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服务业风起潮涌长三角力避“同构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 03:03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础是市场,产业特色则取决于城市的功能。虽然长三角各省市都在发展服务业,但只要各地定位清晰,就不会出现像制造业领域那样的产业同构现象。在构造城市经济特色的基础上,长三角城市现代服务业也呈现出新的结构特征

  “我正考虑到杭州去工作呢,不过我的联系方式不变。”小周是伦敦经济学院毕业理学硕士,一直很向往西子湖畔的风雅。在她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只简单地印着“联合国同声
译员”———同声传译,正属于杭州市的紧缺人才岗位。

  6月15日,杭州市人事局颁发《2005年紧缺人才目录》,列出了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等十大项185类紧缺人才,被称为“21世纪第一紧缺人才”的同声传译员被列在了第一位。中华英才网的专业人士表示,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全球经济,这方面人才将更加走俏,“一年挣三、四十万是很轻松的”。

  早于今年3月底,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就举办了首届服务业专场招聘会,旨在为园区三产服务业引进相关的专业人员———一个服务业人才的保障工程也即时启动。

  从园区选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考虑,前往应聘的近2000名求职人员的素质都比较令人满意。

  上海更是一直在为服务业人才缺乏而忧心忡忡。仅以会展业为例,据统计资料显示,5000名会展从业人员中,有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不足50人;而一个大型国际会展举办成功,需要专业人才80至90名。上海几乎每天有一个会展,专业人才或领军人才的缺口不言而喻。

  制造业基地咸与维新

  在不知不觉间,长三角这一著名的世界制造业基地正掀起一股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潮流,并且在今年高潮迭起。

  在6月12日开幕的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20次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省委副书记张连珍与专家学者一起探讨如何加快江苏服务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7月19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无锡召开全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对全省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作全面部署。有专家评价说,这次会议的召开,意味着制造业大省江苏的发展战略将更加“软硬兼备”。

  7月19日的会议提出,“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紧紧抓住江苏省制造业发展需求和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带来的机遇,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使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快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到2010年,实现服务业总量倍增,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生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提高到40%左右,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长三角地区的另一个制造大省浙江也不甘落后。今年1月,一个650人的访问团,从钱江之滨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飞到香江之滨的香港新机场。省委书记习近平在“2005香港·浙江周”的开幕式演讲中,为这个声势浩大的活动明确了主题:推进浙港服务业合作与发展。

  记者近日从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获悉,至迟在今年8月份,浙江还将召开一个省级大会,再次对加速发展服务业进行动员。

  发展服务业调门一直颇高的上海,在7月27日召开了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会议,从6个领域圈定出3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共43个服务业集聚区项目进行重点发展,紧锣密鼓地布局城市的现代服务业。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对长三角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势头给予了肯定。她说,服务业的发展与工业发展不是一种替代关系,而是互动互补的关系,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更能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她说,我国服务业发展正面临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一方面多年来支撑我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生产要素价格在提高,制造业引进外资的空间在变小;另一方面,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条件逐渐具备,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生活服务的需求,服务含量高的消费渐成消费主体。

  寻找新的增长点

  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地要靠服务业来支撑。具体而言,在人均GDP从2000美元向3000美元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产业结构将趋向高级化,明显呈现出一产比重持续下降,二产比重稳中趋降,三产即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的趋势。制造业发达的长三角不约而同地提出大力发展服务业,正是这一规律作用的体现。

  浙江省2004年人均GDP为2434美元,这一数字正落在上述“转型期”的指标区间,这意味着浙江已进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增强综合实力越来越依赖服务业的发展。

  令浙江省感到头痛的是,其服务业的发展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进程。浙江《十五计划纲要》确定,服务业占GDP比重每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到2005年要达到41%。而浙江省统计局的傅吉青在一篇公开文章中披露,从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开始低于GDP增速,占全省GDP的比重回落,这一数字从2002年的40%回落到2003年的39.7%,2004更低至39%。今年一季度服务业总体增速低于GDP增速1.5个百分点,“十五计划”的这一目标势难完成。

