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针锋相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 08:43 人民网-市场报

  7月26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200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对油价上调作出了解释。专家们普遍认为,我国油价涨幅不够。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曹玉书称:此次国内油价上调并没有完全解决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的“倒挂”问题。

  目前,我国实行与国际接轨的油价机制,即根据国际油价的变动来调整国内油价。近年来,我国石油进口越来越多,2004年总量达1亿吨,占我国石油消费量的约40%。去年以来
,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涨,从最低的20多美元一桶,上涨到目前的60美元一桶,而且还有继续上涨趋势。进口油价上涨了,如果国内成品油销价不相应上涨,那么势必出现炼厂销售的成品油价格反而比购进的原油价格便宜的“倒挂现象”。国家此次油价调整以后,国内成品油售价仍然偏低,炼油企业仍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损失,在为社会“作奉献”。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石油企业的炼油和销售环节就失去了生产和销售的积极性,市场上就会出现油品供应紧张甚至“油荒”的现象。

  中石化下属某大型炼油厂的负责人说,现在是“干得越多,赔得越多”。虽然国家调整了成品油的销售价格,但是由于该炼厂使用的是进口原油,国际油价比调整以后的成品油价格仍然每吨贵300多元,加上作业成本,现在企业每炼制1吨原油就亏损400多元。

  目前,多数人已经意识到世界资源的低价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将面临高价资源带来的高成本增长时期。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基本判断,主要原因是:一、世界经济增长拉动了对包括石油在内的各类资源的需求,而资源生产难以同比例增加,涨价成为必然;二、在此轮全球经济增长中,中国对各类资源需求增势之迅猛让人吃惊,发达国家通过高资源价格,压制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显。以石油问题为突出代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逐步表明,中国进入了一个“高成本增长期”。

  (陈志龙)

  《市场报》 (2005年07月29日 第八版)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