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珠三角低附加值产业的转移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时,该走的走了,希望来的并非就会如期而至,产业“空心化”问题在一些地区逐渐浮出水面。据报道,广东省东莞市在20多年的发展中,引进外资和技术,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在IT产品制造业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配套优势,但东莞也是“民工荒”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地区。
东莞市经委的一位负责人说,去年因出现“民工荒”、“电荒”、原材料涨价等问题
,给人留下了“中国开始不再‘廉价’”的印象。而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廉价劳动力并非我国独有,众多第三世界国家正在紧紧追随。因此在东莞有不少港台投资者都有将企业迁到成本更便宜的东南亚的计划。去年该地的台商协会就组织了两批赴东南亚的投资考察团,之后就陆续有企业迁走。
他不讳言,由于东莞本地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不多,现代服务业较薄弱,民营经济综合实力不强,对外资依赖程度过高,如果新的产业不能尽快地成长起来的话,东莞很快就会出现产业的“空心化”,经济发展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因此,今年政府的头等大事就是怎样制定一些优惠政策设法让想迁走的外资企业留下来。
目前作为带动东莞市产业升级的龙头地区———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招商情况并不理想,本来园区定位为智能家电、电子通讯、医药保健、精密化工、新材料、环保饲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但实际入园的产业是汽车零部件、家电、电动机械、涂料、纺织印染机械、钢材深加工、精细化工等。很明显,这些产业的技术层次并不太高,与规划目标相去甚远。那些优质外资———既有高新技术,又符合环保和产业升级要求,且在国际上具有极高声誉的企业更愿意选择广州和深圳。
在这种情况下,有专家惊呼:在一些地区产业转移后将会造成产业的“空心化”!其实东莞这种情况是珠三角大多数城市的缩影。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说,“靠低成本劳动力生存的企业被淘汰出局了,使我们可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是能否迅速填补这一空缺,面临的首个问题是结构调整谁来唱主角。一种可能是招商引资引进技术型企业,但这种企业现在全世界都很缺乏;还有一种可能是让自己的企业唱主角,但现在自己的企业大多还没有这种能力。不尽快培育新产业,产业的“空心化”不可避免。
《市场报》 (2005年07月27日 第七版)
作者:刘茜
|