  江苏省经济上新台阶、保持持续增长也正面临着服务业之困。长期以来江苏的经济增长率、GDP总量、工业增加值、出口总值均居全国前列,但人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没有居全国前列。

  对此,南京大学教授洪银兴指出,增长水平与富裕程度的差距反映的正是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其次,江苏目前处于高位水平的GDP主要是靠制造业支持的。按照规律,当制造业增加值达到一定水平后,便会出现基数大增长率下降的趋势。特别是江苏制造业的增长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会遇到能源原材料以及环境资源供给的限制。洪银兴说,这两个约束都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相关,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培育和创新江苏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路径。

  相对来说服务业最为发达的上海,其实也经历着同样的经济成长之痛。在7月27日召开的上海市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会议上,上海市发改委的一位副主任直言不讳:在全世界GDP总量中,服务业产值已超过60%,服务贸易占到世界贸易总额的1/4,服务消费占到所有消费额的1/2。但近三年来,上海服务业产值占全市经济的比重持续下降,今年上半年已降至45.4%,今年前两个季度,上海服务业经济增速只有9.6%,低于全市经济10.3%的增速。他认为,眼下发力现代服务业成了上海振兴经济的重要手段。

  殊途并进各显神通

  5月30日,苏州工业园区举行服务业发展情况说明会。苏州市市长阎立面向100多家媒体宣称,作为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和第三大外贸出口城市,苏州不仅要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而且要建立发达的服务体系,在产业发展中要“优二进三”。

  苏州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会不会给周边地区带来冲击?阎立表示,他本人并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认为,苏州提出服务业的跨越发展,只是针对苏州自身发展的需求;尽管苏州工业园区提出积极探索“高档次、大规模、名品牌”的特色化发展之路,但所谓的“高档次”、“大规模”等都是对苏州市自己而言,并没有要模仿香港、上海等城市,更没有针对其他城市的意思。他认为,苏州发展现代服务业还是要本着错位竞争的原则,和周边城市共同做大“蛋糕”,并获取自己相应的市场份额。

  这么说并不是故作姿态。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兆安指出,制造业有着刚性特征。比如一个厂只能选择在一个地方投资落户,服务业则不同,像苏杭两地的旅游,就是可以共生而不可替代的,并且其服务半径可以扩展到很远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础是市场,产业特色则取决于城市的功能,因此,虽然长三角各省市都在发展服务业,但只要各地定位清晰,就不会出现像制造业领域那样的产业同构现象。

  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城市定位,也为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框定了明确的特色和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功能。上海外贸学院国际经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沈大勇提出了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物流—贸易—金融”三步走的战略。

  在沈大勇看来,货物主要依靠海运,即将投入使用的大小洋山深水港将使上海不再受制于水深。此外,上海也是全国为数不多拥有两个机场的城市,加之长三角地区高度发达的铁路和陆路运输,令上海具备了“物流中心”的雏形。“只要配套的管理措施跟上去,上海成为国际物流中心并不难。”他说,贸易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流运输,因此待物流中心成立后,“贸易中心”将自然形成。物流和贸易两中心的形成,将使资金流面临更大的挑战,由此也将对“金融中心”的建设提出要求。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将是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最终指归。

  苏浙两省则把重点放在了可以直接支持制造业增长的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Service)。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部门,在服务业内部的比重大大增加,并且其发展速度超过了制造业。在服务业内部,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的比重超过了50%,在美国达到54.8%,欧盟达到52.3%,日本是54%。

  江小涓说,全球化的深入正在表现为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演进,全球跨国投资中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这对制造业向设计研发和营销服务增值服务两头延伸,提高社会化分工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很有帮助。通过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可以把国际上高端服务业引进来,为长三角的制造业更进一步而助力。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7月29日 第十四版)

  作者:本报记者 李芃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