资产和总贷款的一半以上。

  银行业改革成效初显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今年3月底,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从2003年底的20000亿元降低至15670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从20%降至15%。

  在进行一系列注资和坏账剥离之后,政府在2004年选择了其中两家财务状况相对较好的银行———中行和建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国务院创建了一个特殊的投资实体———中央汇金投资公司,来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这两家试点银行已经采用了标准的股份制公司治理结构。新的措施和规章加强了风险控制:两家银行的财务报表审计开始采用国际会计标准,不良贷款的统计自2003年起已经遵循五级不良贷款分类体系。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第三步是海内外上市。两家外资金融机构(美洲银行和新加坡国家投资公司淡马锡)已宣布向建行投资40亿美元的计划,而中行则表示正在与外商投资者磋商出售其20%股份。两家银行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年初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期望能筹集总计100亿美元的资本。

  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尽管中国银行业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风险仍然存在。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大幅度改善主要得益于政府注资或出售不良贷款,而不是依靠提高经营能力或加强公司治理。同时,即使外资金融机构开始大量收购中国商业银行的股份,但它们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运作真正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还要拭目以待。中国银行业的许多改革只是象征性的,大多数改革措施治标不治本。除非能改变激励机制迫使银行面对高风险、低效益的根本问题,否则不管是结构重组还是股改上市都不会解决中国银行业经营的基本状况。中国低迷的股市以及不断爆发的上市公司丑闻就是很好的警示。

  除了倍受关注的公司治理问题,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另外两个缺陷也值得注意。

  首先,由于利率没有市场化,企业和个人的信用风险无法估价,银行的贷款业务难以改善。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水平很低且浮动范围较窄。中国的中小型私人企业虽然盈利性好,但因为信息不对称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常常被迫从地下金融市场中获取资金;而大多数银行宁愿将贷款贷给绩效不佳的国有企业,主要因为政府为国有企业提供隐性担保。其后果令人担忧: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借贷利润很低;另一方面私人企业的融资成本却很高。人民银行虽然在去年10月份取消了银行贷款的利率上限,但是四大商业银行的贷款倾向要发生明显的转变尚需时日。任何制度性的转变都非朝夕之功。

  其次,国有商业银行过分依赖高风险项目来获取利润。2004年四家银行的年报显示,总收益的80%以上来自于贷款业务,这部分收入很容易受到宏观政策和信用风险的影响。而相对稳定的中间业务收入,如手续费和佣金收益,只占到银行经营收入的10%左右。扩大中间业务将降低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有助于中国银行与外资机构进行竞争。然而,这一转变绝非易事,它不光要求银行员工具备更高的职业技能,而且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成败息息相关。(本报告由雷曼兄弟亚洲经济学家范文仲和RobSubbaraman共同完成。由方瑞典根据报告编写而成。)

  作者:范文仲 雷曼兄弟亚洲经济学家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