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是文化重新激活了利物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 03:03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孕育了著名的甲壳虫乐队以及利物浦爱乐交响乐团的利物浦市被命名为2008年欧洲文化之都———英国政府文化大臣乔威尔宣布了这个消息。对于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后工业时代滑坡之后,努力为自己重新定位的利物浦来说,这个消息令人鼓舞。

  每年,由欧洲国家轮流提名本国的一个城市担任欧洲文化之都。这次和利物浦一起竞争的英国城市还有伯明翰、纽卡斯尔、布里斯托尔、卡迪夫和牛津。

  方案最具竞争力相比之下,不少人认为利物浦并不占优势。但是,文化大臣乔维尔表示利物浦的竞争方案最具有活力。

  那么,利物浦拥有哪些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呢?当然,人们首先会想起风靡全球、经久不衰的甲壳虫乐队。从利物浦走向世界的甲壳虫乐队在这座城市留下了许多踪迹。继甲壳虫乐队之后,利物浦还涌现了不少流行乐天才。但是,对于那些欣赏口味倾向古典的利物浦人来说,他们也一样会得到满足。

  在视觉艺术方面,1988年正式对公众开放的利物浦泰特艺术馆是英国最出名的现代艺术展馆之一,它是由一座河边仓库改建而成的。码头区是利物浦在18世纪和19世纪巨大繁荣的基础,当时在它与非洲和美国之间进行的三角奴隶贩卖活动给利物浦带来了巨额财富。利物浦整个的码头区已经被更新改建,并被列入联合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利物浦的欧洲文化之都庆祝活动,计划从2007年9月利物浦建城800周年开始,历时1年多。将通过电影、时装、艺术表演和展览、建筑、文学等多种形式,反映出它与世界各地区的联系。利物浦当局希望能够吸引到众多的游客和投资,以此促动该市的经济。

  在过去约半个世纪中,利物浦失去了作为港口城市的重要地位,经受了制造业衰退带来的冲击。现在,利物浦人希望他们将从欧洲文化之都的活动中受益、振兴。

  双年展与全球沟通的机会

  尽管今天绝大多数双年展皆以城市来命名,并且多半视艺术为塑造城市品牌与国际营销的手段,但少有如利物浦双年展者,不满足于只将利物浦当作艺术的展场,更期望让她成为启发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甚至作品的主题或内容。

  事实上,利物浦双年展自成立以来,除了以当代艺术为核心,从构思到组织,都是环绕着利物浦这座城市而展开,寻求展出与利物浦的历史、文化、社会脉络能够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和契合性的作品。

  利物浦市政府敏锐地看到了双年展作为一项标榜国际与当代艺术的活动,不仅聚集了许多英国与国际艺术人士的参与,同时受到国际媒体高度关注。更重要的是她吸引了许多艺术朝圣客的前来,大幅提升了利物浦旅游业的收入。这正好与利物浦市政府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积极开展的城市振兴工程方向一致。

  过去10年间,利物浦市政府试图走出经济萎靡的瓶颈,雄心勃勃地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市振兴工程,全面整顿市容、交通、治安,并且决定朝文化观光经济的方向发展。

  今日,利物浦双年展并非一项单纯的艺术活动,而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一环,是利物浦城市振兴蓝图的一部份。这也同时意味着,市政府一方面以大笔经费支持举办,但同时也对她进行“绩效评鉴”。除了每届双年展内容的学术品质与观众反应,更重要的是,累积数届展出所产生的效应。

  被文化激活了利物浦的衰败从20世纪中期就开始了,淤积的泥沙堵塞了航道,清除泥沙的成本相当于再建一个新港。

  利物浦市长迈克·斯托里向记者介绍说,利物浦的真正转机是从观念转变开始的。他说,利物浦人为从衰败中崛起探索了很多年,大到想按纽约模式建金融商业中心,小到想建成主打某一产业的城市,但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优势与出路。

  “我们的观念太陈旧了,把企业家请来了,人家晚上想去酒吧、想看演出,周末要去公园、博物馆,我们脑子里只把那看作吃喝玩乐,根本没当正经事,告诉人家没有这些设施。结果人家走了。”他说,“世界上很多人因为甲壳虫乐队而来利物浦,可我们认为它不入流,利物浦是守着文化富矿不识货。很多来过利物浦的人感叹这里的公园漂亮,这里的景致美丽,我们却熟视无睹。”

  1990年,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当选欧洲文化中心后,不仅发展了旅游业,还吸引到很多投资,城市一下兴旺起来。利物浦人受到了启发,认识到文化的魅力。

  经过近10年的努力,利物浦已经开始散发出文化的魅力。他们全民动员整顿市容、交通、治安,成立“发展与投资伙伴”机构,吸引各方面的资金,开发城市的文化宝藏。

  港口发展的历史已成为城市文化最有吸引力的一部分。曾经荒废多年的阿尔伯特船坞,已被整修一新,5座巨大的仓库被开发成了摄影棚、博物馆、餐馆、书廊和商店,船坞本身被用来停靠游艇。

  利物浦众多的博物馆里,除沃尔克、泰德艺术馆有不少珍藏外,海事博物馆、生活博物馆和甲壳虫乐队纪念馆则因与现实和历史紧密相连而格外吸引人。法克特文化中心建在房屋密集的市区,前卫的现代设计与现代化的影视、录音和数字设计功能相得益彰。从楼顶眺望,市内建筑改造工程方兴未艾。

  利物浦确实被文化激活了。城市经济与投资主任莫尔克罗夫特介绍说,对利物浦的投资直线上升,新的城市规划正在展开。英国最大房地产商威斯敏斯特公爵已经签约投资7.5亿英镑改造市中心商务区。而2008年欧洲文化之都的当选,更使利物浦如虎添翼。

  据城市资信顾问预计,在2003年至2008年,利物浦将新增文化与旅游投资20亿英镑,创造就业机会1.4万个。英国文化大臣乔威尔说,利物浦当选欧洲文化之都是当之无愧的。而斯托里市长说,他最欣慰的是,今天的利物浦人已经真正建立了自信。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7月29日 第十六版)

  作者:本报记者 谢静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